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方法·实践【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方法·实践
  • 张方伟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 ISBN:780114273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方法·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

第一节 哲学1

一、哲学及其特点与功能2

二、哲学基本问题6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2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27

三、马克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2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实践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35

一、旧哲学视野中的实践35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38

三、实践的结构及类型40

四、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45

第二节 实践与主客体关系48

一、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分化和统一49

二、主体与客体的属性和形态52

三、主客体之间的多重复合关系60

四、实践主客体的新发展6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世界的物质性68

第一节 物质和物质世界68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6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70

三、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72

第二节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73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73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77

三、运动观和时空观的发展79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81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82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和论证84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代特征87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89

第四节 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90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91

二、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98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105

四、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06

一、自然与人化自然13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136

第一节 人与自然136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143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启示147

第二节 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环境151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51

二、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当代社会155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6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166

第一节 自然、人与人类社会166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68

三、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选择179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89

一、生产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形式189

二、物质生产实践是根本的实践形式198

第三节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200

一、社会有机体的本质特征201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203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214

一、人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原动力214

二、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7

三、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4

三、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28

第五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0

一、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和特征231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235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38

四、科学技术革命与未来社会发展243

第六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用246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46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49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52

第七节 社会进步和文化、文明255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255

二、社会进步与文化258

三、社会进步与文明269

第八节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272

一、人的全面发展272

二、人类解放294

第一节 意识的产生与本质312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31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论312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316

三、现代人工智能对哲学意识观的推进323

第二节 意识的结构和能动作用326

一、构成意识的基本要素326

二、意识结构的多维性328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332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336

第三节 社会意识336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340

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346

四、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4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35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结构355

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355

二、现代科学对能动反映论的证实与丰富361

三、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63

四、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367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372

一、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经验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372

二、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论认识到实践376

三、认识的全过程378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作用380

第三节 认识的思维模式384

一、理性具体思维385

二、形象思维387

三、直觉思维390

第四节 真理393

一、客观真理393

二、真理和廖误395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398

四、实践检验真理的机制401

五、价值的本质405

六、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408

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12

第八章 方法论417

第一节 方法的特征与功能417

一、方法的涵义417

二、方法的特征418

三、方法的功能420

第二节 哲学方法423

一、历史与逻辑424

二、归纳与演绎426

三、分析与综合429

四、结构、过程与规律432

第三节 科学方法439

一、控制方法439

二、信息方法443

三、系统方法445

四、结构--功能方法446

五、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448

六、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的汇流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