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赵春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750261277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科: 教材 学科: 管理) 高等学校 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
一 教材的概念1
二 教材的定义2
三 教材的分类3
四 教材的属性4
五 教材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7
六 教材的社会和历史作用9
第二节 教材工作概述11
一 教材工作的特点12
二 教材工作的内容13
三 教材工作的任务20
一 方向性原则23
第三节 教材工作的基本原则23
二 整体性原则24
三 协调性原则27
四 动力人本的原则29
五 优化性原则33
六 计划性原则36
第二章 教材的编审41
第一节 教材的编写41
一 编审原则41
二 编审依据45
三 编写大纲47
四 主编人的确定48
五 编写教材的组织形式与组合方式53
第二节 教材结构与书稿的规范55
一 教材的结构与要求55
二 文稿的编排格式与要求59
三 对插图的要求65
四 对表格的要求68
五 教材的署名71
第三节 书稿的审查72
一 审稿的重要性72
二 审稿的内容73
三 审稿的步骤及注意事项75
四 审稿方式78
五 审稿方式的选择79
六 主审人的确定82
第三章 教材的出版印刷84
第一节 概述84
一 教材出版印刷的基本知识84
二 教材出版印刷工作流程88
三 教材出版印刷工作的基本要求90
四 教材出版印刷工作的管理91
一 编辑加工的意义和作用96
第二节 教材的编辑加工96
二 编辑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方式方法97
三 编辑加工的范围99
四 发稿工作102
五 编后工作102
第三节 电子出版系统简介104
一 概述104
二 电子出版系统简介104
三 电子出版系统的发展106
第四节 教材的校对109
一 校对工作的任务和意义109
二 校对工作的职责110
三 校对工作的程序111
四 校对工作的要求111
五 校对的基本方法115
六 校对符号116
七 校对工作的管理118
第五节 教材的印刷120
一 概述120
二 胶印的基本原理120
三 胶印的工艺流程121
四 胶印的特点122
第六节 出版用纸123
一 概述123
二 常用纸张的品种和性能125
三 纸张的选用128
四 用纸量的计算129
第七节 教材的成本130
一 教材的成本组成130
二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132
三 稿费的组成与计算133
四 降低教材成本的途径134
第八节 教材的发行138
一 发行体系138
二 发行机构140
三 主要工具书141
四 教材的销售形式144
五 教材的发运方式145
第九节 电子出版简介147
第四章 教材的供应150
第一节 教材供应的原则和内容150
一 教材供应的原则150
二 教材供应的内容152
第二节 教材供应计划的制定与落实154
一 教材供应计划的制定154
二 教材供应计划的落实157
第三节 教材的库存管理158
二 登记和建帐159
一 验收159
三 排架160
四 编号161
五 保管161
第四节 教材的发放162
第五章 电教教材的建设与管理164
第一节 电化教育与电教教材164
一 电化教育的含义164
二 电化教育的特点164
三 电化教育媒体分类、功能和应用166
四 电教教材的类型166
五 电教教材的功能与特点168
第二节 电教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及措施169
一 电教教材建设的原则169
二 电教教材建设的途径170
三 电教教材建设的措施171
第三节 电教教材媒体的选择172
一 各类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的比较和分析172
二 选择媒体应考虑的因素174
三 媒体的最优选择174
第四节 电教教材的编制176
一 电教教材的编制原则176
二 电教教材的技术质量标准177
三 电教教材的制作178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教学189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189
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构成189
三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190
四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91
五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及其开发193
一 文字稿本的审查204
第六节 电教教材的审查204
二 电教教材的审查205
第七节 电教教材的发行、收集和管理206
一 电教教材的发行206
二 电教教材的收集206
三 电教教材的著录208
四 电教资料的管理210
第六章 教材的计划管理211
第一节 制定教材计划的依据211
一 国家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教学需要211
二 主观条件212
三 客观条件212
第二节 教材的计划体制213
第三节 教材计划的内容214
一 确定选题214
三 确定时间215
二 确定主编和主审215
第四节 制定教材计划的原则216
一 适应性原则216
二 配套性原则216
三 可行性原则217
四 效益性原则217
五 突出重点的原则218
六 质量第一的原则218
七 相对稳定的原则219
八 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原则219
第五节 计划的编制220
一 计划的准备阶段220
二 计划的草拟阶段221
三 计划的确定阶段221
二 反馈控制222
一 咨询指导222
第六节 计划的执行222
三 调节平衡223
第七节 计划的检查223
一 检查成果223
二 实施奖惩223
三 总结经验224
第七章 教材的全面质量管理225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和基本概念225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225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226
第二节 教材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227
一 宏观管理228
二 微观管理228
第三节 教材质量评价的基本知识230
一 教材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231
二 设计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232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33
四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34
五 评价工作程序236
六 获取评价信息的基本方式238
第四节 文字教材的质量评价239
一 指标体系的内涵239
二 常用的评价方法241
三 评价标准的掌握241
第五节 电教教材的质量评价243
一 评价指标体系及内涵243
二 电教教材的评价方法246
第八章 教材研究248
第一节 教材研究的必要性248
一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的基础248
三 教材研究是课程建设的需要249
二 教材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249
五 教材研究是提高教材质量、培养人才的需要250
六 教材研究是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理论的需要250
四 教材研究是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50
第二节 教材研究的内容251
一 教材本身的研究251
二 教材管理工作的研究253
第三节 教材研究的方法与途径254
一 以“三论”指导教材研究254
二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研究的基本方法255
三 从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是教材研究的主要途径259
第四节 充分发挥教材学术机构在教材研究中的作用261
一 在制定教材研究计划时把好选题关261
三 在研究成果推广时起指导作用262
第五节 教材建设规律的研究262
二 在开展教材研究时发挥骨干作用262
一 教材建设规律研究的内容263
二 教材建设规律研究的方法和途径264
第九章 教材管理的组织建设与队伍建设267
第一节 教材管理的组织建设267
一 教材管理机构267
二 教材学术机构272
第二节 教材管理的队伍建设276
一 教材管理的职能277
二 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278
三 岗位规范的制定与人员选配282
四 教材管理人员的培养285
第十章 教材工作的评估288
第一节 教材工作评估概述288
一 评估的概念、对象及职能288
二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制度289
三 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290
一 评估的准备阶段291
第二节 教材工作评估的程序291
二 评估的实施阶段292
三 评估结果处理阶段292
第三节 教材工作评估指标293
一 评估指标与目标的关系293
二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294
三 设计指标系统的方法295
第四节 权及其构造方法298
一 特尔斐法298
二 矩阵运算法299
第五节 评估资料的获取300
一 评估资料的收集方法300
二 评定指标的综合合成302
一 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304
第六节 评估举例304
二 自我测评报告的写法309
第十一章 教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311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与作用311
一 著作权的概念311
二 著作权法对教材建设的作用313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313
一 著作权的主体313
二 著作权的客体315
三 著作权的内容316
第三节 教材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321
一 教材编写过程中的著作权管理321
二 教材在出版过程中的著作权管理324
附录 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327
参考文献334
热门推荐
- 785151.html
- 187331.html
- 3266767.html
- 1050010.html
- 79788.html
- 434503.html
- 202144.html
- 750196.html
- 1154900.html
- 267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0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5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2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5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0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7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