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材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南京药学院药材教研组集体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2094
- 出版时间:1960
- 标注页数:1416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1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药材学的历史和任务1
第一节 药材学的意义和范围1
第二节 药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第三节 我国药学的起源和发展2
第四节 我国历代重要本草沿革和现代生药、药材科学的发展10
第五节 国外 本草 及生药学的发展16
第六节 药材学的任务18
第二章 我国药材资源19
一、野生药材19
二、栽培的药用植物20
三、饲养的药用动物20
一、生物虹碱类21
第一节 各类化学成分21
第三章 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21
二、甙(配糖物)类25
三、鞣质类35
四、挥发油类38
五、树脂类42
六、碳水化合物类44
七、有机酸类46
八、油脂及蜡类46
九、维生素类50
十、植物杀菌素类54
十一、蛋白质类55
第二节 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法56
一、药材成分的预试验56
远志(附:卵叶远志、美远志、瓜子金)57
二、药材成分的一般分析法57
一、药材的采集66
第四章 药材的采制、炮制和贮藏66
第一节 药材的采集和加工66
二、药材的加工67
第二节 药材的切制69
一、切制的目的69
二、切制类型70
三、切制所用的工具70
四、切制操作过程及注意点71
五、其它的切制法73
第三节 药材的炮制73
一、炮制的目的和依据74
二、炮制的方法75
第四节 药材的贮藏86
一、药物贮藏时常发生的变质现象86
二、贮藏方法90
三、贮藏药材时的注意点92
四、药材的包装93
附:苏联药典植物性药材确定作为废品的条件93
第五章 药材的鉴别94
一、原植物(或原动物)的鉴定95
二、外表性状96
三、显微观察96
四、化学和物理分析法97
五、生物测定法99
六、药材商品分析99
第六章 中药运用的基本原则102
一、四气五味102
第一节 性能102
二、升降浮沉104
三、药物归经104
四、补泻润燥106
第二节 应用常识108
一、配伍108
二、禁忌109
(一) 剂型110
三、剂型、剂量及用药法110
(二) 剂量114
(三) 服药法115
第二篇 植物类药材117
第七章 植物的细胞117
第一节 细胞的构造117
一、原生质体117
二、细胞壁119
三、细胞内含物121
第二节 细胞的生理功能123
一、新陈代谢作用123
二、水和物质的进入细胞123
第三节 细胞的繁殖124
第一节 分生组织126
第八章 植物的组织126
第二节 基本组织127
第三节 保护组织128
一、初生保护组织128
二、次生保护组织130
第四节 机械组织131
一、厚角组织131
二、纤维131
一、导管与管胞132
第五节 输导组织132
三、石细胞132
二、筛管与伴胞133
三、侵填体与胼胝体133
四、维管束133
第六节 分泌组织135
一、外分泌腺135
二、内分泌腺135
二、根的变态137
一、根的形成和形态137
第九章 植物的器官137
第一节 根137
三、根瘤和菌根139
第二节 茎139
一、茎的形成及种类140
二、茎的变态141
一、叶的形态143
第三节 叶143
二、单叶和复叶147
三、叶序148
四、叶的变态148
五、叶的生理功能149
第四节 花150
一、花的组成部分150
二、花的类型153
三、花程式及花图式154
四、花序155
五、花的生殖作用156
第五节 果实157
一、果实的发育158
三、果实的种类158
二、果实的构造158
第六节 种子161
一、种子的发育161
二、种子的构造161
三、种子的萌发162
第二节 低等植物163
第十章 植物的分类164
第一节 绪论164
一、藻门(Gamophyceae)168
(一) 蓝绿藻纲(Cyanophyceae)168
(二) 绿藻纲(Chlorophyceae)168
(四) 褐藻纲(Phaeophyceae)169
(三) 矽藻纲(Bacillariophyceae)169
二、细菌门(Bacteria)170
(五) 红藻纲(Rhodophyceae)170
三、粘菌门(Myxomycophyta)171
四、真菌门(Eumycophyta)171
