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唯心与了别 根本唯识思想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妙灵主编;周贵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465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唯实宗-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唯心与了别 根本唯识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总序 妙灵1
序 黄心川1
序论研究对象、原则、方法1
一、研究对象及原则1
二、研究的具体范围4
三、研究现状略述5
四、研究的意义及研究方法9
第一部分根本唯识学的思想缘起、15
著述与概观15
绪论根本唯识学的界定15
一、瑜伽行派学说的结构15
二、根本唯识学的界定21
第一章部派佛教在唯心思想方向的发展25
第一节 部派佛教在本体论方面向唯识思想26
方向的发展26
一、“假我(补特伽罗)”的安立28
二、“细意识(细心)”的提出33
第二节 部派佛教在缘起论方面向唯识思想36
方向的发展36
一、业、随眠38
二、习气40
三、种子与熏习41
第三节部派佛教在识境论方面向唯识思想方向44
的发展44
一、能、所的认识结构45
二、大众系的假名安立的观点46
三、譬喻论者的“诸境界体不成实”的观点47
四、经部的所缘非实的观点50
第二章瑜伽行派之前大乘佛教在唯心思想方向的54
发展54
第一节初期大乘佛经与中观行派在唯心思想方向54
的发展54
一、《般若经》系的唯心倾向:从假名到虚妄分别54
二、《华严经》的唯心思想:心造作说57
三、早期大乘经典“心性本净”说对根本唯识学61
的影响61
四、根本中观行派的唯心倾向64
一、《解深密经》的有无说71
第二节根本唯识学所宗大乘经典的唯心(识)71
思想71
二、《解深密经》的心缘起与心显现的唯心说79
三、《阿毗达磨大乘经》的唯识思想84
第三章根本唯识学三大师的唯识学著述90
第一节三大师汉、藏、梵文唯识学著述概况90
一、三大师唯识学著述的署名90
二、三大师唯识学著述汉、藏、梵文本概况91
第二节根本唯识学三大师的唯识学著述(一)94
一、三大师唯识学著述的汉传部分及《大乘庄严经论》、《显扬圣教论》的归属94
二、三大师唯识学著述的藏传部分及《究竟一乘98
宝性论》的归属98
三、三大师唯识学著述的现存梵本100
一、《瑜伽师地论》的归属101
第三节根本唯识学三大师的唯识学著述(二)101
二、本书论定的三大师唯识学著述108
第四节根本唯识学三大师唯识学著述的分期108
一、弥勒唯识学著述流出分期108
二、无著唯识学著述的流出114
三、世亲唯识学著述的流出118
第四章根本唯识学的两支:无为依与有为依124
唯识学124
第一节 根本唯识学的二分:无为依与有为依唯124
识学124
一、根本唯识学的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提出、发展、传承略述125
二、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著述128
三、“依”概念的辨析129
四、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建立的意趣133
第二节 无为依唯识学与有为依唯识学的思想137
结构137
一、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划界137
二、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结构140
第三节无为依唯识学的唯识思想略述142
一、《辨中边论》的唯心(识)说142
二、《大乘庄严经论》的唯心说144
三、《辨法法性论》的唯了别说146
第四节有为依唯识学的唯识思想略述148
一、一元本识体唯识学148
二、二元本识体唯识学即本界体唯识学153
第二部分根本唯识学的唯识体论161
前言161
第一节根本唯识学有无思想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根本唯识学的有无论163
第二节弥勒唯识学著述的有无思想168
一、弥勒三颂依分别门与三性门对有无的诠说168
以及无为依唯识学的有无模式168
二、《瑜伽师地论》依言说门与三性门对有无的175
诠说以及有为依唯识学的有无模式175
第三节无著唯识学著述的有无思想184
一、《显扬圣教论》依本体门及二谛门诠说的184
有无思想184
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的有无思想188
三、《摄大乘论》依三自性与显现门诠说的有190
无思想190
一、世亲的释论中的有无思想194
第四节世亲唯识学著述的有无思想194
二、《唯识三十颂》依三性与三无性门诠说的有无思想197
三、《三自性论颂》依三性与显现门诠说的有无199
思想199
第六章无为依唯识学的本体论202
第一节真如作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202
一、真如作为一切法的本性(实性)202
二、离言自性(真如)作为安立一切法的根本204
所依:“假必依实”204
三、真如作为染净的转依体207
第二节心性真如作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唯心意214
义上的“心性说”214
一、心与心性的二分:心性为心的根本所依214
二、唯心意义上的“心性本净”思想:法性心219
一、《大乘庄严经论颂》等的心性如来藏思想226
第三节心性真如与佛性、如来藏思想的融合226
