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要素流动体制创新研究 以京津冀为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要素流动体制创新研究 以京津冀为例
  • 程世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637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255MB
  • 文件页数:3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要素流动体制创新研究 以京津冀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产业集聚、禀赋优势与新型城镇化1

一、世界城市建设与要素的集约配置1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经验1

(二)城市:生产功能与分配功能统一的制度空间2

(三)世界城市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关系7

二、禀赋差异与区域竞争优势:以北京地区为例12

(一)“首都资源”的社会贡献12

(二)“首都资源”的经济贡献14

(三)“首都资源”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潜力17

三、首都核心区外围新型城镇化的依托条件18

(一)首都优势:新型城镇化的特色19

(二)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优势:新型城镇化的动力19

(三)大规模高素质的流动人口:新型城镇化的智力资本21

(四)首都郊区城镇化: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22

第二章 国际城镇化模式与中国地方探索24

一、国外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模式25

(一)日本:高度集中型城镇化25

(二)德国:特色小城镇建设28

(三)美国:市场主导下的郊区城镇化模式30

二、空间扩张型的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模式34

(一)我国大中城市的快速扩张34

(二)土地财政与我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动因36

(三)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城市化进程的错配38

三、城市化的价值目标:人口的城市化与公平正义40

四、我国地方创新型的人口城镇化模式探索42

(一)北京郑各庄新型城镇化模式42

(二)江苏张家港永联村城镇化模式49

(三)新型城镇化:集体土地与资本结合的体制创新探索57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与集体土地入市之困60

一、城市空间扩张与城中村改造60

(一)学界对城中村的相关理论研究架构62

(二)北京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对象及调研样本情况65

(三)北京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理论假设67

(四)北京市城中村运行与治理的相关假设检验72

二、农村社区化:变革与风险78

(一)农村社区化试点:以延庆、密云、房山为例79

(二)农村社区化亟待解决的问题83

三、小产权房:农民集体土地资本化困境91

(一)北京地区小产权房的现状及规模92

(二)土地用途与不同性质的小产权房94

(三)北京小产权房规模扩张的动因97

(四)小产权房治理与农民集体土地资本化100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测度105

一、城市农民工贫困问题:多维贫困的视角106

二、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的理论测度与指标设定108

(一)各维度的福利取值108

(二)农民工多维贫困:以建筑业为例抽样109

(三)微观各维度的贫困识别与多维度贫困的识别113

(四)多维度贫困指数MPI:贫困的加总与分解115

三、我国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测量结果116

(一)城市农民工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MPI116

(二)我国农民工的多维贫困指数的分解118

四、我国城市农民工利贫增长建议122

第五章 劳动力灵活就业养老保障制度困境126

一、城乡劳动力转移与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126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灵活就业抽样调查及样本特征128

三、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数据交叉分析132

四、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需求状况137

(一)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与社会养老保障参与状况137

(二)参加社会保险的意愿及偏好138

(三)工作地养老政策了解认知度139

五、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状况141

(一)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141

(二)灵活就业人员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原因144

(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145

六、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满意度的Logistic分析146

(一)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146

(二)回归参数估计147

(三)结果分析149

七、城乡劳动力流动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政策建议152

(一)顶层设计逐步消除制度差异与歧视152

(二)借鉴上海等地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的体制机制152

(三)关注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153

(四)地方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宣传154

(五)个人能力不断提升,养老保险意识不断增强155

第六章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史:多元利益博弈与政策均衡156

一、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157

二、农户土地私有产权的“集体化”运动159

(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短期经济波动与调控难题160

(二)互助组与农地规模化经营:股权与激励161

(三)农村土地强制集体化过程:激励不足与效率损失164

三、集体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阶段:承包权初步物权化167

(一)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劳动力农业内部配置阶段167

(二)土地一劳动力农业内部配置阶段的经济绩效169

四、劳动力跨城乡配置阶段:劳动力流动与土地规模经营的错配170

(一)劳动力跨城乡配置阶段:人口流动与土地的非规模化经营170

(二)劳动力跨城乡流动与土地非规模化经营的原因分析172

五、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架构174

第七章 集体土地入市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制度178

一、城市化征地体制:资源与利益分配的双重损失178

(一)征地制度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178

(二)征地制度下利益分配的扭曲180

(三)要素市场化流动阻滞: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缺陷181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约束184

(一)经济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85

(二)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助力经济转型的体制空间190

(三)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担忧194

三、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体制性探索196

(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践探索196

(二)新型城镇化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新趋势206

四、财产权与土地体制性改革的政策建议210

(一)改革征地制度,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210

(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关系211

(三)强化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性”地权与“资本性”地权制度创新213

(四)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214

(五)重视土地金融,实现集体土地的资本化和金融杠杆功能215

(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16

第八章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路径与经济转型218

一、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共识218

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国家战略219

三、绿色低碳转型:必须直面的挑战221

(一)总体碳排放规模依然较大221

(二)“高碳化”的能源结构需要长期持续调整222

(三)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下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仍然不够合理223

(四)国际经济秩序中不公平的生产—分配模式224

(五)人口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增加了“改善型”的碳排放225

四、企业低碳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模式:以保定市为例227

(一)低碳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227

(二)政策扶持与特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231

(三)企业低碳化发展与节能减排效果235

五、我国产业低碳化与结构升级面临的难题238

(一)低碳企业发展中产品低碳化与生产过程高碳化的矛盾239

(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较产业低碳化发展相对滞后240

(三)低碳产品成本偏高,企业盈利能力不足241

(四)低碳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缺乏蓝海战略243

(五)低碳技术、低碳人才与低碳资金的“瓶颈”制约244

(六)政府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企业低碳发展246

六、我国产业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对策措施248

(一)国家层面:完善产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248

(二)市场层面:建设区域或国家层面的“碳交易”平台248

(三)人才战略:建立低碳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政策249

(四)重视传统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49

(五)构建低碳企业低碳化生产的新模式251

(六)提升创新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252

(七)加强对低碳产业投融资的支持255

(八)社会层面:凝聚低碳发展共识258

(九)生态建设:提高“森林碳汇”能力258

参考文献260

后记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