(一) 子囊菌纲(Ascomycetes)171
(二) 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172
五、地衣门(Lichenes)173
(一) 子囊衣纲(Ascohchenes)173
(二) 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es)173
第三节 高等植物174
一、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74
二、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75
(一) 石松纲(Lycopodiinae)175
(二) 木贼纲(Equisetlnae)175
(一)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176
三、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176
(三) 真蕨纲(Filinae)176
1. 苏铁纲(Cycadophyta)178
苏铁科(Cycadaceae)178
2. 松柏纲(Coniferophyta)178
(1) 紫杉科(Taxaceae)178
(2) 松科(Pinaceae)178
(3) 柏科(Cupressaceae)178
3. 有被裸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ato-Phyta)178
麻黄科(Ephedraceae)178
(二)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178
(9)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181
(8) 檀香科(Santalaceae)181
(7) 荨麻科(Urticaceae)181
(6) 桑科(Moraceae)181
(5) 山毛榉科(Fagaceae)181
(4) 胡桃科(Juglapdaceae)181
(3) 杨柳科(Salicaceae)181
(2) 胡椒科(Piperaceae)181
(1) 三白草科(Saururaceae)181
(1)离瓣亚纲(Choripetalae)181
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181
(10)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ce)185
(11) 蓼科(Polygonaceae)185
(12) 藜科(Chenopodiaceae)185
(13) 苋科(Amnranthaceae)185
(14) 商陆科(Phytolaccaceae)185
(15) 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185
(16)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85
(17) 睡莲科(Nymphaeaceae)185
(18) 毛茛科(Ronunculaceae)185
(24) 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188
(23) 蜡梅科(Calycanthaceae)188
(25) 樟科(Lauraceae)188
(21) 防己科(Manispermaceae)188
(22) 木兰科(Magnoliaceae)188
(20) 小蘗科(Berberidaceae)188
(19)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188
(26) 罂粟科(Papaveraceae)190
(27) 十字花科(Cruciferae)190
(28)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191
(29)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191
(30) 杜仲科(Eucommiaceae)191
(31) 蔷薇科(Rosaceae)191
甲、?线菊亚科(Sp?raeoideae)191
乙、蔷薇亚科(Roseideae)191
丙、梨亚科(Pomoideae)191
丁、梅亚科(Prunoideae)191
(32) 豆科(Leguminosae)191
丙、蝶形花亚科(Papilionatae)192
甲、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192
乙、云实亚科(Caesalpinicideae)192
