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刘仁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714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考察报告-江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1
1.1 自然环境1
1.1.1 地理位置1
1.1.2 土地权属1
1.1.3 地质地貌1
1.1.4 气候2
1.1.5 水文2
1.1.6 土壤2
1.1.7 生物多样性2
1.2 基础设施3
1.3 社会经济3
第2章 自然环境4
2.1 地质地貌4
2.1.1 地质4
2.1.2 地貌12
2.2 水文14
2.2.1 水系14
2.2.2 地表水16
2.2.3 地下水18
2.3 气候18
2.3.1 主要气候影响因子19
2.3.2 气候资源20
2.3.3 主要气象灾害30
2.3.4 气候特点31
2.4 土壤33
2.4.1 形成条件33
2.4.2 形成过程34
2.4.3 分类及分布特点36
2.4.4 典型土壤37
2.4.5 土壤的特点40
2.4.6 土壤的管理45
第3章 植物与植被资源46
3.1 种子植物46
3.1.1 植物区系形成的自然条件46
3.1.2 种子植物区系49
3.2 蕨类与苔藓植物69
3.2.1 蕨类植物69
3.2.2 苔藓植物76
3.3 珍稀濒危植物81
3.3.1 现状81
3.3.2 区系特征88
3.3.3 保护价值90
3.3.4 致濒因素91
3.3.5 保护对策92
3.4 药用植物93
3.4.1 资源分析93
3.4.2 保护与利用105
3.5 植被106
3.5.1 野外调查与数据处理106
3.5.2 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107
3.5.3 主要植被类型107
3.5.4 主要植被类型特征110
3.5.5 不同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137
3.5.6 植被的垂直分布139
3.5.7 珍稀与地带性群落141
3.5.8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总体特征149
第4章 动物资源152
4.1 脊椎动物152
4.1.1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152
4.1.2 脊椎动物种类及其分布156
4.1.3 动物群及其特征160
4.1.4 重要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生态分布162
4.2 鱼类与贝类176
4.2.1 鱼类176
4.2.2 贝类179
第5章 昆虫资源187
5.1 调查方法187
5.2 昆虫种类组成188
5.3 昆虫区系结构189
5.3.1 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地位189
5.3.2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190
5.4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昆虫和新记录种191
5.4.1 珍稀昆虫191
5.4.2 江西新记录种192
5.5 昆虫群落特征192
5.5.1 昆虫种类丰富192
5.5.2 区系结构复杂192
5.5.3 昆虫群落稳定193
5.5.4 天敌昆虫比例高193
5.6 资源与保护193
5.6.1 药用昆虫193
5.6.2 食用昆虫194
5.6.3 观赏昆虫194
第6章 真菌资源196
6.1 研究方法196
6.2 大型真菌资源及种类组成196
6.3 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198
6.3.1 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198
6.3.2 针阔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199
6.3.3 针叶林中的大型真菌199
6.3.4 毛竹林中的大型真菌199
6.3.5 灌木林中的大型真菌200
6.4 资源评价200
6.4.1 外生菌根菌200
6.4.2 木腐菌201
6.4.3 食用菌201
6.4.4 毒菌201
6.4.5 药用菌201
6.4.6 灵芝科资源202
第7章 旅游资源203
7.1 资源利用203
7.1.1 指导思想203
7.1.2 利用的依据203
7.1.3 利用的原则204
7.1.4 发展目标204
7.2 生态旅游资源205
7.2.1 地文景观205
7.2.2 水体景观205
7.2.3 生物资源205
7.2.4 气象景观206
7.2.5 人文资源206
7.2.6 可借资源207
7.2.7 资源构成208
7.3 主要的生态资源体209
7.3.1 日东水库209
7.3.2 赣江源漂流210
7.3.3 赣源岽210
7.3.4 横江重纸作坊旧址210
7.3.5 武夷源贡茶基地210
7.4 总体评价211
7.4.1 休闲生态环境优良211
7.4.2 人文资源内涵丰富211
7.4.3 周边互补资源丰饶211
7.4.4 资源利用潜力较大211
7.5 保护与发展212
7.5.1 保护管理212
7.5.2 社会经济状况212
7.5.3 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212
7.5.4 制约因素214
7.6 功能分区215
7.6.1 功能定位215
7.6.2 整体布局215
7.6.3 功能分区215
7.6.4 地块划分216
7.6.5 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思路217
7.7 游览线路设计218
7.7.1 区域旅游网218
7.7.2 “赣鄱”特色旅游线218
7.7.3 区域内生态旅游线219
7.8 整体形象与市场推广219
7.8.1 整体形象219
7.8.2 市场结构与定位220
7.8.3 市场推广221
7.9 环境保育与文化保护223
7.9.1 环境保育223
7.9.2 文化保护224
7.9.3 管理体制与保障体系224
第8章 社会经济227
8.1 调查背景与目标227
8.2 调查方法与调查过程227
8.2.1 调查方法227
8.2.2 调查过程228
8.3 自然保护区范围228
8.4 林地权属情况228
8.5 机构设置与建设情况229
8.6 社区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状况229
8.6.1 区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229
8.6.2 区外涉及的行政村人口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230
8.7 社区共管236
8.8 阶层意愿调查237
8.8.1 调查样本选择237
8.8.2 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意愿237
8.9 经济社会特点238
8.10 保护与发展240
第9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242
9.1 生物多样性评价242
9.1.1 保护了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42
9.1.2 保存有罕见的珍稀野生植物群落242
9.2 生态区位评价243
9.2.1 保障赣江、鄱阳湖以致长江下游生态安全243
9.2.2 构建武夷山脉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243
9.2.3 武夷山脉保护价值的重要补充244
9.3 科研价值评价245
9.3.1 研究我国东南部地区天然阔叶林保护和恢复的典型地区245
9.3.2 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246
参考文献248
附录255
热门推荐
- 384567.html
- 1111842.html
- 945672.html
- 2320807.html
- 1120736.html
- 1978705.html
- 3828528.html
- 812562.html
- 682876.html
- 3649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6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1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4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7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1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7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3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