图书介绍
诊断与处方 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a pathological analysis【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顾昕,高梦滔,姚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886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医疗保健制度-体制改革-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诊断与处方 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a pathological analysi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Ⅰ):诊断与处方4
1 导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到了十字路口4
第Ⅰ部分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4
图目录5
图1-1 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指数,1990~20035
图1-2 全国综合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长指数7
图1-3 中国居民患病后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重8
表1-1 城乡居民人均门诊费用及其变化情况9
表目录9
图1-4 中国居民因经济困难而未接受住院服务者的比重9
2 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制度缺失和制度错位11
2.1 医疗保障的低覆盖率11
图1-5 中国城乡医疗保障覆盖率,2003年12
2.2 医疗服务:私人物品与社会公益14
图1-6 物品的理想类型15
2.3 医疗保障体系的三种功能19
2.4 城市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缺陷21
图1-7 中国城市居民医疗保障构成变化22
2.5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缺陷24
图1-8 中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构成变化26
3 医疗服务递送体系的组织形式27
3.1 中国的医疗服务是不是高度市场化28
图1-9 卫生部门所属综合医院的平均收入来源构成30
3.2 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在发达国家是不是占主导地位30
3.3 公立医院在中国已经居主宰地位31
图1-11 乡镇卫生院所有制形式(以床位数来计算)32
图1-10 各类医院的所有制形式(以床位数来计算)32
图1-12 卫生部所属医院的市场占有率,1990~2003年33
3.4 中国医疗服务递送体系缺少守门人35
3.5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第三方购买者37
4 结论: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38
第2章 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Ⅱ):政府的职责44
1 政府职责之一:充当保险者,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46
图2-1 医疗筹资的七种模式47
1.1 公费医疗体制不可行48
1.2 城市全民医保的可行性51
1.3 农村全民医保的可行性54
2 政府职责之二:充当购买者,约束医疗服务的费用上涨56
表2-1 医疗体制的类型,以购买者与支付方式的不同来划分57
3 政府职责之三:充当规划者或资源配置者,建立健全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60
图2-2 每百万社区人口拥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2003年63
4 政府职责之四:充当监管者,抑制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64
第3章 城市医疗体制中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转型74
第Ⅱ部分 中国城乡医疗体制的转型74
1 中国城市医疗筹资体制的改变76
图3-1 中国城市传统医疗保障体系的受益人数和覆盖面变化,1978~1994年78
表3-1 免费医疗(公费+劳保医疗)费用的增长,1980~1997年80
表3-2 地方性社会医疗保险试验的进展82
图3-2 中国城市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的基本框架83
图3-3 中国城市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覆盖率,1993~2003年85
2 医疗机构的组织变迁:没有民营化的商业化86
图3-4 中国城市医院所有制构成,以机构数衡量89
图3-5 中国城市医院所有制构成,以床位数衡量90
图3-6 政府办医院收入来源构成,2002~2004年93
表3-3 各级医院人均门诊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指数,1990~2004年94
图3-8 各类城市医院的所有制形式(以床位数来计算)96
图3-7 城市医院的组织形式,以床位数计算96
3 结语: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97
第4章 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以北京市为案例100
1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管理与覆盖情况101
