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细胞生物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细胞生物学
  • 杨恬主编;易静,陈雀华,何通川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761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细胞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细胞生物学概论2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的回顾、现状与展望2

提要2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

一、细胞具有共同起源和若干共性2

二、细胞结构的组装和去组装呈现动态平衡3

三、细胞是一个开放体系5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7

一、细胞生物学的建立始于细胞的发现7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进步7

三、理论提升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动力8

第三节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科学9

第二章 细胞的起源和进化11

提要11

第一节 细胞的起源11

一、细胞起源始于无机物质11

二、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是细胞形成的基础12

三、从进化角度看细胞的起源15

四、从基因组学角度看细胞的起源17

第二节 细胞的进化19

一、细胞的进化是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19

二、原核细胞进化成为真核细胞具有重要的意义23

三、原核细胞具有最基本的细胞结构与功能23

四、真核细胞拥有细胞核、细胞器和骨架系统25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26

第三章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策略与应用27

提要27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策略27

一、基于分子示踪技术的研究策略27

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策略31

三、基于细胞特征分析技术的研究策略35

第二节 各种组学研究策略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7

一、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7

二、蛋白质组学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8

第三节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特点39

第二篇 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4

第四章 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的机制44

提要44

第一节 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的一般原理44

一、膜和小分子物质的性质决定穿膜运输的形式44

二、绝大多数小分子物质的穿膜运输由膜运输蛋白介导45

三、膜运输蛋白的活性和数目受到调控46

第二节 膜运输蛋白的研究手段、进展和展望46

一、膜运输蛋白的研究采用多种技术46

二、研究重点和突破主要在于膜运输蛋白构象、组分和调控47

第三节 转运体介导的运输及其调控48

一、转运体介导运输的特点是与所运物质结合并可进行偶联运输48

二、转运体介导运输的原理是构象变化导致与所运物质结合力和暴露方向的变化48

三、单一转运体介导大多数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亲水小分子的被动运输49

四、偶联转运体通过同时运输一对物质实现主动运输50

五、ATP驱动的离子泵通过不同方式保障了大多数离子的跨膜浓度差53

六、ABC蛋白家族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多样的功能57

七、四种类型的ATP驱动泵在结构、运输原理和对象上具有不同的特征58

八、转运体蛋白遗传缺陷、表达和调控异常与人类疾病相关58

第四节 通道介导的运输及其调控60

一、通道介导运输的特点是快速的、被动的、选择性的和门控的60

二、通道介导运输的原理是构象变化导致孔道的开放、失活或关闭61

三、电压门控的K+Na+通道是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61

四、Ca2+通道对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收缩至关重要,并在各种细胞保障钙离子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细胞活动63

五、乙酰胆碱受体作为递质门控的阳离子通道介导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64

六、G蛋白门控的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介导了机体对心率和神经环路兴奋性的调控66