(34)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196
(35) 蒺藜科(Zygophyllnceae)196
(36) 芸香科(Rutaceae)196
(33) 亚麻科(Linaceae)196
(43) 冬青科(Aquifoliaceae)197
(47) 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197
(46) 无患子科(Sapindaceae)197
(45) 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197
(44) 卫矛科(Celastraceae)197
(41) 大戟科(Euphorbiaceae)197
(42) 漆树科(Anacardiaceae)197
(40) 远志科(Polygalaceae)197
(39) 楝科(Meliaceae)197
(38) 橄榄科(Burseraceae)197
(37) 苦木科(Simarubaceae)197
(56) 安石榴科(Punicaceae)200
(57)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200
(55) 瑞香科(Thymelaeaceae)200
(58) 桃金孃科(Myrtaceae)200
(59) 五加科(Araliaceae)200
(48) 鼠李科(Bhamnaceae)200
(54) 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200
(53) 金丝桃科(Hypericaceae)200
(52) 茶科(Theaceae)200
(51) 梧桐科(Sterculiaceae)200
(50) 锦葵科(Malvaceae)200
(49) 葡萄科(Vitaceae)200
(66) 马钱科(Loganiaceae)205
(65) 木犀科(Oleaceae)205
(64) 安息香科(Styracaceae)205
(63) 柿树科(Ebenaceae)205
(2) 合瓣亚纲(Sympetalae)205
(61) 山茱萸科(Cornaceae)205
(60) 繖形科(Umbelliferae)205
(62) 杜鹃花科(Ericaceae)205
(69) 萝藦科(Asclepiadaceae)206
(67) 龙胆科(Gentianaceae)209
(68) 夹竹桃科(Apocynaceae)209
(70) 旋花科(Convolvulaceae)209
(71) 紫草科(Borraginaceae)209
(72) 马鞭草科(Verbenaceae)209
(73) 唇形科(Labiatae)209
(74) 茄科(Solanaceae)209
(78) 爵牀科(Acanthaceae)211
(79) 车前科(Plautaginaceae)211
(76) 紫葳科(Bignoniaceae)211
(77) 列当科(Orobanchaceae)211
(75)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211
(80) 茜草科(Rubiaceae)212
(81) 忍冬科(Caprifoliaceae)212
(82) 败酱科(Valerianaceae)212
(83) 葫芦科(Cucurbitaceae)212
(84) 桔梗科(Campanulaceae)212
(85) 菊科(Compositae)212
(88) 禾本科(Grmineae)213
2.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213
(87) 泽泻科(Alismataceae)213
(86) 香蒲科(Typhaceae)213
(89) 莎草科(Cyperaceae)214
(90) 棕榈科(Palmae)215
(91) 天南星科(Araceae)215
(98) 鸢毛科(Iridaceae)219
(99) 姜科(Zingiberaceae)219
(97) 薯蓣科(Dioscoraeceae)219
(100) 兰科(Orchidaceae)219
(93) 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219
(94) 灯心草科(Juncaceae)219
(92) 浮萍科(Lemnaceae)219
(96) 百合科(Liliaceae)219
(95) 百部科(Stemonaceae)219
第十一章 植物的栽培221
第一节 气象与药用植物栽培的关系222
一、气象要素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222
二、药用植物的物候观察225
第二节 土壤226
