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则教本【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周其华著;译 著
- 出版社: 吉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刑法教研室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总则教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1
一、刑法的概念1
二、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
三、刑法的阶级本质4
四、刑法的历史类型6
(一)奴隶制的刑法6
(二)封建制的刑法7
(三)资本主义的刑法9
五、我国的刑法13
(一)我国刑法的阶级本质13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4
(三)我国刑法的制定17
(四)我国刑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18
(五)刑法实施以来对刑法的补充和修改19
导语复习参考题19
第一编 总则21
第一章 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21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21
一、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把同犯罪作斗争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结合起来21
二、坚持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基本理论,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刑法的重要任务之一24
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把刑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25
四、坚持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把犯罪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统一起来26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制定依据30
一、刑法是以宪法为根据制定的31
二、刑法是依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制定的31
三、刑法是根据我国人民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制定的33
四、刑法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的34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任务37
一、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37
二、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38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非法侵犯38
四、维护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39
第四节 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41
一、我国刑法对地域的适用范围42
二、我国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45
三、我国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48
本章复习参考题53
第二章 犯罪54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54
一、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概念54
(一)犯罪的一般概念54
(二)刑事责任的概念56
(三)我国刑法对犯罪定义的规定56
(四)罪与非罪的界限63
(五)犯罪的根源70
二、犯罪构成76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76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77
(三)研究犯罪构成的重要意义80
(四)犯罪构成四大要件85
〈一〉犯罪的客体85
〈二〉犯罪的客观方面99
〈三〉犯罪的主体118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126
三、正当防卫146
(一)正当防卫制度的产生146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147
(三)处理正当防卫案件应注意的问题156
(四)关于公安司法人员执行职务中的正当防卫158
(五)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159
四、紧急避险160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160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160
(三)紧急避险的刑事责任163
(四)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异同点163
五、意外事件164
(一)意外事件的概念164
(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异同点165
(三)意外事件的刑事责任问题166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167
一、犯罪的预备168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168
(二)犯罪预备应负的刑事责任169
(三)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170
二、犯罪的未遂172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172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172
(三)犯罪未遂应负的刑事责任175
三、犯罪既遂176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176
(二)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177
四、犯罪中止178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178
(二)犯罪中止的条件178
(三)犯罪中止应负的刑事责任181
第三节 共同犯罪18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18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182
(二)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182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185
(一)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185
(二)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186
(三)犯罪集团186
三、关于处理团伙犯罪案件的问题188
(一)怎样理解“犯罪集团”和“犯罪团伙”188
(二)应当划清的几个界限189
(三)处理团伙犯罪案件应注意的问题189
四、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190
(一)主犯190
(二)从犯192
(三)胁从犯193
(四)教唆犯194
本章复习参考题197
第三章 刑罚201
一、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201
(一)刑罚的概念201
(二)剥削阶级刑罚的特征202
(三)我国的刑罚与剥削阶级国家刑罚的根本区别202
(四)我国的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205
二、我国刑罚的目的206
三、我国刑罚的体系207
(一)我国刑罚体系的概念208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210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211
第二节 管制212
(一)管制的概念212
(二)管制的适用对象213
(三)管制的内容214
(四)管制的期限215
(五)管制的执行215
(六)管制刑期的计算215
(七)在适用管制时应注意的问题216
第三节 拘役217
(一)拘役的概念217
(二)拘役的适用对象217
(三)拘役的刑期218
(四)拘役的执行218
(五)拘役刑期的计算218
(六)拘役与拘留、有期徒刑的区别219
第四节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220
(一)有期徒刑的概念220
(二)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221
(三)有期徒刑的刑期221
(四)无期徒刑的概念与适用对象221
(五)无期徒刑的执行221
第五节 死刑222
(一)死刑的概念222
(二)死刑的适用对象224
(三)死刑的执行226
第六节 罚金229
(一)罚金的概念229
(二)罚金的适用对象229
(三)罚金的数额230
(四)罚金的执行230
(五)罚金与罚款、赔偿损失的区别231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231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231
(二)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232
(三)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233
(四)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和执行234
第八节 没收财产235
(一)没收财产的概念236
(二)没收财产的适用对象236
(三)适用没收财产刑罚时应注意的问题237
第九节 驱逐出境238
(一)驱逐出境的概念239
(二)驱逐出境时应注意的问题239
第十节 非刑罚的处理方法240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240
(二)刑法中规定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意义241
本章复习参考题241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243
第一节 量刑243
一、量刑的概念243
二、量刑的一般原则243
(一)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244
(二)量刑必须以法律为准绳247
三、量刑的情节253
(一)法定情节253
(二)酌定情节260
第二节 累犯263
一、累犯的概念263
二、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263
三、反革命累犯构成条件265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265
第三节 自首266
一、自首的概念266
二、自首的条件267
三、自首的刑事责任271
四、自首与坦白的区别272
第四节 数罪并罚274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274
二、数罪并罚的基本形式277
(一)不同种类的数罪并罚277
(二)同种类的数罪并罚278
三、数罪并罚的原则281
四、三种不同情况的数罪并罚285
五、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289
(一)惯犯289
(二)连续犯290
(三)牵连犯290
(四)结合犯292
(五)持续犯293
(六)其他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293
第五节 缓刑295
一、缓刑的概念296
二、缓刑的适用对象和条件296
三、缓刑的考验期和撤销298
四、缓刑同死缓、监外执行、管制、免予刑事处罚的区别299
第六节 减刑301
一、减刑的概念301
二、减刑的条件301
三、减刑后刑期的计算方法303
四、减刑与减轻处罚、改判的区别303
第七节 假释304
一、假释的概念304
二、假释的适用对象和条件305
三、假释的考验期限和撤销306
四、假释与缓刑、减刑、监外执行的区别307
第八节 时效308
一、时效的概念308
二、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制度的意义309
三、追诉时效的期限311
四、有关追诉时效的几个问题312
本章复习参考题313
第五章 其他规定316
一、关于类推的规定316
(一)类推的概念318
(二)适用类推的条件319
二、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如何适用刑法问题的规定322
三、关于公共财产的范围的规定322
四、关于私人合法财产的范围的规定323
五、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的规定324
六、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范围的规定326
七、关于重伤的规定327
八、关于“首要分子”的规定328
九、关于“告诉才处理”的规定328
十、关于“以上”、“以下”、“以内”等概念含义的规定329
十一、关于刑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法律、法令的规定330
本章复习参考题330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31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366
附件: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370
附件: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372
附件: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377
热门推荐
- 744241.html
- 3108570.html
- 1753623.html
- 313459.html
- 847733.html
- 2460390.html
- 3765292.html
- 1866383.html
- 1580030.html
- 1922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3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8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4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7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2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9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2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