七、多种递质门控的离子通道参与突触传递并且是各种药物作用的靶点67

八、C1-通道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68

九、水通道蛋白介导水的穿膜和跨上皮运输68

十、通道蛋白遗传缺陷、表达和调控异常与人类疾病相关70

第五章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与转运72

提要72

第一节 蛋白质分选与转运的基本途径72

第二节 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转运73

一、蛋白质分别进入线粒体的不同区室73

二、胞质合成的蛋白质以折叠形式穿膜进入过氧化物酶体77

第三节 新生肽链向内质网腔的转运、折叠及加工78

一、在糙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多是以共转运的方式进入内质网79

二、一次性穿膜蛋白将内部ER信号肽作为穿膜α螺旋结构留在脂质双层中81

三、开始转移信号和停止转移信号的组合决定多次穿膜蛋白的方式81

四、内质网腔中存在折叠、加工和质量监控系统83

五、转运与折叠异常引发各种的疾病84

第四节 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小泡运输84

一、小泡运输多样性决定了分子机制的复杂性85

二、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是高度有序的双向过程89

第五节 蛋白质从高尔基体向溶酶体的转运以及分泌泡的形成95

一、溶酶体是形态多样的消化性细胞器95

二、溶酶体传递物质有多种途径96

三、溶酶体水解酶M-6-P被高效识别和转运97

四、溶酶体水解酶遗传缺陷引发的多种疾病98

第六节 蛋白质从高尔基体向细胞外的输送99

一、组成性分泌使得很多蛋白和脂质被自动地带向细胞表面99

二、调节性分泌途径让分泌小泡根据需要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99

三、蛋白质在分泌小泡形成过程中常常被蛋白水解加工100

第七节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新进展100

第六章 细胞运动与骨架系统的高度动态性103

提要103

第一节 细胞骨架的组成103

一、细胞骨架主要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103

二、特异性药物影响细胞骨架的动态组装过程108

第二节 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与功能110

一、细胞骨架参与细胞迁移运动110

二、细胞骨架参与物质的定向运输113

三、细胞骨架参与肌肉收缩和胞质分裂过程115

第三节 疾病与细胞骨架116

一、呼吸系统疾病与细胞骨架相关116

二、神经系统疾病与细胞骨架相关117

三、心血管疾病与细胞骨架相关119

四、肿瘤与细胞骨架相关120

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与相关疾病122

提要122

第一节 概述122

一、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122

二、细胞通过化学渗透偶联途径获取能量122

三、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123

四、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123

五、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与线粒体遗传病有关124

第二节 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24

一、线粒体主要由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部分组成124

二、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多种特点和基因突变类型125

三、线粒体遵循其自身的遗传规律127

四、线粒体的起源有内共生和分化两种假说130

第三节 细胞的能量转换131

一、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实现131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是能量转换的关键131