1.1 北京市现行的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情况概述101
图4-1 北京市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变动趋势102
图4-2 北京市统筹基金月度因子变化趋势102
图4-3 北京市大额补助基金变动趋势104
1.2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结构105
表4-1 门诊住院人次及人均支付费用变动率105
图4-4 北京市医保门诊住院支出结构106
图4-5 北京市门诊住院医保费用支付占实际支付比重106
图4-6 北京市不同医疗机构服务利用情况108
表4-2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医院类型的支出结构(2002~2004)109
图4-7 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服务利用构成110
表4-3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医院级别的支出结构(2002~2004)110
1.3 来自需求方的信息——保险、就诊行为和医疗费用的分担111
图4-8 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费用构成比例111
图4-9 有无医疗保险人群未就诊原因对比113
图4-10 有无保险人群就医的选择对比113
2 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14
2.1 医疗保险覆盖的遗漏人群与多种保险制度并行114
2.2 社会保障制度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15
图4-11 中国卫生总费用(1978~2002)116
2.3 可操控的政策变量及其效果117
2.4 卫生总费用的上涨趋势119
图4-12 北京市人均GDP与医疗费用增长率对比(WHO口径)120
2.5 北京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和疾病谱的变化120
2.6 经济发展以及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121
图4-13 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变化情况(名义值)122
2.7 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122
2.8 医疗保险基金预警机制缺位123
图4-14 统筹基金和大额互助基金预警机制基本构架124
3.1 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整合现行医疗保险制度124
3 相关政策建议124
3.2 改善现有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125
3.3 研究、探索新型付费模式,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增长126
第5章 传统合作医疗的不可持续性:制度嵌入性分析128
图5-1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趋势图129
1 制度嵌入性的塑造力:合作医疗作为社区医疗筹资的制度基础131
2 走向强制性集体福利:改革前合作医疗的制度环境及其运作137
3 市场化时代合作医疗制度环境的变迁141
表5-1 国家出台的主要关于农民卫生保障及合作医疗相关政策法规142
表5-2 农民纯收入与县级医院医疗费用的比较,1990~2002年146
4 合作医疗的弱吸引力:逆向选择问题147
5 合作医疗的治理不良与信任危机151
6 合作医疗的筹资基础:农民究竟有没有支付能力?154
6.1 农民投入155
表5-3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结构(元/人)156
6.2 集体投入158
6.3 政府投入159
7 走向国家福利还是基于社区:政府的选择162
图5-2 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的补助费162
8 结论165
第6章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起步:云南省玉龙县的案例研究173
1 玉龙县基本背景情况简介173
1.1 玉龙县地理与自然状况173
图6-1 丽江地区在云南的位置174
1.2 玉龙县农业与经济状况175
1.3 公共卫生概况175
表6-1 玉龙县与全国农村平均公共卫生主要指标对比176
1.4 区县分设与其他177
图6-2 丽江县旅游收入178
2 玉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报销与管理情况179
2.1 筹资及覆盖面180
图6-3 玉龙县合作医疗筹资结构181
表6-2 玉龙十八乡收入与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182
图6-4 玉龙县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183
2.2 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办法184
图6-5 玉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与监督示意图185
图6-6 玉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流程示意图186
2.3 以乡镇为核心的报销及审核办法186
3 玉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运行情况190
图6-7 玉龙新型合作医疗减免人次191
3.1 参合农户受益与基金可持续性的权衡191
表6-3 按照实际运行数据对玉龙县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结存的模拟计算192
3.2 “住院”抑或“门诊”——受益面与风险分担的平衡194
