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想与现实 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理想与现实 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
  • 汪建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123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证据-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想与现实 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题 论刑事证据的多重视角1

1.1 证据的诉讼品格——诉讼证据与一般证据的距离2

1.2 刑事证据的双重属性——证据能力和证明力8

1.3 刑事证据的构成要素——信息内容和载体形式16

1.4 刑事证据的两个观察视角——亲历者和被说服者22

1.5 两种状态中的刑事证据——静态证据与动态证据27

1.6 三种意义上的刑事证据——记录犯罪过程、证明主张事实和定案根据33

结语37

第2题 对刑事证据分类理论的几点思考39

2.1 一般性讨论39

2.2 为“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分类方法证明41

2.3 对“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类标准的理解和修正43

第3题 证据制度之历史演变45

引言45

3.1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演变46

3.2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演变59

3.3 当代世界各国证据制度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67

第4题 自由心证新论——论自由心证之自由与不自由70

引言70

4.1 证据裁判主义——一种事实的认定方法71

4.2 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诉讼证据的内在品格73

4.3 必要与可能——“自由心证”之自由76

4.4 界限与规制——“自由心证”之不自由85

4.5 结论与引申——“自由心证”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96

第5题 论诉讼证明中的四个标准100

5.1 证明标准100

5.2 认识标准与心证标准104

5.3 证明评价标准106

5.4 两大法系国家诉讼证明中的标准问题110

5.5 我国诉讼证明中的标准问题113

第6题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19

6.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本体制度安排120

6.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程序构建125

余论131

第7题 非法证据证明责任论132

7.1 问题的提出132

7.2 美国法上的非法证据证明134

7.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实践138

7.4 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分配之法理探析140

7.5 对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思考144

第8题 证据开示制度研究150

8.1 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150

8.2 证据开示的范围155

8.3 证据开示的程序158

8.4 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作用160

第9题 刑事证人制度之基本理论三论162

9.1 证人作证之义务观162

9.2 证言形成之阶段观165

9.3 证人作证之价值观167

第10题 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170

10.1 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171

10.2 警察作证制度的实证分析179

第11题 口供规则体系论纲184

11.1 立论基础184

11.2 取证规则191

11.3 质证规则197

11.4 排除规则199

11.5 补强规则202

第12题 诱惑侦查新论206

12.1 诱惑侦查界说207

12.2 诱惑侦查的价值分析209

12.3 诱惑侦查之比较研究213

12.4 我国诱惑侦查之立法构想216

第13题 沉默权三题222

13.1 沉默权论争及评论222

13.2 沉默权与“零口供规则”226

13.3 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233

第14题 刑事鉴定结论研究242

14.1 鉴定结论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242

14.2 鉴定的提出、鉴定人的选任以及对当事人双方的平等对待246

14.3 鉴定人的权利义务评析253

14.4 鉴定结论的效力257

第15题 论刑事证据立法方向的转变265

引言265

15.1 从对证明力的关注转向对证据能力的关注266

15.2 从客观真实观转向法律真实观277

15.3 从一元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286

15.4 从侦查中心主义转向审判中心主义294

15.5 从形式上的对抗制转向实质上的对抗制302

15.6 从中国走向世界307

刑事证据理论的哲学基础论纲(代结语)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