一、土壤与肥力226
二、土壤的形成226
三、土壤的组成226
四、土壤的机械成分227
五、土壤的质地227
六、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和耕作的关系228
七、土壤结构229
八、土壤反应229
第一节 肥料229
一、植物的营养成分229
二、氮、磷、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功效230
四、肥料的种类231
五、施肥的方法231
三、肥料的意义231
六、施用肥料的注意点232
第四节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34
一、生长与发育的一般概念234
二、生长与发育的关系234
三、植物的阶段发育234
第五节 土壤的耕作234
一、翻耕235
二、整地235
二、对种子的质量要求236
三、播种前种子清选和种子的处理236
一、选种的意义和作用236
三、作畦236
第六节 药用植物的选种和种子的处理236
一、繁殖的意义238
二、繁殖的类型238
三、人类利用植物各种不同的繁殖类型来进行繁殖的方法238
第七节 药用植物繁殖的类型与方法238
第八节 药用植物的育苗和移植241
一、苗床241
二、药用植物的移植243
第九节 药用植物的培育与管理245
一、间苗245
二、追肥245
三、除草245
六、灌溉和排水246
五、培土246
四、中耕246
八、复盖与遮阴247
九、阴霜防寒247
七、摘心与修剪247
十、苗木之缚扶249
第十节 药用植物的保护249
一、病害249
二、虫害253
第十一节 栽培药用植物的收获256
一、茎、木类药材的性状258
(一)茎类药材258
(二)木类药材258
二、茎、木类药材的内部构造258
(一) 茎的构造258
1. 双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茎的初生构造258
(1) 草本植物茎的构造260
2. 双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茎的次生转化260
(2) 木本植物茎的构造262
(二) 木材的构造263
(3)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263
1. 年轮263
2. 心材与边材264
三、茎、木类药材的显微观察注意点264
(一) 组织观察264
(二) 粉末观察265
第一节 茎类药材266
桑枝266
桑寄生267
槲寄生269
天仙藤270
木通(附:海风藤)271
夜交藤273
大血藤275
石南藤277
皂角刺278
鸡骨草281
鸡血藤281
鬼箭羽284
檉柳285
锁阳287
通草(附:梗通草、四川通草)288
鸟不宿(附:楤木)290
络石藤(附:薜荔、扶芳藤、地锦)292
苏梗(附:白苏梗)294
肉蓯蓉(附:草蓯蓉)295
钩藤297
忍冬藤299
竹茹(附:竹沥)301
灯心草302
石斛(附:黄草、金钗斛等)303
第二节 木类药材306
油松节306
檀香308
樟木309
苏木312
降香313
沉香315
第十三章 树皮类药材319
一、树皮类药材的性状319
二、树皮类药材的内部构造320
三、树皮类药材的显微观察注意点322
(一) 树皮类药材的组织观察322
(二) 树皮类药材的粉末观察322
金钱松皮(土荆皮)323
桑白皮324
牡丹皮(附:雅丹皮)326
厚朴330
紫荆皮334
肉桂(附:桂枝、锡兰桂皮、肉桂子等)335
杜仲341
合欢皮344
海桐皮346
黄柏(附:黄皮树)347
椿根皮(附:香椿皮)351
苦楝皮(附:川楝皮、苦楝叶)353
波希鼠李皮(附:鼠李实、药鼠李实等)355
川槿皮(木槿皮)357
石榴树皮358
五加皮(南五加皮)360
秦皮(附:核桃揪皮、甘露梣)362
杠柳皮364
地骨皮366
金鸡纳皮369
(一) 蕨类植物根茎的构造375
一、根茎类药材的性状375
第十四章 根茎类药材375
二、根茎类药材的内部构造375
(二)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376
(三) 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376
三、根茎类药材的显微观察注意点377
(一) 根茎类药材的组织观察377
(二) 根茎类药材的粉末观察378
金毛狗脊378
东绵马(附:欧绵马)380
贯众(附:紫萁)383
骨碎补385
大黄(附:云南大黄、峪黄、僧大黄等)387
草河车(附:七叶一枝花)393
藕节395
雨头尖395
九节菖蒲397
升麻399
黄连(附:云连、土黄连、马尾连等)403
延胡索(附:土元胡)409
山豆根(附:广豆根)413
珠儿参414
芎(附:西芎等)416