表6-4 按照基线调查数据对玉龙县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结存的模拟计算194
图6-8 玉龙新型合作医疗减免金额195
图6-9 玉龙县各乡镇住院补偿比例196
图6-10 不同收入水平各乡镇门诊与住院受益比例197
3.3 “穷人”补贴了“富人”?197
3.4 医疗需求增加与医疗费用监管198
图6-11 玉龙县各乡镇补偿份额与筹资份额之比较198
图6-12 玉龙县石鼓镇卫生院服务利用与收入对比199
3.5 公共卫生项目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捆绑200
3.6 医疗救助与合作医疗200
4 从玉龙县试点情况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201
4.1 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维持费用——谁来“埋单”201
4.2 临时人员与长期任务202
4.3 家庭账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203
5.1 作为合作医疗制度的需求方的农户204
5 可持续性——从供给与需求视角的小结204
4.4 新型合作医疗与“乡村一体化”204
5.2 作为制度供给方的政府207
图6-13 玉龙县合作医疗资金结余情况及预测1210
图6-14 玉龙县合作医疗资金结余情况及预测2(Holt移动平均)210
5.3 医疗服务供给211
表6-5 玉龙县17乡(镇)门诊住院报销情况212
6 瞄准弱势群体——新型合作医疗应该考虑的重点212
第7章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持续性发展的初步评估217
1 试点县基本情况概述218
图7-1 安宁、弥渡、宾川地理位置218
1.1 社会经济及人口情况219
1.2 三地卫生资源及健康状况220
表7-1 2002年三市县社会经济与人口基本指标220
表7-2 2002年三市县卫生资源及健康状况基本指标221
1.3 三个发展水平、两种运行模式221
2.1 新农合筹资情况222
图7-2 三地参合人数与参合率(2003年)222
2 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基本情况222
图7-3 三地参合率与筹资总额比较(2003~2004年)223
图7-4 收入与参合率的关系(2003~2004年)224
图7-5 收入位次与参合率的关系(2003~2004年)225
2.2 支出结构及其比较分析226
2.3 受益面与健康风险管理227
表7-3 2003年三地住院补偿标准227
图7-6 三地新农合补偿情况(截至2004年10月)227
图7-7 三地门诊与报销的实际补偿比例228
图7-8 住院与门诊的受益和补偿结构对比229
3.1 县(市)的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230
3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与监督230
图7-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流程图231
3.2 以乡镇为核心的报销及审核办法231
图7-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流程图232
3.3 监督办法232
4 医疗服务的供给与乡村一体化管理233
4.1 新农合对三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影响234
表7-4 三地对于三级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比较235
图7-11 大理白族自治州7种农村常见疾病住院收费比较236
4.2 累退的筹资与受益结构——各乡镇补偿结构与筹资结构比较237
图7-12 不同收入水平乡镇住院服务的利用238
图7-13 不同收入水平乡镇门诊服务的利用239
表7-5 三地筹资与医疗服务利用的对比240
4.3 乡村一体化管理与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供给241
表7-6 新农合实施前后住院费用比较242
5.1 新农合的隐性支出谁来“埋单”243
5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基层的财政困境243
图7-14 三地县级财政投入新农合资金情况244
5.2 三级保健网的维持与公共卫生245
表7-7 三地2002年县乡医疗机构的收入和收入结构(最小值、最大值)246
图7-15 云南省合作医疗试点县财政状况与卫生投入247
6.1 补偿与筹资248
6 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总结与思考248
6.2 有效且廉价的卫生服务供给249
6.3 医疗救助制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51
6.5 政府的支持与卫生、医药体制的配套改革251
6.4 临时机构与长期任务251
6.6 呼唤政府科学决策与管理252
第8章 农村居民日常健康状况260
第Ⅲ部分 中国农村家庭的健康风险260
图8-1 县属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指数,1990~2004261
表8-1 农村贫困家庭的主要致贫原因构成262
1 调查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63
1.1 调查样本分布描述263
图8-2 样本分布情况(包含户数与人数)263
1.2 样本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64
表8-2 8省样本性别结构,2002年265
1.3 样本人群的性别及其构成265
图8-3 样本人群年龄分组结构266
1.4 样本人群的年龄及其构成266
1.5 样本人群的婚姻状况与文化程度及其构成267
表8-3 样本人群中15岁以上人口婚姻状况构成表,2002年268
1.6 样本人群的主业及其构成268
图8-4 样本人群中户主受教育程度结构269
表8-4 样本人群从事主业与劳力状况结构对比,1987年与2002年269
