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
  • 李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64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生物化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现状和特点1

二、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2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3

第二章 糖及其代谢紊乱4

第一节 糖代谢4

一、血糖的动态平衡4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5

第二节 高血糖症及糖尿病6

一、糖尿病的概念及分型6

二、几种类型糖尿病的特点7

三、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8

四、糖尿病的诊断9

第三节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11

一、血糖的测定11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12

三、尿糖的测定13

四、糖化蛋白的测定13

五、胰岛素、胰岛素原和C肽的测定14

六、酮体的测定16

七、乳酸、丙酮酸测定16

八、血清1,5-脱水山梨醇测定16

九、糖尿病的控制与监测17

第四节 低血糖症17

二、餐后低血糖18

一、空腹低血糖症18

四、低血糖的诊断19

第五节 糖代谢的先天异常19

一、糖原累积病19

二、半乳糖血症19

三、低血糖的实验室检查19

三、果糖代谢异常20

四、糖分解代谢途径的先天异常21

第六节 糖类检查项目选择的原则与评价22

一、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4

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24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24

第三章 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紊乱24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26

一、血清总蛋白26

二、前清蛋白27

三、清蛋白27

四、α1-抗胰蛋白酶28

五、α1-酸性糖蛋白29

六、结合珠蛋白29

七、α2-巨球蛋白30

八、铜蓝蛋白30

九、转铁蛋白31

十一、C-反应蛋白32

十、β2-微球蛋白32

十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33

第三节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34

一、电泳技术34

二、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35

三、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36

第四节 蛋白质实验室检查37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38

二、血清清蛋白测定40

三、血清蛋白电泳41

四、免疫化学法42

第五节 氨基酸代谢及其实验室检查42

一、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紊乱43

二、含硫氨基酸代谢紊乱46

三、氨基酸与临床营养47

四、氨基酸测定48

第四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51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51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51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52

第二节 载脂蛋白53

一、载脂蛋白的生理功能及特点53

二、载脂蛋白基因结构与表型54

第三节 脂蛋白受体55

一、LDL受体56

二、VLDL受体57

三、清道夫受体58

第四节 脂蛋白代谢59

一、外源性脂质代谢59

二、内源性脂质代谢59

第五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61

一、高脂蛋白血症61

二、低脂蛋白血症63

三、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64

四、家族性高脂血症与冠心病66

五、高脂蛋白血症的防治策略67

第六节 脂质和脂蛋白测定方法学评价68

一、血浆脂质测定69

二、血浆脂蛋白测定69

三、血浆载脂蛋白测定71

四、血脂测定须知71

五、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73

第五章 诊断酶学75

第一节 酶学概述75

一、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75

二、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76

第二节 血清酶77

一、血清酶的来源77

二、血清酶的去路77

三、血清酶的生理变异78

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79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80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80

二、酶活性测定技术82

三、酶活性浓度的测定83

四、酶活性浓度的单位86

五、酶的免疫化学测定87

第四节 同工酶及亚型的测定88

一、同工酶的概念及分类88

二、同工酶的分析方法89

第五节 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和应用91

一、转氨酶及其同工酶92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93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94

四、单胺氧化酶95

五、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96

六、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97

七、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99

八、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100

九、脂肪酶测定101

十、胆碱酯酶测定102

十一、酶学检测项目的选择及应用103

第一节 水代谢紊乱105

一、水平衡105

第六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105

二、水平衡紊乱106

第二节 钾、钠、氯代谢紊乱107

一、钠平衡代谢紊乱108

二、钾平衡代谢紊乱109

三、氯平衡代谢紊乱111

四、体液钠、钾、氯的实验室检查及方法学评价112

第三节 血液气体分析的基本知识113

一、血液气体特性113

二、血液气体运输114

三、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常用指标与参数116

四、血气分析仪119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122

第四节 酸碱平衡及其紊乱122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123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分析步骤123