三、质子梯度驱动能量转化为ATP化学能133

第四节 线粒体在细胞能量转换中的角色136

一、电子传递链是产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36

二、呼吸链是由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所组成137

三、通过特定的穿梭机制完成跨线粒体的物质交换140

第五节 线粒体DNA变异与能量转换障碍140

一、某些遗传性疾病与mtDNA突变相关141

二、线粒体与细胞衰老及死亡相关144

三、线粒体异常与人类某些疾病有密切关系144

四、线粒体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的起源146

第八章 细胞核148

提要148

第一节 核膜149

一、核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149

二、核孔复合体对核质间的物质交换起着重要作用149

三、核孔复合体还具有其他广泛的功能151

第二节 核纤层153

一、核纤层蛋白是核纤层的主要成分153

二、核纤层与核膜结构间关系密切相关153

三、核纤层可作为染色质的支架155

四、核纤层参与了DNA复制与转录的调节155

五、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的刚性155

第三节 染色质156

一、功能性染色质必须具有三个特殊的DNA序列156

二、组蛋白能与染色质DNA结合并影响其功能156

三、染色质的结构可发生高度有序的组装158

四、染色质的结构在基因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59

五、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是两类折叠、压缩程度不同的染色质161

第四节 核仁162

一、核仁结构及功能的基础是rRNA基因162

二、核仁具有合成rRNA和装配核糖体外的更广泛的功能163

第五节 核骨架164

一、核骨架为充满整个核空间的三维蛋白网架165

二、核骨架的功能涉及DNA复制、基因表达及细胞核结构的变化165

第六节 细胞核与疾病166

一、细胞核结构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166

二、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可引起多种遗传性疾病167

三、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可引起衰老168

四、细胞核的异常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见疾病168

第三篇 细胞行为的动力学特征及其研究动态172

第九章 细胞周期调控要点172

提要172

第一节 细胞周期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172

一、细胞周期由一系列不连续的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进行172

二、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具有独特的活化特性173

三、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175

第二节 细胞增殖或生长的决定:限制点和起始检查点177

一、细胞增殖与细胞生长相互偶联177

二、周期蛋白D是新细胞周期开始的点火装置179

三、周期蛋白E启动了新细胞周期的开始180

四、G1期蛋白质降解和CKI共同设定新细胞周期的进程181

第三节 有丝分裂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精确性182

一、姐妹染色单体的黏合、压缩和解散为染色单体的分离做好准备182

二、周期蛋白B-Cdk1的开关样活化调控了有丝分裂的进入184

三、染色体双极指向附着在有丝分裂纺锤体上186

第四节 有丝分裂后半段实现姐妹染色单体的精确分离188

一、有丝分裂后半段事件的调控原则188

二、纺锤体检查点产生后期等待信号188

三、APC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启动姐妹染色单体的精确分离189

四、后期纺锤体的机械力量将染色单体拉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191

五、有丝分裂的退出是有丝分裂进入的相反过程192

第五节 胞质分裂193

一、胞质分裂相关结构之一: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装成有丝分裂环193

二、胞质分裂相关的结构之二:纺锤体微管组装成中间纺锤体194

三、中间纺锤体调控了胞质分裂的进行195

四、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决定子细胞命运和功能的分化196

第六节 细胞周期缺陷与肿瘤198

一、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特点198

二、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发生与肿瘤相关的突变198

三、DNA损伤修复缺陷造成染色体结构的不稳定性199

四、有丝分裂异常造成染色体数目的不稳定性199

第十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201

提要201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201

一、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分化状态与个体发育相适应201

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差异性表达203

三、细胞分化需要一个决定的过程204

四、细胞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205

第二节 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与细胞分化206

一、基因是一个具有顺式作用元件的转录集合206

二、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207

三、非编码RNA可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细胞分化215

四、蛋白质水平修饰在细胞极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17

五、外部信号通过信号转导过程启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218

第三节 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219

一、基因表达产物的空间位置差异决定后续的发育进程220

二、同源异形框基因的时空表达确定机体前-后轴结构的分化与发育蓝图222

第四节 发育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分化与疾病223

一、肿瘤的形成与细胞异常分化密切相关223

二、血管新生源于发育模式的再现224

三、器官再生是多潜能未分化细胞的再发育224

第五节 基因表达的可逆性与细胞重编程转化225

一、细胞谱系的维持与转录记忆密切相关225

二、基因组的活动模式表现出可逆性226

三、细胞重编程可以改变细胞的分化状态227

四、基因表达逆转与细胞重编程的转化医学228

第十一章 细胞衰老的特征性变化及其分子机制231

提要231

第一节 细胞衰老的基本概念231

一、细胞衰老是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变化过程231

二、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232

第二节 细胞衰老的特征性变化232

一、细胞衰老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232

二、细胞衰老的生理学变化表现为功能衰退与代谢低下233

第三节 细胞衰老机制的主要学说234

一、氧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损伤的积累234

二、端粒学说提出细胞染色体端粒缩短的衰老生物钟理论235

三、DNA损伤衰老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DNA损伤的积累235

四、基因衰老学说认为细胞衰老受衰老相关基因调控236

五、分子交联学说认为生物大分子间形成交联将导致细胞衰老236

六、脂褐素蓄积可导致细胞衰老236

七、糖基化反应造成蛋白质交联损伤将导致细胞衰老236

八、差误灾难学说与其他学说对细胞衰老的阐释236

第四节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37

一、复制性细胞衰老依赖于p19ARF-p53-p21WAF1信号通路调控237

二、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衰老依赖于p16INK4a/Rb/Erk-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240

三、PTEN/p27途径参与细胞衰老的调控241

四、小窝蛋白-1是细胞衰老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调节因子241

五、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细胞衰老中具有特殊作用242

第五节 细胞衰老的调控在衰老生物学中的意义及其研究策略242

一、细胞衰老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242

二、建立细胞衰老的体内外模型是研究细胞衰老机制的基础243

三、目前研究细胞衰老有三条主要途径244

第六节 干细胞衰老与相关疾病的研究244

一、干细胞并非是“长生不老”的细胞244

二、干细胞衰老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245

第十二章 细胞死亡的类型、机制和生物学意义248

提要248

第一节 细胞死亡的类型248

一、非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被动性死亡248

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主动结束生命活动的过程248

第二节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250

一、凋亡是Caspase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250

二、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是Caspase非依赖的253

三、细胞坏死是可以被调节的256

第三节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疾病258

一、细胞凋亡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258

二、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259

三、程序性坏死是某些疾病的发展结局260

第十三章 细胞表面特化:连接与黏连262

提要262

第一节 细胞连接262

一、紧密连接封闭了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262

二、锚定连接介导细胞间细胞骨架的连接264

第二节 细胞黏附268

一、整联蛋白是异二聚体细胞黏附受体269

二、钙黏素超家族介导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间黏附272

三、选择素是与特定糖基结合的细胞黏附分子273

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介导不依赖钙离子的细胞黏附275

第十四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特征278

提要278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278

一、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形成水合凝胶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分278