1.8 2002年末收支状况270
1.7 样本人群的经济特征与收支状况270
表8-5 样本户主要收入及支出指标,2002年末单位:元271
1.9 1987年~2001年收入与支出变化情况273
图8-5 主业与收入3等分组,2002年末273
图8-6 样本户人均纯收入与年底增长率的变化,1987~2001年274
1.10 食品消费与恩格尔系数275
表8-6 农户收入与现金类资产变化情况(当年值、元),1987~2001年275
表8-7 样本户食品支出与恩格尔系数变化,1987~2002年276
1.11 医疗支出变化278
图8-7 样本户食物消费结构变化 单位:公斤278
表8-8 样本户医疗支出与收入和消费的变化,1987~2002年279
2 健康状况自评与两周患病情况280
图8-8 分省农户医疗支出增长率,1987~2002年280
2.1 健康状况自评情况281
图8-9 样本人群自评健康状况结构,1987年与2002年282
表8-9 按照收入3等分组的健康状况自评,2002年282
2.3 性别与年龄组的两周患病率比较283
2.2 两周患病率的比较分析283
表8-10 按照年龄与性别分组的两周患病率284
2.4 不同文化程度组的两周患病率比较285
图8-10 不同教育程度组的两周患病率285
图8-11 不同年龄组受教育程度者的两周患病率286
2.5 不同职业组的两周患病率比较286
表8-11 不同主业人群的两周患病率287
表8-12 收入3等分组的两周患病率288
2.6 按照收入分组的两周患病率比较288
2.7 自评健康与两周患病率比较分析289
表8-13 农村饮酒数量与次数289
图8-12 自评健康与两周患病率290
3 两周患病的治疗行为分析291
3.1 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分析291
表8-14 各省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各项指标292
图8-13 两周患病就诊的医疗机构分布293
3.2 就诊机构的类型构成293
表8-15 不同医疗机构就诊的花费对比294
3.3 不同经济特征人群的就诊行为分析295
表8-16 收入3等分组与就诊就构296
3.4 不同社会特征人群的就诊行为分析297
图8-14 不同教育程度人群对于就诊机构的选择298
图8-15 不同职业的就诊机构选择298
3.5 弱势群体的就诊行为分析299
3.6 未就诊的原因分析300
图8-16 不同年龄组就诊机构的选择300
图8-17 未就诊原因构成301
3.7 因病延误的劳动时间302
表8-17 收入3分组与未就诊首要原因302
表8-19 收入3等分组感冒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304
表8-18 两周患病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304
表8-20 收入3等分组两周患病的疾病系统分类305
4 政策含义简述305
第9章 “大病”风险对于农村家庭的影响308
1.1 1986~2002年农户主要大病患病情况309
1 患大病基本情况概述309
图9-1 样本人群大病患病率的变化情况,1987~2002年310
表9-1 大病构成的变化,1987~2002年311
2 不同特征人群的大病患病情况312
1.2 8个省农户大病情况对比312
表9-2 8省的大病发病率对比312
表9-3 8省大病结构对比313
2.1 性别分组的大病情况314
图9-2 性别视角的大病结构314
2.2 年龄分组的大病情况315
表9-4 大病的年龄分组结构316
2.3 职业与受教育程度分组的大病情况318
表9-5 男女的不同年龄段大病结构319
表9-6 不同主业人群大病结构对比321
2.4 不同收入人群的大病情况323
图9-3 收入3等分组的农户大病冲击情况对比323
表9-7 收入3等分组大病结构情况324
3.1 治疗的拖延情况325
3 大病的治疗325
3.2 就诊情况分析326
图9-4 分收入组大病就诊延迟情况326
图9-5 收入3分组大病治疗首选机构对比327
表9-8 大病就医机构327
图9-6 农户的大病转诊行为328
图9-7 年龄8分组的大病就诊机构329
表9-9 按照疾病系统分类的大病严重情况330
3.3 不同治疗机构的花费与时间332
表9-10 不同医疗机构大病就诊花费与时间对比333
图9-8 收入3等分组农户的大病治疗费用对比333
3.4 不同收入人群的治疗花费情况333
4 大病对于农户收入与消费的影响335
图9-9 收入3分组各年龄患者治疗花费335
4.2 大病冲击对于农户消费支出的影响336
4.1 大病冲击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336
图9-10 有大病冲击农户的收入变化337
图9-11 大病冲击对于农户消费的影响338
4.3 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经营支出的影响339
图9-12 大病借款与否对农户的消费影响339
图9-13 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经营支出的影响340
图9-14 收入3分组大病对农户经营支出的影响341
5.1 对于农户家庭生产的影响342
图9-15 借贷情况对于大病农户经营支出的影响342
5 大病风险管理342
表9-11 收入3等分组的患病需要他人照料时间对比343
5.2 大病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344
表9-12 收入3分组的大病借款情况344
表9-13 收入3等分组借款大病借款偿还345
图9-16 8省大病借款偿还情况对比346
表9-14 大病人群的医疗保障情况347
图9-17 大病与自评健康348
5.3 大病与自评健康348
6 政策含义简述349
第10章 医疗保障与农村居民健康风险管理352
1 2002年末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情况353
1.1 农户现有的医疗保障项目覆盖情况353
图10-1 2002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情况354
1.2 8个省份农户医疗保障覆盖情况对比354
表10-1 2002年末8个省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情况355