四、各型酸碱平衡紊乱127

第七章 骨代谢的生物化学检验135

第一节 骨的组成与骨代谢135

一、骨的组成135

二、骨的代谢136

第二节 钙、磷、镁代谢及其紊乱137

一、钙的代谢137

二、磷的代谢138

四、激素对钙、磷和骨代谢的调节139

三、镁的代谢139

五、钙、磷、镁的代谢紊乱141

六、钙、磷、镁的实验室检查142

第三节 骨代谢标志物与代谢性骨疾病143

一、骨代谢标志物143

二、代谢性骨疾病145

第四节 骨代谢的实验室检查147

一、骨代谢相关激素测定147

二、骨代谢标志物测定148

第八章 微量元素及其代谢紊乱150

第一节 概述150

一、基本概念150

三、生物学特性与功能151

二、代谢概况151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152

一、铁代谢及其紊乱152

二、锌代谢及其紊乱153

三、碘代谢及其紊乱154

四、硒代谢及其紊乱155

五、铜代谢及其紊乱156

六、锰代谢及其紊乱157

七、铬代谢及其紊乱158

八、钴代谢及其紊乱159

九、其他必需的微量元素159

十、有害的微量元素160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检测与评价161

一、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62

二、样品的预处理163

三、测定方法163

第九章 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验165

第一节 概述165

一、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165

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165

第二节 胆汁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紊乱166

一、概述166

二、胆汁酸的代谢167

四、胆汁酸的实验室检查168

三、胆汁酸代谢紊乱168

第三节 胆红素代谢与高胆红素血症169

一、胆红素代谢169

二、高胆红素血症170

三、胆红素实验室检查172

第四节 常见某些肝病的生物化学代谢紊乱173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73

二、乙醇性肝损害175

三、肝性脑病178

四、胆石病179

五、肝癌180

一、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试验183

二、代谢性肝功能实验183

第五节 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183

三、肝胆疾病时酶学检查184

第六节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185

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185

二、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185

三、肝脏功能实验的评价186

第十章 肾功能的生物化学检验188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生理188

一、肾脏结构188

二、肾脏生理功能189

三、肾脏与尿液生成189

一、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验191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191

二、早期肾脏损伤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200

第三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05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205

二、肾病综合征206

三、肾小管酸中毒207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209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211

六、肾小管间质疾病212

第十一章 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214

第一节 概述214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14

二、冠心病的诊断215

第二节 冠心病的生物化学危险因素216

一、血脂异常216

二、C反应蛋白217

三、纤维蛋白原218

四、同型半胱氨酸218

第三节 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219

一、血清酶标志物219

二、早期标志物221

三、确诊标志物225

四、心肌梗死后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226

第四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227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228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229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32

第一节 概述232

一、内分泌功能的调控232

二、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233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及研究进展233

第二节 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学评价234

一、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234

二、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的评价236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激素236

一、下丘脑激素236

二、垂体激素237

三、生长激素及其代谢异常238

第四节 甲状腺激素240

四、催乳素及其代谢异常240

一、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241

二、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与临床表现242

三、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242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246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24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异常与临床表现248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250

第六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252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252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253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代谢异常与嗜铬细胞瘤253

第七节 性激素254

一、性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254

二、性激素的代谢异常与临床表现256

三、性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258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61

第一节 概述261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61

二、脑脊液的生理和生物化学262

三、脑屏障及其功能264

一、神经递质概论265

二、多巴胺265

第二节 与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265

三、去甲肾上腺素266

四、5-羟色胺266

五、乙酰胆碱267

六、γ-氨基丁酸267

七、谷氨酸268

八、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268

九、内源性阿片肽269

第三节 脑脊液的生物化学检验270

一、蛋白质检查270

二、酶活性测定272

三、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测定274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75

第四节 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改变275

二、脱髓鞘疾病276

三、阿尔茨海默病276

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277

五、锥体外系疾病277

六、神经肌肉疾病278

七、精神分裂症279

八、情感障碍280

第十四章 妊娠和新生儿生物化学检验282

第一节 妊娠期的生物化学变化282

一、妊娠期的代谢变化282

二、妊娠期的内分泌变化283

第二节 孕妇与胎儿的健康状况评价285

一、新生儿生物化学及异常变化289

第三节 新生儿生物化学及异常变化289

第十五章 自由基与临床292

第一节 概述292

一、自由基的概念292

二、自由基的性质292

三、活性氧和氧自由基293

四、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作用294

五、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296

六、NO自由基299

第二节 自由基代谢紊乱与疾病301

一、自由基与衰老301

二、自由基与肿瘤302

三、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302

四、自由基与动脉硬化303

五、自由基与眼组织的损伤303

第三节 自由基的检测与评价304

一、自由基的直接测定304

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检测305

三、抗氧化酶活性检测306

四、总抗氧化能力测定307

五、NO与NOS的测定307

第一节 概述309

一、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309

第十六章 治疗药物监测309

二、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310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311

四、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313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及有关常数的含义314

一、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314

二、房室模型316

三、动力学过程316

四、表观分布容积317

六、清除率318

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318

五、半寿期318

八、生物利用度319

九、稳态血药浓度319

一、常用标本及采集320

二、取样时间320

第三节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评价320

三、样品预处理321

四、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及评价322

第四节 常用药物浓度监测324

一、强心甙类药物324

二、抗癫痫药325

三、环孢素326

四、茶碱328

五、抗躁狂情感稳定药328

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330

七、抗心律失常药330

第十七章 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332

第一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332

一、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332

二、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333

三、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333

四、干化学式自动生化分析仪336

第二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及评价337

一、自动化程度337

二、应用范围337

三、分析效率337

五、其他性能338

第三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及参数设置338

一、分析方法的种类338

四、精度与准确度338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验参数的设置340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实验室管理341

第四节 常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介绍342

一、日立(HITACHI)系列自动生化分析仪342

二、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Synchron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44

三、奥林巴斯(OLYMPUS)AU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45

四、雅培(ABBOTT)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46

五、德灵DIMENSION?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346

六、罗氏CobasIntegra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47

七、其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47

第一节 全面质量控制349

一、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349

第十八章 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349

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351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352

一、质控品352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352

二、设定质控图的均值和控制限353

三、Levey-Jennings质控图354

四、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354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356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356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357

三、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条件357

一、室间质量评价的组织形式357

四、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358

五、能力比对分析359

一、实验室认可的定义361

二、实验室认可体系361

第四节 实验室认可361

综合病例分析363

主要参考文献366

中英文索引367

二、遗传性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生化普查29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