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与人 先秦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郝长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395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政治哲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与人 先秦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单维政治哲学3
第一章 韩非子:自爱与纯粹政治性的人3
第一节 政治性和算计性的人6
1.1 政治制度(社会)的起源6
1.2 人性9
1.2.1 人的自私性与关系性9
1.2.2 趋利避害的本性13
1.3 权力结构和运行17
第二节 无形的监狱和最有效率的权力制度21
2.1 赏罚与形名相符关系21
2.2 权力与监视22
2.3 权力与制度26
第三节 在利益的天平上评判道德30
3.1 道德与权力30
3.2 道德感化与民智32
3.3 忠孝理论与政治上的混乱根源34
3.4 道德理念冲突与政治混乱36
3.5 道德与人性39
3.6 泛道德化的思维错误41
3.7 道德与工具性思维44
第四节 韩非子对于宗教的批判46
4.1 上古时代天命思想与政治生活46
4.2 韩非子眼中的“天”48
4.3 韩非子对于龟策、星术、鬼神等宗教活动的批判49
4.4 天命、孝祖、保民51
第五节 韩非子哲学的意义54
5.1 政治世界中的人的概念:自爱与不确定的他者54
5.2 政治等级制度的起源56
5.3 自爱的延伸59
第二部分 二维政治哲学理论63
第二章 孔子:道德、政治与人的塑造63
第一节 孔子的问题64
1.1 何谓礼64
1.2 礼的来源67
1.3 礼的作用对象68
1.4 人与使命感69
1.5 道德真理70
1.6 君子理想人格与平凡生活75
第二节 孔子的道78
2.1 作为观念的“道”与作为成就的“道”的区分78
2.2 道与人80
2.3 道德与实践82
2.4 作为道德理想的道与个人生活84
第三节 人是一个学习的过程85
3.1 孔子哲学中“学习”的道德和政治含义85
3.2 学习的例子88
3.3 学习是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91
3.4 人是工艺品94
3.5 学习之道95
3.6 道德与能力98
第四节 治之道(政治生活与道)98
4.1 圣王的理想99
4.2 正名100
4.3 孔子的道德理想与政治现实102
第五节 孝与爱有差等103
5.1 孔子的政治道德思想体系104
5.2 人在尽孝道中成为自我106
5.3 父亲意志的绝对性,家庭的神圣性108
5.4 孝与时间性、不朽110
第六节 《论语》中“天”、“鬼神”观念112
6.1 天的概念112
6.1.1 具有意志的天112
6.1.2 天与天命113
6.1.3 天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人类世界114
6.1.4 天与语言115
6.1.5 天与道德115
6.2 鬼神的观念115
第三章 孟子的王道思想118
第一节 义与利的问题120
1.1 政治的基础:利还是礼?121
1.2 物质生活与乐(le与yue)125
1.3 道德权威与政治权力129
第二节 孟子论人性(一)135
2.1 本心与本真存在135
2.2 工艺品比喻论证138
2.3 流水比喻论证140
2.4 生之谓性论证142
2.5 仁内义外的论证143
2.6 义内论证146
第三节 孟子论人性(二)148
3.1 性善定义与四善端148
3.2 性善论核心概念:亲亲之爱150
3.3 性善与有机物比喻155
第四节 孟子论人性(三)161
4.1 不忍之心与性善162
4.2 不忍之心与四端168
第五节 孟子论人性(四)174
5.1 尽心、知性、事天174
5.2 天爵与人爵177
5.3 万物皆备于我矣178
第六节 道德修养与道德责任179
6.1 道德行为与道德语境179
6.2 道德修养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源180
6.3 道德修养不需要特殊技能181
6.4 道德修养之路与家的观念184
6.5 被选中的意义与道德责任185
第七节 《孟子》中天与政治的关系187
7.1 天与政治188
7.2 天意与禅让制199
7.3 天与圣贤之师205
7.4 天与人:两种荣誉211
第八节 墨子、孟子、杨朱:三种爱215
8.1 孟子对于杨朱和墨子的批判215
8.2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218
8.3 儒家的亲情之爱221
第三部分 三维政治哲学理论229
第四章 《诗经》、《尚书》与墨家政治神学229
第一节 殷周的核心信念、《诗经》、《墨子》231
1.1 “上帝”与“天”没有实质性的区别231
1.2 商朝人的“尊天事鬼”;西周的德孝之分235
1.3 《诗经》的政治神学思想236
1.4 《墨子》与《诗经》政治神学的相似性244
第二节 《尚书》的政治神学思想246
2.1 《虞夏书》:敬畏天命246
2.2 《商书》:天命与革命253
2.3 《周书》:天子与民主259
2.4 《论语》中的《诗经》268
第五章 权威与爱:政治神学的思维方式270
第一节 民主政体的问题270
1.1 民主政治思维方式局限性270
1.2 民主政体存在的现实问题273
第二节 苏格拉底之死与雅典民主政体275
2.1 神、人之分275
2.1.1 苏格拉底的智慧276
2.1.2 苏格拉底之生277
2.1.3 苏格拉底之死279
2.2 真理与意见281
2.2.1 多数人的意见与真理的区分281
2.2.2 正义、法律和城邦、多数人的意志283
第三节 墨子:天意、兼爱287
3.1 两种权威287
3.1.1 人类权威与天意287
3.1.2 众义、天意、政治制度的建立290
3.2 自爱与兼爱294
3.3 正义与爱297
第六章 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298
第一节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我”的概念301
第二节 墨子的兼爱:“他人”的概念303
第三节 儒家的仁爱:“我们”的概念308
第四节 莱维纳斯:我与他人关系的不对称性312
附:荀子论天与性317
后记336
热门推荐
- 1512634.html
- 3975.html
- 2078946.html
- 2035148.html
- 1967678.html
- 2957779.html
- 3413477.html
- 1045050.html
- 2805021.html
- 35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5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4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6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3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