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慧净法师讲演集 1【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净慈居士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慧净法师讲演集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序1
一、佛教的无常观1
凡是存在的都是无常1
佛教的无常观2
四种不同程度的无常感3
阎罗王的来信4
莫谓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5
念佛超越阎王关6
念佛法门简易殊胜8
二、六字名号的意义10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10
六字名号本身就是光明12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13
南无就是归命16
阿弥陀佛对众生归回呼唤的命令16
众生归顺阿弥陀佛救度的命令18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19
阿弥陀佛光明无量20
极乐世界广大无边际21
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特色22
三、念佛之殊胜利益25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25
亲证三昧 口出光明25
较量念佛 佛像放光26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26
本愿救度 五逆亦生27
六字名号具足信愿行28
善导大师对阿弥陀佛本愿的解释32
四、《阿弥陀经》两文解释34
应当发愿,愿生极乐34
一般对「善根福德因缘」的误解35
何谓「善男子、善女人」36
多善根、多福德,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36
一心不乱40
念念称名常忏悔42
五、「第十八愿」略解44
净土三经44
第十八愿是根本愿44
第十八愿解析46
设我得佛46
十方众生51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58
乃至十念61
六、难易二道判63
难易二道判64
龙树菩萨65
「欢喜地」即「阿鞞跋致」66
《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67
「难行道」和「易行道」69
「难行道」的条件和危险性70
舍利弗行菩萨道退堕的故事71
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73
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74
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76
「易行道」的内容即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77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即入必定78
应「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的称念弥陀名号80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82
「难信之法」和「难讲之法」84
「平生业成」自然实践六度万行86
体会弥陀的慈悲救度,自然会谦卑柔软88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90
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91
乘弥陀本愿船,能自度度人93
谦敬闻奉行94
「圣道门」和「净土门」96
「圣道门」是自力修行之教98
「净土门」是他力信心之教99
鹦鹉尚能念佛往生101
太子堕地,贵压群臣102
真愿往生,专称佛名,净土莲现103
净土门的「菩提心」就是「愿生心」105
七、人生的目的107
人为万物之灵107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108
唯有人道最能完成超越六道轮回的尊贵使命109
人身难得,如盲龟浮木110
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学佛解脱生死轮回112
净土门和圣道门113
学圣道门是依自力具足戒定慧成佛114
学净土门是依他力往生净土成佛116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主动、积极、平等、无条件的117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纯他力的法门120
以善导大师《观经疏》分别「纯他力」和「自他二力」两门121
「要门」和「弘愿门」122
大愿、大业、大力124
八、增上缘126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129
增上缘129
念佛的含意:称念佛名130
称名念佛有胜易二义、四种功能131
称念弥陀佛名,即是大赞叹132
称念弥陀佛名,即是常忏悔133
称念弥陀佛名,即是发愿回向134
称念弥陀佛名,即是一切善根庄严净土135
自力的念佛135
二力的念佛136
他力的念佛137
何谓「乃至十念」138
还愚痴生极乐139
因缘不同,果报不同142
凡夫往生成佛,唯凭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之增上缘143
大愿、大业、大力145
三身佛148
凡夫入报,五乘齐入149
但念佛名,即是乘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之增上缘152
九、《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157
学佛修行必须依据佛经及祖师传承157
文证、理证及事证158
《小经》即《阿弥陀经》简称159
《阿弥陀经》三段经文160
得生彼国是念佛的目的161
愿生为净宗大根大本162
愿生是人生的目的162
不知往生,不知生死大事,是愚者,可怜愍者165
弘扬净土是大慈悲、大智慧168
若能辗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168
修持净土、专称佛名是大善根、大福德169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171
劝人念佛合生净土172
佛陀三次劝愿,三劝即常劝173
正因是纯正、正确、主要、必定的因174
多善福在念佛175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176
诸佛之王,光中极尊177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178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179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181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较185
人天诸善,人天果报,皆名不实功德185
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187
佛大愿作多善根因,佛大行作多福德缘188
一句弥陀,开往生门;是多福德,非少善根191
《阿弥陀经》往生正因,三段经文,两重因果192
十、真正的大孝202
从佛教的观点看孝道202
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203
今生今世能够成就的法门204
引导亲人念佛205
万德洪名206
以念佛超度祖先207
戚继光诵《金刚经》超度部属的故事208
念佛超度祖先的功德比诵经更殊胜209
记者观落阴的经历210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212
提倡树葬、洒葬214
阿弥陀佛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215
预先为自己送葬216
十一、弥陀的救度220
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220
人生最重要的是念佛往生极乐220
弥陀救度的法门是佛法的归宗结顶221
四十八愿因玆发,一一誓愿为众生222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念佛往生223
万德洪名223
万修万人去的「易行道」224
主动、平等、毫无条件的救度法门226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228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229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230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232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233
共命之鸟234
「称名必定往生」的约定235
「光明摄取」的约定235
机法一体,名体一如236
人中芬陀利华237
「临终接引」的约定238
单纯寂静的念佛239
以任何语言念佛皆是万德具足241
《念佛感应录》有经证和事证242
念佛俱「现当二益」243
念佛能得大安心、大满足244
「衣里明珠」的譬喻245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247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248
在贪嗔痴、妄想杂念中念佛往生250
老实念佛——平凡、平常、平实、平淡的念佛252
平生念佛,命终佛迎,自然心不颠倒而往生253
我们只管平生念佛,临终往生由弥陀安排255
净土宗宗旨256
愿生心恳切,自然相续念佛257
十二、「净土宗善导流宗风」略讲262
净土宗善导流教章262
内外废立263
圣净废立264
要弘废立265
信仰的意涵265
净土宗善导流宗风266
不学术而信仰化268
净土宗重在信仰和实践270
苏东坡居士和欧阳竟无居士临终现象271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272
修无法师往生记273
董子明居士往生记275
恪守传承277
《选择本愿念佛集》是善导大师思想的指南针279
亲近同门280
专修四得283
杂修十三失284
万修万人去的易行道286
守愚念佛和老实念佛288
十三、阿弥陀佛圣像崇升典礼「赞颂辞」294
附录:296
一、增上缘(讲稿)296
二、《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讲稿)299
三、净土宗善导流宗风略讲(讲稿)302
热门推荐
- 1233600.html
- 3168420.html
- 3165079.html
- 3165930.html
- 146109.html
- 3334807.html
- 516402.html
- 2083688.html
- 3076342.html
- 3305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4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4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2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8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4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1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1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