图10-2 收入3等分组的医疗保障覆盖情况356
1.3 不同收入特征的农户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情况356
1.5 样本村的基本人口与地形特征357
1.4 村庄合作医疗情况357
表10-2 各省样本村2002年末人口基本情况358
图10-3 样本村地势结构359
图10-4 样本村基本经济特征360
图10-5 2002年样本村人均耕地情况361
表10-3 样本村1986~2002年耕地变化情况362
表10-4 分省的2002年村主要收支指标363
表10-5 分省的2002年村公共事业支出指标364
表10-6 样本村收入来源的变化情况365
图10-6 样本村2002年医疗保障制度情况366
图10-7 未能建立合作医疗的原因368
表10-7 合作医疗补偿2002年实际实施效果369
图10-8 合作医疗补偿方式369
表10-8 四种资金管理方式合作医疗制度实际运行情况对比371
表10-9 参加过的医疗保障制度与主办形式,1986~2002年372
图10-9 医疗保障制度变化情况373
表10-10 医疗保障制度具体规定的对比374
1.6 村庄的初级卫生保健与公共卫生项目375
图10-10 治疗地点规定的对比376
图10-11 1986~2002年样本村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情况377
图10-12 样本村村级医疗保健机构情况378
1.7 农户参与医疗保障制度379
表10-11 收入3等分组2002年医疗保障覆盖情况380
表10-12 收入3等分组医疗保障制度规定对比381
图10-13 收入3等分组人群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参与,1986~2003年382
表10-13 对于3种医保合同的态度比较383
表10-14 收入3等分组的医疗保障方式意向对比384
表10-15 大病患病与医疗保障制度386
图10-15 保费与参保人数387
图10-14 收入3等分组的患病与医疗保障387
2 农户现有的健康风险管理情况388
2.1 通过社会网络的风险管理388
图10-16 收入3等分组农户自身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对比389
图10-17 收入3等分组因病借款未借到的情况对比390
2.2 农户通过储蓄对于健康风险的管理391
图10-18 收入3分组农户借贷情况392
图10-19 大病农户与非大病农户的储蓄及借贷393
表10-16 借款以外农户健康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394
3 政策含义简述395
表10-17 两项“借款外”措施的加总分析395
第11章 医疗体制的多样性:探寻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402
第Ⅳ部分 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402
1 医疗体制的多样性403
图11-1 医疗服务三角关系405
表11-1 卫生体制的类型学(Ⅰ),以筹资和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不同来划分407
2 医疗保障制度的多样性408
3 医疗保障体系的优劣比较411
表11-2 分OECD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与卫生费用的关系413
表11-3 OECD国家中民众的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2001年415
表11-4 若干国家中民众对于医疗体制的意见,1998年417
4 医疗保障体系的普遍覆盖418
5 全球化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422
第12章 内部市场与有管理的竞争:医疗递送体制的改革427
1 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组织类型428
1.1 初级医疗卫生服务429
表12-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二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所有制形式,1992年431
1.2 二、三级医疗服务431
图12-1 美国社区医院的组织形式,1975~2001年(以床位数来衡量)434
1.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34
1.4 走向有管理的竞争:新公共管理运动436
2 管理型医疗的兴起:美国的医疗改革439
3 内部市场与有管理的竞争:欧洲国家的探索444
表12-2 医疗体制的类型学,以筹资与支付方式的不同来划分446
4 全球性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对中国的启示449
热门推荐
- 67865.html
- 662204.html
- 1580593.html
- 2760667.html
- 514364.html
- 1572360.html
- 2382325.html
- 2606373.html
- 3184338.html
- 2682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1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8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1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4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5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3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0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