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管控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管控研究
  • 于凤芹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1924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金融衍生产品-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管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选题背景1

1.1.1 国际背景1

1.1.2 国内背景3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1.2.1 研究目的10

1.2.2 研究意义11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3

1.3.1 国外成果13

1.3.2 国内成果14

1.3.3 总结15

1.4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16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18

2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脉络21

2.1 概念与特点21

2.1.1 重要概念的来源和释义21

2.1.2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主要特点23

2.2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产品系列26

2.2.1 远期27

2.2.2 互换27

2.2.3 期权28

2.2.4 信用衍生品30

2.2.5 结构化产品31

2.3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35

2.3.1 互换市场36

2.3.2 远期市场40

2.3.3 期权市场42

2.3.4 信用衍生品市场42

2.4 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44

2.4.1 利率衍生品45

2.4.2 汇率衍生品48

2.4.3 信用衍生品49

2.4.4 境外人民币衍生品51

2.5 中外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比较53

2.5.1 市场规模53

2.5.2 参与主体54

2.5.3 产品体系54

2.5.4 法制环境55

3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结构56

3.1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56

3.3.1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57

3.1.2 基金公司58

3.1.3 保险公司58

3.1.4 非金融机构59

3.2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平台60

3.2.1 交易所的场外交易平台61

3.2.2 交易商间经纪商平台62

3.2.3 第三方报价机构平台63

3.2.4 交易商运营的交易平台64

3.2.5 总结64

3.3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清算机制65

3.3.1 非标准化双边清算66

3.3.2 标准化双边清算67

3.3.3 中央对手方清算68

3.4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设计与交易流程70

3.4.1 产品开发流程70

3.4.2 产品交易流程71

3.4.3 做市商的作用与业务流程75

4 场外金融衍生品与微观风险80

4.1 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管理金融风险80

4.1.1 套期保值80

4.1.2 风险转移81

4.1.3 风险分散83

4.1.4 风险对冲83

4.2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微观风险85

4.2.1 信用风险85

4.2.2 操作风险87

4.2.3 市场风险88

4.2.4 流动性风险88

4.2.5 法律风险89

4.3 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套利、套保与投机90

4.3.1 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套利的风险90

4.3.2 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套保的风险93

4.3.3 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投机的风险96

4.4 微观风险的累积与扩大机制98

4.4.1 参与主体的集中导致风险累积98

4.4.2 杠杆性导致的损失扩大99

4.4.3 交易不透明导致风险积聚、信心崩溃100

4.4.4 个别金融机构倒闭导致的连锁反应101

5 场外金融衍生品与宏观风险103

5.1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经济功能103

5.1.1 发现价格103

5.1.2 配置资源104

5.1.3 财富再分配104

5.1.4 推动金融创新105

5.1.5 反映和调控经济105

5.1.6 降低筹资成本106

5.2 场外金融衍生品管理宏观风险107

5.2.1 宏观衍生品对宏观风险的对冲作用107

5.2.2 微观衍生品对宏观风险的对冲作用112

5.2.3 中央银行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实现宏观调控116

5.2.4 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应对危机118

5.3 场外金融衍生品累积扩大宏观风险119

5.3.1 市场过度扩张导致与实体经济脱节119

5.3.2 风险配置不当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120

5.3.3 多个市场相互影响导致连锁反应121

5.3.4 制造并深化金融危机122

5.4 场外金融衍生品与宏观经济风险的案例124

5.4.1 希腊债务危机124

5.4.2 美国次贷危机126

5.4.3 总结与教训128

6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与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133

6.1 文献综述133

6.1.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133

6.1.2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134

6.2 样本和数据135

6.2.1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135

6.2.2 样本和数据的截面分析137

6.2.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138

6.3 变量的选取139

6.4 研究模型141

6.5 实证结果141

6.5.1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收益的影响142

6.5.2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风险的影响144

6.5.3 总结分析146

6.6 分类银行的实证分析147

6.6.1 对主导型银行利润的影响147

6.6.2 对主导型银行风险的影响148

6.6.3 对参与型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影响150

6.7 结论与建议152

7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控154

7.1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国际监管动态154

7.1.1 合约标准化155

7.1.2 推行中央对手方清算160

7.1.3 建立交易信息库165

7.1.4 “大爆炸协议”与“小爆炸协议”168

7.2 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170

7.2.1 美国的监管170

7.2.2 英国的监管175

7.2.3 欧盟的监管175

7.2.4 其他国家的监管176

7.3 我国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框架179

7.3.1 多头监管的框架体系179

7.3.2 我国场外衍生品的监管制度181

7.3.3 场外衍生品的标准协议183

7.3.4 国际监管新框架对我国的影响185

7.4 微观主体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187

7.4.1 制度化风险控制187

7.4.2 模型化风险控制190

7.4.3 其他风险控制手段193

8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风险管控194

8.1 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95

8.1.1 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关系195

8.1.2 场外衍生品与实体经济的关系195

8.1.3 场外衍生品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关系196

8.2 产品建设196

8.2.1 完善人民币信用衍生品196

8.2.2 丰富人民币汇率衍生品199

8.2.3 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创新206

8.2.4 股权类衍生品与黄金衍生品211

8.2.5 天气衍生品214

8.3 制度建设216

8.3.1 差别监管制度216

8.3.2 中央清算制度217

8.3.3 做市商制度219

8.3.4 风险揭示制度220

8.4 基础设施建设221

8.4.1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221

8.4.2 交易平台建设222

8.4.3 市场参与者培育223

8.5 外部环境建设225

8.5.1 配套的法律环境225

8.5.2 成熟的场内市场226

8.5.3 良好的信用环境228

9 结论与展望230

参考文献232

后记2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