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 彭刚艺,刘雪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5820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护理学-技术操作规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临床护理原则1

第一节 临床护理基本原则1

第二节 护理技术操作基本原则1

第三节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

第二章 护理评估3

第一节 护理评估原则3

第二节 生命体征评估4

一、体温测量与评估4

二、皮温测量与评估7

三、新生儿体温调节与评估9

四、脉搏测量与评估11

五、呼吸测量与评估14

六、无创血压测量与评估17

七、有创动脉血压测量与评估20

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与评估23

第三节 循环功能评估25

一、心脏泵血效果评估25

二、循环状况评估26

三、组织灌注评估27

第四节 呼吸功能评估28

一、气道通畅状况评估28

二、通气功能评估29

三、换气功能评估31

第五节 神经功能评估35

一、瞳孔评估35

二、意识状态评估37

三、吞咽状态评估40

四、神经状态监测与评估41

第六节 感觉功能评估43

一、视觉功能评估43

二、听觉功能评估45

三、本体感觉评估46

四、皮肤感觉评估47

第七节 电解质/酸碱/体液平衡评估48

一、电解质平衡评估48

二、酸碱平衡评估50

三、体液平衡评估51

第八节 进食功能及营养状态评估54

一、进食功能评估54

二、消化吸收功能评估56

三、体重评估58

四、体质指数(BMI)评估59

五、血糖监测与评估61

六、营养状态评估64

第九节 排泄功能评估66

一、排便及排便自制力评估66

二、排尿及排尿自制力评估68

三、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70

四、膀胱残余尿量测定73

五、尿垫试验75

第十节 皮肤黏膜评估77

一、皮肤评估77

二、口腔卫生评估78

第十一节 自理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81

一、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估81

二、辅助生活活动能力(IADL)评估85

第十二节 心理社会问题评估87

一、认知能力评估87

二、焦虑水平评估89

三、抑郁水平评估91

四、家庭与居住环境评估93

参考文献94

第三章 患者入院/转床(院)/出院/临终/死亡护理96

第一节 入院96

第二节 住院场所变更98

一、转床/转科98

二、转院99

第三节 出院101

第四节 出院后延续护理与长期护理102

第五节 临终护理104

第六节 死亡护理106

参考文献107

第四章 医学检查与标本采集108

第一节 住院患者医学检查原则108

一、住院患者医学检查一般原则108

二、标本采集原则108

第二节 血液标本采集109

一、静脉血标本109

二、动脉血标本113

三、输(配)血标本117

四、血培养标本117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本119

六、血药浓度标本122

第三节 尿标本采集123

一、尿常规标本123

二、尿培养标本127

三、计时尿标本130

第四节 粪便标本采集133

一、粪便常规及隐血标本133

二、粪便培养标本135

三、寄生虫及虫卵标本136

第五节 呼吸道培养标本采集137

一、痰标本138

二、鼻咽拭标本141

参考文献142

第五章 支持生理功能的护理143

第一节 限制/活动的护理143

一、卧床护理的基本原则143

二、身体约束144

三、安全运送(搬运/运送)147

四、活动/运动管理152

第二节 卧位护理156

一、卧位护理基本原则156

二、常用卧位护理156

三、更换卧位的护理175

第三节 饮食营养护理182

一、协助患者进食/喂食182

二、吞咽(摄食)障碍管理184

三、肠道管喂饮食186

四、全胃肠外营养189

五、体重管理190

第四节 排泄护理192

一、灌肠术192

二、腹泻护理195

三、大便失禁护理197

四、排便管理198

五、排便训练199

六、人工取便术201

七、肛管排气法202

八、尿潴留护理203

九、尿失禁护理204

十、诱导排尿205

十一、排尿习惯训练206

十二、膀胱训练207

十三、清洁间歇性导尿术208

第五节 个人卫生/清洁/自理212

一、口腔护理212

二、床上擦浴与局部应用霜剂217

三、头发清洁与床上洗头/梳头219

四、会阴擦洗与护理221

五、协助患者更衣223

六、卧床患者更换床单225

第六节 舒适护理227

一、舒适环境管理227

二、疼痛管理228

三、睡眠管理239

参考文献240

第六章 支持内环境稳定的护理242

第一节 体温管理242

一、发热护理242

二、低体温护理244

三、体温调节(手术中)24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管理247

一、增强心脏泵血功能监测与管理247

二、心律失常监测与管理249

三、休克管理249

四、出血预防与控制252