二、《究竟一乘宝性论颂》的自性清净心如来藏230
思想230
三、《佛性论》的佛性如来藏思想233
第四节心性真如作为缘起的根本所依即根本因237
一、无为法真如作为缘起的根本所依即根本因237
二、有为法作为缘起的直接所依即直接因241
三、小结243
第七章有为依唯识学的本体论244
第一节依他起性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244
一、“假必依实”:从圆成实性为本到依他起性为本244
二、《瑜伽师地论》中依他起性为诸法所依的思想:名安立所依246
能显现与所依250
三、弥勒诸论颂中依他起性为诸法所依的思想:250
四、《摄大乘论》中依他起性为所依的思想:251
所依与所遍计251
五、从依他起性为所依到阿赖耶识为诸法本体255
第二节有为依唯识学的一元本识说259
一、《瑜伽师地论》的一元本识(即阿赖耶识)思想260
二、无著《摄大乘论》的心体说266
三、世亲对阿赖耶识的论述271
第三节有为依唯识学的二元本识说274
一、《瑜伽师地论》的阿赖耶识:清净种子的274
寄附性274
二、无著《摄大乘论》的二元本体说278
前言289
一、根本唯识学识境论的二门:缘起与显现289
第三部分根本唯识学的唯识相论289
二、根本唯识学的心缘起与心显现的唯心说290
三、根本唯识学的(唯)虚妄分别说、唯了别说、唯识别说291
四、“论”与“说”的区分292
第八章根本唯识学的无境说293
第一节显现与无境294
一、“显现”释名294
二、“显现”义296
三、“无相”与“有相”义298
第二节弥勒唯识学著述的无境说300
一、《瑜伽师地论》的“识可缘无”的思想300
二、弥勒诸颂的无境说:显现与无二取302
一、《摄大乘论》的无义说308
第三节无著《摄大乘论》的无境说308
二、无义的成立310
三、了别的显现与无义314
第四节世亲唯识学著述的无境论316
一、《三自性论颂》的似现说316
二、《唯识二十论》对外境的破斥318
第九章 根本唯识学的心缘起与心显现的唯心说323
第一节心、意、识324
一、心、意、识324
二、心所329
第二节根本唯识学的心缘起说330
一、弥勒《瑜伽师地论》等诸论的心缘起思想330
二、《瑜伽师地论》的心缘起思想332
三、无著《摄大乘论》的心缘起说335
四、世亲唯识学著述的心缘起思想342
第三节根本唯识学的心显现说343
一、《辨中边论颂》的心显现说344
二、《大乘庄严经论颂》的心显现说346
三、《三自性论颂》的心显现说348
第十章根本唯识学的(唯)虚妄分别说351
第一节从分别到虚妄分别352
第二节弥勒诸颂的(唯)虚妄分别说356
一、《辨中边论颂》的虚妄分别说:分别(遍计)与显现356
二、《辨法法性论颂》的虚妄分别说:错乱与360
显现360
三、《大乘庄严经论颂》的虚妄分别说:显现与幻363
第三节无著的虚妄分别说:显现与遍计366
一、了别为虚妄分别所摄:错乱显现之所依366
二、虚妄分别与遍计(意识)368
三、遍计与名言370
四、遍计的分类371
第四节世亲的虚妄分别说372
一、虚妄分别以错乱为体性372
二、虚妄分别:心识即分别(遍计)376
三、分别与转变、遍计378
第十一章根本唯识学的唯了别说380
第一节识与识别、了别380
一、识380
二、识相:识别与了别382
三、识、识别与了别的词义与翻译386
四、等同“识”与“了别”的用意与误区391
第二节弥勒诸颂的唯了别思想393
一、《解深密经》的唯了别义393
二、弥勒诸颂的唯了别思想394
第三节无著《摄大乘论》的唯了别思想398
一、了别相:显现与遍计399
二、唯了别的建立402
三、唯了别与无分别406
第四节世亲的唯了别思想408
一、《摄大乘论释》中的唯了别思想408
二、《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的唯了别410
思想410
第十二章根本唯识学的唯识别说416
第一节能所式二分结构417
一、能所式二分结构:唯心性的识与境417
二、唯了别的见分与相分说419
一、从了别到识别422
第二节世亲的显现门的唯识别说422
二、显现门的唯识别说424
第三节 《唯识二十论》中转变门的唯了别426
(唯识别)说426
一、部派佛教的转变说427
二、《唯识二十论》中的唯了别(唯识别)说:429
种子与识的转变说429
第四节 《唯识三十颂》的转变门的唯识别说435
一、唯识别说435
二、转变说437
三、转变与分别440
主要参考文献443
附录 《辨法法性论颂》(重译)452
后 记456
热门推荐
- 1326435.html
- 701260.html
- 1483134.html
- 648985.html
- 2952857.html
- 3593737.html
- 1821740.html
- 3137982.html
- 1415589.html
- 363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3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8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1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4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3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6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3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6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