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证据法原理
  • 高家伟等著(中国政法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5808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证据-法的理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据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编 证据法一般原理3

第一章 证据的概念和属性3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3

一、观点3

二、立场5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8

一、客观性9

二、相关性14

三、合法性18

四、连贯性25

第二章 证据种类27

第一节 证据种类概述27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28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29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31

四、笔录32

五、电子证据38

第二节 实物证据45

一、物证45

二、书证47

三、视听资料49

第三节 言词证据52

一、证人证言52

二、当事人陈述71

三、鉴定结论74

第三章 证据调查88

第一节 证据的调取88

一、概念88

二、人民法院取证93

三、律师收集证据96

四、公民收集证据98

五、证据保全99

第二节 证据的审查102

一、概念102

二、质证105

三、认证110

第四章 证明114

第一节 证明的含义114

一、概念114

二、属性118

三、种类120

一、概念121

第二节 证明对象121

二、标准122

第三节 举证责任124

一、概述124

二、结构128

三、分配132

四、履行134

第四节 证明标准136

一、概念136

二、等级142

第五节 证明方法149

一、逻辑150

二、经验153

三、推定154

四、认知158

第五章 证据法161

第一节 证据法的范围和体系161

一、范围161

二、体系168

三、法典化169

一、客观真实原则173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173

二、证据裁判原则177

三、自由心证原则180

四、直接原则184

五、利益衡量原则186

第三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193

一、认识论194

二、价值论195

三、二元论196

四、三元论197

五、多元论198

六、信息论200

第二编 刑事证据法原理209

第六章 刑事证据法概述209

第一节 刑事证据法的改革209

一、实在法问题209

二、改革216

第二节 无罪推定221

一、概念221

二、实在法224

第一节 概述227

一、概念和实在法227

第七章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27

二、反对强迫自我归罪原则230

三、自白任意性规则233

四、自白补强规则239

第二节 沉默权239

一、概念与实在法239

二、历史与比较241

三、我国实在法的改革244

第一节 侦查248

一、概念与实在法248

第八章 刑事证明248

二、诱惑性侦查253

三、电话监听255

第二节 证据开示257

一、概念257

二、比较260

三、改革261

第三编 民事证据法原理267

第九章 民事证据法的特点和原则267

第一节 民事证据法的特点267

二、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案件事实268

一、体现民事诉讼特性268

四、法官心证根据是证据调查的结果和法庭辩论的全部意旨269

五、证明标准以优势盖然性为主269

三、举证责任主体是当事人269

第二节 民事证据法的原则270

一、证据裁判原则270

二、辩论原则272

三、直接言词原则274

四、自由心证原则276

五、诚实信用原则279

第一节 言词证据284

第十章 民事证据284

一、证人证言285

二、鉴定结论288

三、当事人陈述294

第二节 实物证据297

一、物证297

二、书证298

三、视听资料301

四、电子证据302

第一节 取证与举证308

一、取证与举证的概念308

第十一章 民事证明308

二、举证责任309

三、诉讼上自认317

四、规则和保障325

第二节 质证与认证329

一、当事人质证329

二、法官认证331

第一节 行政证据法的特点337

一、证据制度的审查性337

第十二章 行政证据法概述337

第四编 行政证据法原理337

二、证明对象的复杂性339

三、举证责任的倒置性342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342

一、比较研究342

二、结构和范围351

三、关系354

第十三章 行政证据355

第一节 现场笔录355

一、概念355

二、识别357

三、证明力360

一、概念361

第二节 行政案卷排除规则361

二、例外363

第十四章 行政证明365

第一节 举证365

一、举证责任的界定366

二、原告的举证责任368

三、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376

四、自认与司法认知377

五、举证规则379

一、证据调取382

第二节 取证382

二、证据调查383

三、比较与反思383

第三节 质证386

一、概述386

二、规则388

第四节 认证391

一、证据能力认证规则391

二、证明力认证规则397

主要参考书目401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