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帖学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曹建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052837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庄周(前369~前286)-哲学思想-影响-中国画-绘画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晚清帖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晚清的历史划分与本文的时限(1810—1911)5
三、帖学与帖学观的界定6
四、近百年来晚清帖学研究状况综述10
五、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3
六、研究方法14
上篇 帖学经典与晚清帖学观念19
第一章 经典的固守与变异——以《淳化阁帖》与《兰亭序》为中心19
第一节 晚清《阁帖》题跋与帖学观念的演变19
一、“虚和朗润”与“雄厚”:嘉庆、道光年间《阁帖》题跋19
二、碑学的介入与帖学的反拨:咸丰至宣统年间的《阁帖》题跋30
第二节晚清《兰亭序》题跋与帖学观念的演变40
一、“神物”与“北法为骨”:嘉、道年间的《兰亭序》题跋41
二、“娟秀清朗”与“八分气度”:咸丰、同治年间的《兰亭序》题跋51
三、收藏之风与碑法临《兰亭》:光绪、宣统年间的《兰亭序》题跋59
第二章 观念的碰撞——以历代帖学经典书家为中心67
第一节 纯粹的帖学中心观念:郭尚先关于帖学经典书家的讨论68
一、骖鸾驾鹤、天花飞空:王羲之书法意象论69
二、萧散虚婉:王献之书法风格及技法论74
三、袭取晋韵、内?嫡嫡传:虞世南书迹与技法论77
四、离纸一寸、入木七分:褚遂良书法风格与技法论79
五、遒婉:颜真卿书法风格来源及其特征论83
六、宋四家优劣论87
七、圆畅凝厚、淡雅得韵:赵孟頫风格特征论90
八、具大神通,复得大自在:董其昌书法渊源、气韵与技法论92
第二节 碑帖观念的碰撞:吴德旋与包世臣帖学论的异同96
一、观念的碰撞:“阳湖-桐城”交游圈中关于帖学的讨论96
二、吴德旋与《初月楼论书随笔》105
1.《初月楼论书随笔》完稿时间考106
2.吴德旋帖学观念:扬董抑赵,取径唐人,崇尚晋韵110
第三节 碑帖观念的糅合:何绍基帖学论115
一、南北书派之区别与王羲之南派兼北派论115
二、推崇唐碑119
1.“一代之右军”:欧阳询北派兼南派120
2.唐人书易北碑法,惟有平原吾所师:师法颜真卿122
3.并驾欧颜,比肩山阴:李北海书法论126
三、“宋人以行草破楷法”与苏、黄、米三家论128
四、何绍基交游及同治中兴名臣书法130
第四节 碑眼看帖:康有为帖学论136
一、变法——康氏帖学观的指导思想136
二、碑眼看帖:二王取资汉魏139
三、康有为笔下的晚清帖学143
1.刻帖日坏·帖学大坏143
2.康有为笔下的干禄体与晚清帖学时代特征146
下篇 晚清刻帖155
第三章 晚清刻帖的地域性:以广东地区为例155
第一节 南海叶梦龙、叶应旸父子所刻四部丛帖156
第二节 南海吴荣光《筠清馆帖》等三帖160
第三节 番禺潘正炜《听帆楼集帖》163
第四节 番禺潘仕成历时37年所刻《海山仙馆丛帖》165
第五节 伍氏、孔氏及其他刻帖家169
第四章 晚清丛帖中的帖学名家书迹174
一、晚清丛帖中的二王书迹174
二、咸丰至光绪间颜真卿《忠义堂帖》的三次翻刻175
三、宋四家书迹的刊刻176
1.《观海堂苏帖》、《东坡苏公帖》与《景苏园帖》176
2.《英光堂帖》与《群玉堂米帖》的重刻178
3.《福州帖》与《黄文节公法书石刻》180
四、晚清赵孟頫书迹的刊刻182
五、《如兰馆帖》与董其昌书迹的刊刻184
第五章 晚清帖学书家与刻帖186
第一节 钱泳及其刻帖观186
一、钱泳刻帖观186
二、钱泳帖派书迹的刊刻189
第二节 成亲王永瑆书迹的刊刻194
第三节 梁同书与刘墉、英和、姚元之书迹的刊刻198
一、梁同书书迹的刊刻198
二、《曙海楼帖》与丛帖中的刘墉书迹200
三、英和、姚元之师生与《萃英室石刻》202
第四节 铁保、包世臣、林则徐与刻帖203
一、铁保《人帖》与《惟清斋手临各家法帖》203
二、包世臣《小倦游阁法帖》205
三、林则徐《林文忠公手札》206
结论211
结论211
参考文献215
附录A:晚清帖学年表(1800—1911)228
附录B:晚清刻帖一览表244
附录C:北京图书馆藏晚清墓志一览表258
致谢270
热门推荐
- 3428845.html
- 1370741.html
- 1780490.html
- 1680248.html
- 78598.html
- 1301721.html
- 2844394.html
- 1326778.html
- 1172193.html
- 1091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3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2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75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8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46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7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6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