五、血栓预防与管理253

六、高低血容量管理255

七、心血管系统药物管理256

第三节 呼吸系统管理258

一、气道通畅管理258

二、气道分泌物清除258

三、协助通气268

四、氧疗268

五、人工气道管理272

六、机械通气管理281

第四节 神经系统管理285

一、颅内压监测与管理285

二、神经系统监测与管理286

三、脑水肿管理287

第五节 电解质酸碱管理289

一、电解质管理289

二、酸碱平衡管理292

三、体液监测与管理294

第六节 皮肤护理296

一、皮肤护理原则296

二、手术切口护理296

三、伤口护理297

四、肠造口护理301

参考文献303

第七章 给药法305

第一节 给药原则305

第二节 安全注射原则305

第三节 给药途径306

一、口服给药法306

二、吸入给药法308

三、肌内注射术和皮下注射术310

四、皮内注射术(药物过敏试验)313

五、静脉注射术316

六、直肠给药法(肛栓)318

七、耳内给药法319

八、眼内给药法321

九、鼻腔给药法323

十、阴道给药法324

第四节 静脉输液术326

一、外周静脉输液术326

二、外周静脉导管维护术331

三、中心静脉输液术332

四、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术339

五、注射泵和输液泵的应用349

六、更换输液袋(瓶)351

第五节 静脉输血术352

一、血液领取352

二、静脉输注全血或红细胞353

三、静脉输注血小板356

四、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357

五、静脉输注冷沉淀358

六、静脉自体输血术360

参考文献363

第八章 引流管护理364

第一节 置管术364

一、经鼻胃肠道置管术364

二、导尿术366

三、更换引流袋(瓶)370

四、更换胸腔引流瓶(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371

第二节 留置引流护理373

一、护理原则373

二、脑室引流护理374

三、腰椎引流护理375

四、胃肠引流护理376

五、“T”形管引流护理377

六、胸腔闭式引流护理379

七、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380

八、膀胱造瘘引流护理381

九、尿管引流护理382

参考文献384

第九章 冷热疗护理385

第一节 冷疗385

一、冷疗原则385

二、冰袋(囊)385

三、冰帽387

四、冰毯388

五、温水擦浴389

六、乙醇擦浴390

第二节 热疗391

一、热疗原则391

二、热水袋392

三、烤灯(红外线/曲颈灯)393

四、坐浴395

五、湿热敷396

参考文献397

第十章 急救护理技术398

第一节 急救护理原则398

一、现场急救护理原则398

二、院内急救护理原则399

第二节 创伤救护技术399

一、止血399

二、包扎401

三、固定403

四、搬运405

第三节 洗胃术407

一、插胃管洗胃407

二、催吐410

三、活性炭吸附411

四、导泻413

第四节 心肺复苏术414

一、成人心肺复苏414

二、新生儿心肺复苏417

第五节 气道开放术419

一、人工气道开放419

二、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置入420

三、气管插管421

四、环甲膜穿刺424

第六节 电除颤术426

参考文献427

第十一章 安全护理428

第一节 患者身份识别428

一、身份识别原则428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429

三、急诊患者身份识别429

四、新生儿身份识别430

五、特殊人群身份识别430

第二节 患者安全核查431

一、安全核查原则431

二、手术安全核查431

三、交叉配血安全核查432

四、输血安全核查432

五、过敏试验安全核查433

六、多人输液安全核查433

七、特殊检查安全核查433

八、放疗、化疗安全核查434

九、高压氧治疗安全核查434

第三节 意外预防434

一、烫伤434

二、擅自离院437

三、走失437

四、自杀438

第四节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439

一、压疮护理439

二、失禁性皮炎448

三、医源性皮肤损伤453

四、跌倒454

五、药物外渗456

六、误吸457

七、非计划拔管459

参考文献461

第十二章 医院感染防控技术462

第一节 手卫生462

一、洗手462

二、卫生手消毒464

三、外科手消毒465

第二节 无菌技术467

一、无菌手套使用术467

二、无菌盘(区域)布置术469

三、无菌持物钳使用术470

第三节 标准预防技术472

一、标准预防原则472

二、医务人员防护原则473

三、患者防护原则474

四、标准预防术474

第四节 隔离技术480

一、隔离原则480

二、隔离要求481

第五节 消毒灭菌技术488

一、灭菌技术原则488

二、消毒技术原则489

三、消毒、灭菌方法490

四、消毒液配制495

第六节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与处理497

参考文献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