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试用本【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试用本
  • 毛蓉芳主编;张伯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 ISBN: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试用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1

第一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特点和产生原因1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1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2

三、第三次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3

第二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4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影响4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6

第三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对生产国际化的影响7

一、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7

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8

三、对国际金融的影响9

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9

第二章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演变11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状况和特点11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11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状况和特点11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15

一、科技进步的推动15

二、需求的拉动16

三、竞争的促发17

四、政策的引导17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影响18

一、促进了生产社会化18

二、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来源18

三、对就业的影响19

四、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19

五、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

第三章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21

第一节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21

一、转变的原因21

二、转变的历史过程23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24

一、国有垄断资本24

二、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25

三、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26

第三节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调节的加强27

一、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27

二、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28

第四节 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和调节30

一、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30

二、国家对国际经济的调节31

第四章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垄断和竞争33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和竞争的新特点33

一、当代资本主义垄断的新特点33

二、当代资本主义竞争的新特点35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新特点的形成原因37

一、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37

二、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强化38

三、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及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38

第三节 垄断和竞争的发展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39

一、垄断的加强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自我调整39

二、垄断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40

三、垄断和竞争的发展有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40

第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41

第一节 经济恢复的调整阶段(1945—1952年)41

一、战争对经济的破坏41

二、欧日经济的恢复42

三、美国经济的转轨43

第二节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3-1972年)44

一、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44

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45

第三节 经济“滞胀”阶段(1973-1982年)46

一、经济“滞胀”的主要表现46

二、“滞胀”产生的原因48

第四节 经济低速而不稳定的增长阶段(1983年以来)49

一、低速增长阶段经济形势的特点49

二、产生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50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主要模式52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52

一、市场、个人与民间企业52

二、政府与国有企业53

三、有序的市场竞争54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55

一、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区别55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56

第三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58

一、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58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体制59

三、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61

第七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制度6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形式63

一、市场主体63

二、企业的各种组织形式63

第二节 公司的种类66

第三节 公司的组织机构67

一、公司的一般组织机构67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68

第四节 公司的变动68

第八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体系70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70

一、生产要素市场的结构70

二、生产要素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73

第二节 金融市场74

一、金融市场的结构74

二、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76

第三节 消费品市场77

一、消费品市场的结构77

二、消费品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7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机制78

第九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80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80

一、充分就业80

二、物价稳定80

三、经济增长81

四、国际收支平衡81

五、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81

第二节 需求管理82

一、财政政策82

二、货币政策84

第三节 供给管理86

一、收入政策86

二、人力政策86

三、经济增长政策87

第四节 政府对对外经济的管理87

一、对外贸易政策87

二、汇率政策88

三、国际投资政策88

四、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89

第十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90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90

一、雇佣劳动者的工资90

二、剩余价值的分配91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92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92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93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特点94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95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95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与支出98

三、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作用99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10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化概述100

一、概念与形态100

二、发展过程101

三、原因10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103

一、流通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103

二、直接生产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105

三、再生产总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106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化的影响106

一、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应用107

二、强化了资源的国际流动与组合107

三、巩固和发展了世界市场的统一性107

四、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108

五、增强了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08

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08

第十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西西关系11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方式110

一、发展不平衡的含义110

二、经济不平衡110

三、经济不平衡决定政治不平衡111

四、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方式111

第二节 当代美欧关系的发展111

一、战后美欧实力地位、关系的演变111

二、西欧的现状和前景113

第三节 当代美日关系的发展114

一、战后美日实力地位、关系的演变114

二、日本的现状和前景117

第四节 美、欧、日三极关系的归结117

一、美国由一国独霸衰落为三极之一117

二、美国的现状和前景118

第十三章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南北关系120

第一节 南北划分的历史沿革120

一、“南北”分野:老殖民主义的产物120

二、当代南北关系的变化121

第二节 南北利益关系123

一、战前南北关系中的利益问题123

二、当代南北关系中的利益问题124

三、当代南北利益失衡导致南北两极分化127

第三节 南北实力关系128

一、南北经济实力的失衡状况128

二、导致南北经济实力进一步失衡的因素129

三、南北政治实力的失衡130

第十四章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3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133

一、经济危机的含义133

二、经济危机产生的基础134

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35

四、经济危机的作用与历史意义136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概况137

一、第一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1948-1954年)137

二、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1958年)138

三、第二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1969-1971年)138

四、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1975年)138

五、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79-1982年)139

六、第三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1990-1994年)139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140

一、同战前相比的特点140

二、战后至80年代初两大时期比较的特点141

三、80年代初以来的特点141

第四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特点的形成原因14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143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144

三、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145

四、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兴起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影响的增强145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局部战争的影响146

第十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47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47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147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表现149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15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153

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153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154

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处和竞争155

第十六章 对西方理论的评介156

第一节 西方主流学派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156

一、资本主义“变质论”156

二、“竞争恢复活力”论158

第二节 改良和激进学派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159

一、斯特拉彻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后阶段论”159

二、美国激进学派关于垄断资本的理论160

三、法国共产党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160

四、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162

第三节 关于南北经济关系的西方理论162

一、勃兰特对南北关系的分析162

二、巴兰关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关系的理论163

三、弗兰克和沃勒斯坦的“不发达状态”和“中心外围论”163

四、伊曼纽尔的“不等价交换”理论164

五、阿明的资本积累和不平衡发展理论1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