二、胶原和弹性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两类主要的纤维蛋白282

三、非胶原糖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者287

第二节 基膜289

一、基膜主要由四种蛋白成分构成290

二、基膜具有多种功能291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作用291

一、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多方面影响291

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具有决定性作用296

第十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构成和动态调控299

提要299

第一节 构成细胞信号网络的基本要素299

一、作用于细胞的信号种类极其丰富299

二、信号参与机体所有重要的生理活动300

三、信号转导系统包含若干个基本要素300

四、信号转导系统具有鲜明的自我特性305

第二节 信号网络的运作模式306

一、信号网络的调控具有高度动态性306

二、蛋白质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经历多种修饰模式310

第三节 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314

一、与疾病发生可归结为细胞信号转导发生异常315

二、胰岛素抵抗的信号通路在代谢综合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315

三、炎性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318

四、信号通路在药物设计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320

第十六章 细胞力学生物学323

提要323

第一节 力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323

第二节 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模型与技术324

一、细胞切应力加载模型324

二、细胞张应变(牵张)加载模型325

三、微管吸吮技术325

四、原子力显微镜技术325

五、磁扭转细胞测量术325

第三节 血管细胞力学生物学326

一、内皮细胞具有力学感受器327

二、力学因素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与功能327

三、力学因素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330

第四节 骨细胞力学生物学332

一、骨组织承受力学载荷332

二、骨细胞具有力学感受器332

三、力学因素在骨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333

第五节 干细胞力学生物学335

一、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参与干细胞分化335

二、力学加载调控干细胞分化337

第四篇 特殊类型细胞及再生医学基础342

第十七章 生殖细胞发生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342

提要342

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起源与发生342

一、原始生殖细胞起源于靠近尿囊基部卵黄囊背侧的内胚层342

二、原始生殖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精子或卵子345

三、生殖细胞有其特殊的形态与结构346

第二节 精子的发生、成熟与调控347

一、精子发生受多种生化因子调节347

二、附睾精子获得运动能力受到精密调控348

三、精子在受精前需要经历的过程与获能350

四、生精细胞凋亡维持精子的质量与数量352

第三节 卵子的发生、排卵与调控353

一、卵泡组装与发育产生成熟的卵子353

二、卵子成熟受多种因素影响354

三、激素在排卵调控与卵细胞运输中起重要作用356

第四节 受精357

一、多种蛋白质参与精子-卵子识别357

二、顶体反应是受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58

三、精子与卵子融合形成受精卵360

四、精卵膜融合后卵子被活化361

第五节 卵裂及胚泡形成363

一、受精卵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形成胚泡363

二、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64

第十八章 干细胞与组织的维持、再生和修复366

提要366

第一节 干细胞基础生物学366

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细胞366

二、干细胞的不同来源和组织类型决定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367

三、干细胞表达特征基因产物并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368

四、组织干细胞具有分化的可塑性369

五、干细胞微环境是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重要居所370

六、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进程372

第二节 干细胞“干性”的调节机制372

一、维持干细胞“干性”的主要调节因子及研究现状372

二、细胞内复杂的协同反馈调控网络有助于维持干细胞的“干性”374

三、细胞外信号分子通过胞内重要的信号途径调控干细胞的“干性”374

四、干细胞的表观遗传及染色体修饰调控干细胞的分化377

第三节 细胞重编程及诱导多能干细胞380

一、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380

二、细胞重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381

三、iPS技术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381

第四节 干细胞与疾病的关系385

一、肿瘤干细胞假说为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385

二、先天发育畸形与干细胞的发育异常密切相关389

三、干细胞的衰老与老年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相关391

第五节 干细胞的治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39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391

二、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组织干细胞392

三、神经干细胞尝试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及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392