羌活420
胡黄连423
甘松424
苍术426
白术430
泽泻434
芦根436
白茅根438
荆三稜(附:黑三稜等)440
香附子442
菖蒲445
石菖蒲446
白附子447
天南星(附:胆南星)449
半夏(附:掌叶半夏)452
知母456
万年青458
玉竹460
黄精462
土茯苓463
川贝母(附:炉贝、生贝、坪贝)465
浙贝母(附:土贝母、野贝等)467
百合470
海葱(附:印度海葱、红海葱)472
大蒜(附:洋葱)474
野白头(附:鲜野白等)476
仙茅479
山药480
萆薢(附:棉萆薢)482
黄药子484
射干485
山柰487
莪术(附:莪苓)488
姜黄(附:文术、片姜黄)490
姜493
高良姜496
白及498
天麻500
千年健502
山慈姑(附:光慈姑)502
(一) 根尖的构造504
第十五章 根类药材504
二、根类药材的内部构造504
一、根类药材的性状504
(二) 根的初生构造505
(三) 根的次生构造506
三、根类药材显微观察注意点507
(一) 根类药材的组织观察507
(二) 根类药材的粉末观察507
苧麻根507
青木香508
广防己511
细辛512
何首乌(附:白首乌)515
虎杖根517
牛膝(附:川牛膝、土牛膝、云牛膝、广东土牛膝)518
商陆521
太子参523
银柴胡526
威灵仙(附:黄药子、黏鱼须、大木通等)527
白头翁529
天葵子532
川乌与附子(附:草乌、欧乌头)534
头白附子538
白芍(附:芍药、草芍药、川赤芍)540
金果榄544
木防己545
防己546
乌药(附:衡州乌药)547
地枯蒌(莱菔根)549
板蓝根551
常山(附:蜀漆、日本常山、山常山、白常山)552
地榆556
翻白草558
委陵菜560
苦参561
葛根(附:葛花)564
黄耆566
甘草(附:苦甘草等)569
鱼藤574
白鲜575
大戟(草大戟)580
狼毒581
甘遂582
白蘝584
西北狼毒586
人参(附:朝鲜参、东洋参、山土瓜)587
西洋参595
参三七(附:土三七)598
防风(附:云南竹叶防风)601
明党参603
柴胡(附:南柴胡、细叶柴胡、竹叶柴胡)605
北沙参608
藁本(附:镇巴藁本)610
独活(附:软毛独活、心叶楤木)611
白芷613
当归(附:土当归、日本当归)617
前胡(附:紫花前胡)622
龙胆(附:欧龙胆、徐长卿)624
秦艽627
萝芙木(附:印度萝芙木)629
白前631
白薇633
紫草(附:滇紫草)635
黄芩637
丹参640
颠茄根642
玄参645
地黄647
红芽大戟650
巴戟天652
茜草(附:土茜草)654
吐根(附:石蒜)656
欧缬草659
续断662
白药子663
天花粉664
南沙参665
桔梗667
党参670
紫菀673
川木香675
土木香676
广木香677
漏芦681
糯稻根682
百部685
黄花菜根691
麦门冬(附:土麦冬)693
天门冬696
藜芦(白藜芦、绿藜芦)699
郁金(附:莪苓)700
(三) 叶脉703
(二) 叶肉703
三、叶类药村的显微观察注意点703
(一) 叶类药材的组织观察703
二、叶的内部构造703
(一) 表皮703
一、叶类药材的性状703
第十六章 叶类药材703
(二) 叶类药材的粉末观察704
侧伯叶706
桑叶707
荷叶(附:荷梗)708
大青叶709
石南叶711
枇杷叶712
番泻叶714
古柯叶717
香椿叶719
功劳叶(附:苦丁茶)720
茶叶721
桉叶723
参叶(附:竹节人参)726
海州常山727
紫苏叶729
莨菪叶730
曼陀罗叶(附:醉仙桃)732
菸叶735
洋地黄(附:毛花洋地黄等)737
艾744
苦竹叶746
淡竹叶748
陈棕碳750
(四) 雌蕊751
(三) 雄蕊751
(二) 花冠751
二、 花类药材的显微特征751
(一) 苞片与花萼751
一、 花类药材的性状751
第十七章 花类药材751
松花粉752
鸡冠花752
千日红754
莲须755
厚朴花756
辛夷花(望春花)757
蜡梅花759
月季花761
玫瑰花763
蔷薇花764
梅花765
槐花米767
合欢花767
扁豆花769
佛手花770
代代花771
凤仙花(附:急性子、透骨草)773
木槿花774
芙蓉花(附:芙蓉叶)775
山茶花776
芫花778
丁香780
闹羊花(附:八里麻)783
茉莉花784
密蒙花786
夏枯草788
洋金花790
凌霄花793
金银花794
旋复花(附:金佛草)796
除虫菊798
菊花802
款冬花(附:款冬叶)806
红花808
蒲黄811
玉蜀黍柱头813
番红花814
(二) 中果皮817
三、果实类药材显微观察注意点817
(三) 内果皮817
(一) 果实类药材的组织观察817
(一) 外果皮817
二、果实类药材的内部构造817
一、果实类药材的性状817
第十八章 果实类药材817
(二) 果实类药材的粉末观察818
胡椒818
毕澄茄820
荜茇821
楮实子822
