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
  • 吴鹏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1854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工作-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综合篇3

第一章 派驻基层检察制度概述3

第一节 我国派驻基层检察室的发展历程3

一、初创发展阶段3

二、曲折发展阶段5

三、重建探索阶段7

第二节 新时期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10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派驻基层检察室的基本建设标准10

二、各地主要建设模式12

三、山东建设模式简介16

第三节 国外社区检察制度的启示18

一、美国社区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背景18

二、美国社区检察制度主要特点20

三、国外社区检察制度的启示22

第二章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时代背景25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大背景25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25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发展26

第二节 基层治理法治化与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27

一、当前基层检察监督的现状和问题28

二、检力下沉在基层权力结构和检察监督体系中的价值29

三、推进基层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对检察监督的新期待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33

一、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33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派驻基层检察室的职能作用34

第三章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法理分析38

第一节 概念解读和机构属性38

一、“派驻”概念释义38

二、派驻基层检察室的机构属性39

三、派驻基层检察室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40

第二节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的依据和合法性41

一、现行设置依据41

二、作为派出机构的合法性42

第三节 权力制衡理论视角下的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43

一、国外对分权制衡理论的应用4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权力制衡机制的应用44

三、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与完善基层权力制约45

第四节 司法改革与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46

一、司法改革对基层司法活动的新要求46

二、群众参与司法与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47

三、司法职业化新要求与派驻检察室建设50

第四章 派驻基层检察室的科学构建54

第一节 建设原则54

一、依法设置原则54

二、有限职能原则54

三、科学布局原则55

四、规范设置原则55

五、便民高效原则56

第二节 职能定位56

一、职能定位应正确处理五方面关系56

二、职能定位的应然分析59

三、职能定位的实然分析62

第三节 制度机制建设66

一、加强制度机制建设的必要性66

二、制度机制建设实践67

三、完善制度机制运行的对策建议69

第四节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的立法完善70

一、立法背景70

二、立法原则71

三、立法形式71

第五章 派驻基层检察室的司法能力建设73

第一节 人员配备73

一、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73

二、人员配备的模式选择74

三、检察改革中的派驻基层检察室人员配备78

第二节 队伍素能建设78

一、加强派驻检察队伍素能建设的重要意义79

二、加强派驻检察队伍素能建设的途径80

第三节 基础保障建设84

一、机构编制与检察经费84

二、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建设85

第四节 信息化建设86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86

二、信息化与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的融合87

三、信息化建设展望89

第六章 派驻基层检察室的管理及检务公开91

第一节 内部管理91

一、人员考勤管理91

二、纪律作风管理92

三、教育学习管理92

四、工作生活保障管理92

五、业务事务管理93

六、岗位分类管理93

第二节 层级管理93

一、省级院的规范化管理94

二、市级院的精细化管理95

三、派出院的个性化管理96

第三节 检务公开97

一、检务公开的内涵98

二、检务公开的重要意义98

三、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检务公开的方式措施99

四、当前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检务公开的困境101

五、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检务公开的实践探索101

六、开展检察宣告103

下编 业务篇109

第七章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9

第一节 基层群众来信来访现状109

一、基层群众来信来访的特点109

二、基层群众来信来访多发的原因分析111

第二节 工作必要性和工作优势112

一、派驻基层检察室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必要性112

二、派驻基层检察室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优势113

三、派驻基层检察室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的作用发挥115

第三节 工作原则和工作范围116

一、开展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原则116

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范围118

第四节 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119

一、工作方式119

二、工作流程120

第八章 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及协查职务犯罪案件125

第一节 工作必要性和可行性125

一、必要性分析125

二、可行性分析126

第二节 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实务128

一、案件线索的来源128

二、案件线索的受理129

三、案件线索的处理131

四、案件线索的初核132

第三节 发现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途径和方法134

一、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案件线索134

二、构筑信息平台,从中查找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35

三、履行监督职能,深度挖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36

四、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案件线索来源137

第四节 协助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务138