四、肝干细胞是终末期肝病细胞移植的重要种子细胞393

五、干细胞移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的细胞替代治疗394

六、干细胞治疗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94

第十九章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细胞生物学基础397

提要397

第一节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97

一、神经元是高度特化的细胞397

二、神经元突起可进行蛋白质的局部合成399

三、神经元有极性化的物质运输机制401

第二节 神经元的突触信号传递402

一、神经信号通过突触进行传递402

二、化学突触是主要的突触形式403

三、突触传递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405

四、突触形成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基础407

第三节 突触可塑性的细胞生物学基础409

一、突触和微环路的信号整合是神经网络调控的基础409

二、突触可塑性表现为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或者减弱412

三、突触所处微环境的变化影响突触可塑性415

第二十章 免疫应答的细胞生物学基础417

提要417

第一节 免疫活性细胞418

一、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和B两个亚群419

二、淋巴细胞发育与应答的场所不同419

三、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特定的识别信号419

四、B细胞生成抗体的主要学说是克隆选择理论420

五、多数抗原可以刺激产生不同淋巴细胞克隆421

六、多数淋巴细胞能够持续再循环421

七、克隆选择学说对免疫记忆的合理解释421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422

一、B细胞生成抗体的体外实验研究主要使用两种方法422

二、抗体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构成422

三、抗体以多价形式结合抗原423

四、抗体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424

第三节 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抗原识别与提呈425

一、免疫细胞对“非我”抗原的识别机制425

二、Toll样受体家族可按位置与功能分别分类426

三、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自我”识别机制426

四、抗原提呈细胞是抗原信息处理和提呈的专职细胞428

五、抗原提呈细胞与Th淋巴细胞形成免疫突触429

六、CTL细胞与靶细胞形成免疫突触430

七、Th细胞与B淋巴细胞形成免疫突触430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430

一、活化免疫细胞具有自身调控功能430

二、Th1和Th2细胞亚群之间存在精细平衡431

三、调节性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431

四、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432

第二十一章 癌症的细胞生物学基础433

提要433

第一节 肿瘤的基本细胞生物学性质433

一、肿瘤分类的常用方式是组织来源与细胞生物学行为叠联433

二、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来源434

三、肿瘤的进展过程是渐进性的435

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436

一、致癌因子可导致DNA损伤437

二、癌症可起因于肿瘤起始剂和肿瘤促进剂的协同作用438

三、病毒和其他感染可能导致癌症发生438

第三节 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39

一、功能获得突变与功能丧失突变有助于癌症发生439

二、联合使用多种新技术搜寻肿瘤关键基因442

第四节 肿瘤学基本实验442

一、利用细胞体外转化实验研究细胞的永久性表型改变443

二、细胞分化实验用于研究肿瘤细胞被诱导分化的可能性445

三、药物杀伤实验用于抗癌药物的筛选445

四、用实验性转移模型研究癌细胞转移规律446

五、肿瘤血管形成模型用于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446

第五节 肿瘤研究的现状及未来446

一、肿瘤基础研究将深入到组学综合研究阶段447

二、肿瘤治疗研究的重点将置于联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447

第二十二章 血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基础概念和应用前景451

提要451

第一节 血细胞的分化、发育与成熟规律451

一、胚胎期造血经历了从卵黄囊、胎肝到骨髓的迁移451

二、血细胞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453

第二节 造血调控457

一、造血微环境是造血细胞赖以生存、增殖与分化的场所457

二、多种细胞因子和受体参与造血调控459

三、造血分化的调控过程涉及多种转录因子462

第三节 血液细胞研究的应用前景464

一、血细胞生物学用于白血病/淋巴瘤诊断和疗效监测464

二、血细胞生物学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465

三、血细胞生物学应用于白血病的靶向治疗465

四、血细胞生物学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466

五、白血病起源于白血病干细胞467

第二十三章 再生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的基础概念470

提要470

第一节 从生物再生到再生医学470

一、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面临三个议题470

二、自然界中动物的不同再生策略给人类以重要启示471

第二节 获取干细胞并维持其干性475

一、干细胞的获取是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的关键475

二、细胞诱导分化的最新研究显示体细胞重编程的巨大可能性476

第三节 引导干细胞形成各种组织器官478

一、皮毛之道:以表皮器官为研究模型探讨再生的规律478

二、微观环境对干细胞的静息与活化具有调控作用479

三、微观环境对器官形状生成具有调控功能480

第四节 将干细胞的产物植入患者并整合成其机体的一部分482

一、目前干细胞治疗中需要考虑的若干基础问题482

二、干细胞的活动受到宏观环境的调控482

三、形态发生和组织工程的研究两者相辅相成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