桑椹子822
无花果824
薜荔实825
大麻仁825
马兜铃827
水红花子828
土荆芥830
地肤子831
八月扎832
天竺子833
八角茴香(附莽草)835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837
山鸡椒841
枫实843
山楂844
木瓜(附:土木瓜、大红木瓜)845
金樱子848
复盆子850
乌梅851
碧桃干852
樱桃核853
皂角854
芽皂855
槐角856
白疾藜857
花椒858
崖椒860
吴茱萸861
枸桔863
香圆(附:枸橼皮)865
枳壳867
枳实869
广陈皮870
青皮872
化州桔红874
佛手柑876
桔皮879
桔络880
臭椿实881
鸦胆子882
川楝子(附:土楝子)884
功劳子885
天师栗(棱罗子)886
木槿子887
胖大海888
石榴果皮888
使君子889
诃子891
藏青果(附:橄榄)892
北鹤?893
胡荽894
茴香(附:?茴香)896
莳萝子(附:?芹子)900
蛇床子902
山茱萸903
闹羊花实905
南烛子(附:?)906
柿蒂907
连翘908
女贞子909
萝藦荚910
蔓荆子911
黄荆子912
茺蔚子914
紫苏子(附:白苏子等)915
枸杞子916
酸浆实919
辣椒921
栀子(附:水栀)923
巨胜子925
罗汉果925
丝瓜络926
甜瓜蒂928
葫芦(附:京葫芦)930
栝楼、栝楼仁931
鹤虱934
南瓜蒂934
苍耳子936
牛蒡子938
麦芽941
谷芽942
茭白子944
高粱944
棕榈子945
大腹皮946
枣槟榔947
益智仁948
小豆蔻948
白豆蔻(附:叩壳、叩花)952
草豆蔻954
草果956
砂仁957
红豆蔻960
第十九章 种子类药材962
一、种子类药材的性状962
二、种了的内部构造962
(一) 种皮962
(二) 胚乳963
(三) 胚963
(四) 错入组织963
三、种子类药材的显微观察注意点963
(一) 种皮963
(二) 外胚乳963
(三) 内胚乳963
(四) 胚963
榧子963
柏子仁965
青葙子966
王不留行968
莲子(附:莲芯等)971
芡实972
肉豆蔻(附:肉豆蔻衣)973
莱菔子(附:莱菔叶)975
葶?976
芥子(附:?黑芥子)978
芸苔子982
遂?983
苦杏仁(附:苦杏仁油等)984
甜杏仁986
桃仁987
郁?988
肥皂子989
决明子990
望?992
神黄豆993
葫芦?994
大豆卷995
穞豆衣996
豆豉997
刀豆?998
绿豆衣999
赤小豆1000
白扁豆(?衣等)1001
毒扁豆1002
蚕豆1003
相?1004
?骨脂1006
?子1007
亚麻仁1008
桔核1009
巴豆(附:巴豆霜)1010
蓖麻(附:蓖麻叶、蓖麻汕)1011
千金子1013
?仁(附:大枣仁)1015
?子1017
?(附:?大风子等)1021
?(附:?豆等)1022
?角?1025
天仙子1030
木蝴蝶1031
车前子1032
咖啡1034
木鳖子1035
甜瓜子1036
冬瓜子1037
南瓜子1038
红?米1038
小米1039
苡米1040
槟榔(附:马槟榔)1041
韭菜子1046
马兰子1047
第二十章 草类药材1049
石松(附:石松子)1049
木贼(附:问荆)1050
麻黄1051
瓦韦1055
石韦1056
蕺菜1058
寻骨风1059
萹蓄1061
马齿苋1062
瞿麦1063
福寿草(附:春福寿草)1065
淫羊藿1067
白屈菜1069
菥蓂(附:败酱)1069
芥菜1071
龙芽草1072
老鹳草1074
血见愁1075
红旱莲1076
紫花地丁1077
马鞭草1079
藿香1080
荆芥1082
茺蔚(附:益母花)1085
麝香草1086
地笋(泽兰)1087
薄荷(附:留兰香等)1089
龙脑薄荷1093
香薷1094
广藿香1095
罗勒(附:光明子)1097
颠茄草1098
白英(蜀羊泉)1101
车前草1102
半边莲1103
泽兰(佩兰)1104
豨莶1106
旱莲草1108
青蒿(附:青蒿子)1110
刘寄奴1112
茵陈蒿1113
大蓟1114
小蓟1116
蒲公英1118
风毛菊1118
墓头回1120
荸荠草(附:荸荠粉)1120
水葱1121
浮萍草1122
谷精草1123
第二十一章 其他类药材1124
昆布1124
海藻1125
麦角(附:鹅冠草麦角等)1125
蝉花1129
冬虫夏草1129
银耳1130
猪苓1132
茯苓1133
燕窝1135
雷丸1136
马勃1137
海金砂1137
琥珀1138
天竹黄1139
备竭1140
松香1141
胡桐泪1143
没食子1143
芜荑1144
樟脑1145
阿片(鸦片)1146
青黛1149
苏合香1150
枫香脂1151
阿拉伯胶1152
西黄耆胶1153
人中黄1155
没药1155
乳香1157
五倍子1158
干漆1160
藤黄1161
冰片1162