一、协助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管理机制138

二、协助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程序和方法141

第九章 开展职务犯罪预防148

第一节 当前基层职务犯罪的新特点148

一、涉案领域广,发案环节多148

二、犯罪主体身份集中148

三、窝串案现象突出149

四、涉案金额不大,社会影响坏149

第二节 工作意义149

一、有利于保障国家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149

二、有利于构筑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网络体系150

三、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地延伸履行法律监督职能150

四、有利于缓解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压力150

第三节 工作优势151

一、能够畅通基层职务犯罪预防信息渠道151

二、能够增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式的针对性152

三、能够方便基层干部就近接受廉政警示教育152

四、能够在预防工作中及时听取群众诉求表达152

五、能够实现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153

第四节 工作实践路径153

一、以警示教育宣讲团为载体提升预防工作水平153

二、围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同步专业化预防155

三、推行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制度,构建新型社会化预防工作机制156

四、积极运用检察建议开展行业预防157

五、积极探索预防诫告制度,提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效158

六、强化扶贫工作“精准预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大局160

第十章 对公安派出所的检察监督166

第一节 监督依据166

一、理论依据166

二、法律依据167

三、现实依据167

第二节 监督原则168

一、有限监督原则168

二、重点监督原则168

三、监督配合相统一原则168

四、公正效率原则169

第三节 监督范围和监督内容169

一、立案监督169

二、侦查活动监督170

三、对其他执法活动的监督171

四、常发类案监督172

第四节 监督途径173

一、定期开展访查173

二、开展专项监督活动173

三、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174

四、审查起诉轻微刑事案件175

第五节 监督方式175

一、立案监督方式175

二、侦查活动监督方式175

第六节 监督机制的完善176

一、建立健全业务协作机制177

二、建立健全案件信息共享机制177

三、建立健全案件巡查机制177

四、建立健全提前介入机制178

第十一章 对人民法庭的检察监督181

第一节 监督依据181

一、理论依据181

二、法律依据182

三、现实依据183

第二节 监督原则184

一、依法监督原则184

二、有限监督原则185

三、事后监督原则186

四、客观公正原则187

第三节 监督职能定位187

一、监督对象188

二、监督范围188

三、监督手段189

四、监督方式190

第四节 监督机制的完善191

一、建立完善对人民法庭监督的法律保障机制191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191

三、建立完善一体化合力监督纠违机制192

四、建立完善联合听证机制193

五、建立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队伍素质建设机制193

第十二章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196

第一节 社区矫正概述196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和渊源196

二、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196

第二节 监督必要性和现实性199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问题199

二、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现实性和优势201

第三节 监督内涵和监督依据203

一、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内涵203

二、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法理依据205

第四节 监督内容和监督方法206

一、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和适用社区矫正合法性的检察207

二、交付执行检察208

三、监管活动检察208

四、变更执行检察209

五、终止执行检察210

六、对违法情形的纠正程序210

第五节 监督制度的完善211

一、派驻基层检察室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现状和问题211

二、完善检察监督的路径选择213

第十三章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220

第一节 监督意义220

一、促进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220

二、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现实需要221

三、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221

第二节 监督依据221

一、政策基础222

二、法律基础222

三、地方规范性文件223

第三节 监督原则224

一、有限监督原则225

二、重点监督原则225

三、尊重行政权运行规律原则225

第四节 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226

一、监督方式226

二、监督程序227

第五节 监督实践探索228

第六节 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230

一、健全完善制度机制230

二、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230

三、健全完善内外部协作机制231

四、健全完善跟踪问效机制231

第十四章 审查起诉轻微刑事案件235

第一节 工作必要性235

一、强化基层法律监督,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认可度235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案效果236

三、促进辖区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增强司法信任236

四、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办案效率237

第二节 工作依据及工作原则237

一、工作依据237

二、工作原则238

第三节 案件范围及办案机制240

一、案件范围240

二、办案机制241

第四节 基本办案程序244

一、案件受理244

二、案件审查244

三、出庭公诉与追加、变更、撤回起诉246

四、法律文书公开247

第十五章 开展法律服务250

第一节 服务基层管理250

一、检察室主任列席乡镇街道党委会250

二、服务精准扶贫251

三、服务村(居)“两委”换届253

第二节 服务平安建设255

一、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255

二、参与基层矛盾化解257

三、参与开展国家司法救助259

第三节 服务保障民生260

一、开展“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260

二、开展“三送”走访帮扶活动262

三、服务小微企业发展264

四、服务老年人法律维权265

附录:山东省检察机关派驻基层检察室规章制度选登272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