阿魏1163
柿饼霜1165
安息香1165
儿茶1167
西瓜霜1168
芦荟1169
饴糖1171
神麯1171
烟胶1172
百草霜1172
二、动物的分类1174
第三篇 动物类药材1174
一、动物类药材与动物学的关系1174
第二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1174
(一) 特征1175
(二) 分类1175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类药材1175
1. 肛肠动物门1176
2. 环节动物门1176
3. 节肢动物门1176
4. 软体动物门1177
蝼蛄虫1189
九香虫1190
桑螵蛸1191
蝉蜕1192
红娘子1193
紫草茸1194
虫白蜡1195
殭蚕1196
蚕砂1198
露蜂房1199
蜂蜜(附:蜜蜂毒素)1200
蜂蜡(附:白蜂蜡)1201
蛴螬1202
蜣娘1203
真珠母1211
真珠1212
海螵蛸1214
第二节 脊柱动物类药材1215
(一) 特征1215
3. 雨楼纲1216
6. 哺乳纲1216
5. 乌纲1216
4. 爬行纲1216
2. 鱼纲1216
1. 圆口纲1216
(二) 分类1216
鱼螵(附:鱼胆)1217
鱼首石1217
海马1218
哈土蟆1220
蟾酥(附:蟾蜍干)1222
壁虎1225
蛇蜕1226
白花蛇1228
乌鞘蛇1228
蕲蛇1229
蛤蚧1230
玳瑁1231
鳖甲1232
龟板(附:龟板膠、龟仙胶)1234
白丁香1236
鸡内金(附:凤凰衣、鸡蛋壳)1237
刺猬皮1238
穿山甲1239
五灵脂1240
黄狗肾1245
狗福1246
豹骨1246
虎骨1247
麝香1249
鹿茸1253
鹿角(附:鹿角胶、霜、肾、骨、筋等)1256
羚羊角1257
牛黄1260
牛胆1262
牛角腮1262
马宝1263
阿胶(附:明胶)1264
犀角(附:广角等)1265
象皮1267
龙涎香1268
猴枣1269
紫河车(附:肥盘粉、脐带)1270
人退1271
血余1271
童便1272
人中白1272
一、矿物类药材的重要性1274
二、矿物的概念与性质1274
第二十三章 矿物类药材(无机化合物类药材)1274
第四篇 矿物类药材(无机化合物类药材)1274
三、矿物的形成1275
四、化石的形成1276
五、矿物药材的分类1276
水银1276
硫黄1277
朱砂1278
雄黄1280
雌黄1281
自然铜1281
信石1285
代赭石1287
磁石1288
铁落1289
针砂1289
禹余粮1290
无名异1291
密陀僧1291
铅丹1292
白石英1293
玛瑙1294
石灰1294
紫石英1295
轻粉1296
粉霜1297
白降丹1298
硵砂1299
大青盐1300
秋石1300
淡秋石1301
钟乳石(附:鹅管石)1302
花蕊石1303
炉甘石1304
铜绿1305
铅粉1305
龙骨1306
龙齿1307
石燕1308
石蟹1309
浮石1309
云母石1310
青礞石1311
金礞石1312
阳起石1312
?石1313
?石1314
龙?1315
硝石1316
?硝(附:玄明粉、风化硝)1318
石膏1319
?精石1320
?水石1321
?矾1322
?矾1322
?矾(附:绛矾)1323
附一、显微技术1325
一、植物药材组织切片制作法1325
二、显微量尺的应用1330
三、显微描绘器的应用1330
附二 药材效用分类表1332
附三 植物药材科属分类表1357
附四 常用试剂1387
索引1390
?文索引1397
参考文献1414
热门推荐
- 1947219.html
- 1910687.html
- 3586889.html
- 1006905.html
- 2575954.html
- 399608.html
- 1266058.html
- 3052074.html
- 3655076.html
- 380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0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7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4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7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9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9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0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