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周苏,彭彬,张永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1259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软件-结构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关于软件工程原则1
1.2指导实践的核心原则2
1.2.1指导过程的原则2
1.2.2指导实践的原则3
1.3指导框架活动的原则4
1.3.1沟通原则4
1.3.2策划原则5
1.3.3建模原则7
1.3.4构造原则10
1.3.5部署原则11
1.4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12
1.4.1软件设计层次12
1.4.2体系结构13
1.4.3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14
1.5体系结构的描述与决策16
1.6体系结构的研究范畴18
1.7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18
1.8习题19
1.9实验与思考:软件设计的网络支持环境21
1.9.1实验目的21
1.9.2工具/准备工作21
1.9.3实验内容与步骤21
1.9.4实验总结24
1.9.5实验评价(教师)24
1.10阅读与分析: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与相关职业24
第2章 理解需求28
2.1需求工程28
2.2建立根基31
2.2.1确认利益相关者31
2.2.2识别多重观点31
2.2.3协同合作32
2.2.4首次提问32
2.3导出需求33
2.3.1协同收集需求33
2.3.2质量功能部署(QFD) 34
2.3.3用户场景34
2.3.4导出工作产品34
2.4开发用例35
2.5构建需求模型36
2.5.1需求模型的元素36
2.5.2分析模式38
2.6协商需求38
2.7确认需求39
2.8习题39
2.9实验与思考: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41
2.9.1实验目的41
2.9.2工具/准备工作41
2.9.3实验内容与步骤41
2.9.4实验总结44
2.9.5实验评价(教师)44
2.10阅读与分析:后PC时代的竞争图谱:谁在蚕食PC市场?45
第3章 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48
3.1需求分析48
3.1.1总体目标和原理48
3.1.2分析的经验原则49
3.1.3域分析49
3.1.4需求建模的方法50
3.2基于场景建模51
3.2.1新建初始用例51
3.2.2细化初始用例52
3.2.3编写正规用例52
3.3补充用例的UML模型53
3.3.1开发活动图53
3.3.2泳道图54
3.4数据建模概念55
3.4.1数据对象55
3.4.2数据属性55
3.4.3关系56
3.5基于类的建模56
3.5.1识别分析类56
3.5.2描述属性57
3.5.3定义操作58
3.5.4类—职责—协作者建模58
3.5.5关联和依赖61
3.5.6分析包61
3.6习题62
3.7实验与思考:信息系统需求分析63
3.7.1实验目的63
3.7.2工具/准备工作63
3.7.3实验内容与步骤63
3.7.4实验总结67
3.7.5实验评价(教师)67
3.8阅读与分析:为什么自由软件的用户体验差67
第4章 需求建模:流程、模式与Web应用70
4.1面向数据流建模70
4.1.1创建数据流模型70
4.1.2创建控制流模型72
4.1.3控制规格说明72
4.1.4处理规格说明74
4.2生成行为模型75
4.3需求建模的模式77
4.3.1发现分析模式77
4.3.2需求模式举例:执行器—传感器78
4.4 Web应用系统的需求建模81
4.4.1如何分析81
4.4.2需求建模的输入81
4.4.3需求建模的输出82
4.4.4 Web应用系统内容建模82
4.4.5 Web应用系统的交互模型83
4.4.6 Web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型84
4.4.7 Web应用系统的配置模型84
4.4.8导航建模84
4.5习题85
4.6实验与思考:数据集成与架构建模86
4.6.1实验目的86
4.6.2工具/准备工作87
4.6.3实验内容与步骤87
4.6.4实验总结89
4.6.5实验评价(教师)90
4.7阅读与分析:Facebook程序员如何工作:扎克伯格亲自把关90
第5章 设计的概念93
5.1软件工程中的设计93
5.2设计过程94
5.2.1软件质量指导原则和属性95
5.2.2软件设计的演化96
5.3关注点分离96
5.4关于设计的概念98
5.4.1抽象98
5.4.2体系结构99
5.4.3模式99
5.4.4模块化100
5.4.5信息隐蔽100
5.4.6功能独立100
5.4.7求精101
5.4.8方面101
5.4.9重构102
5.4.10设计类102
5.5设计模型103
5.5.1数据设计元素104
5.5.2体系结构设计元素104
5.5.3接口设计元素105
5.5.4构件级设计元素106
5.5.5部署级设计元素106
5.6习题107
5.7实验与思考:系统架构设计108
5.7.1实验目的108
5.7.2工具/准备工作108
5.7.3实验内容与步骤109
5.7.4实验总结111
5.7.5实验评价(教师)111
5.8阅读与分析:IBM DB2总架构师:数据库的未来是NoSQL 111
第6章 体系结构的模式与结构113
6.1体系结构视图113
6.2体系结构类型114
6.3体系结构的风格与模式117
6.3.1风格与模式117
6.3.2基本体系结构118
6.3.3组织和求精119
6.4典型的体系结构模式119
6.4.1管道—过滤器120
6.4.2分层系统121
6.4.3知识库(容器)123
6.4.4客户机—服务器126
6.4.5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组织127
6.4.6事件驱动与隐式调用128
6.4.7解释器129
6.4.8过程控制129
6.4.9主程序/子程序组织130
6.5应用框架131
6.6应用体系结构131
6.6.1体系结构的应用方式132
6.6.2事务处理系统132
6.6.3信息系统133
6.6.4语言处理系统134
6.7习题136
6.8实验与思考:“上下文关键字”138
6.8.1实验目的138
6.8.2工具/准备工作138
6.8.3实验内容与步骤139
6.8.4实验总结144
6.8.5实验评价(教师)144
6.9阅读与分析:盘点你所不知道的十大Intel技术成果144
第7章 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149
7.1系统环境的表示149
7.2体系结构设计决策151
7.3定义原型152
7.4将体系结构精化为构件153
7.5利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155
7.5.1系统上下文与交互156
7.5.2设计体系结构157
7.5.3识别对象类158
7.5.4设计模型159
7.5.5描述接口162
7.6设计模式163
7.7实现问题164
7.7.1复用164
7.7.2配置管理165
7.7.3宿主机—目标机开发166
7.8开源开发166
7.8.1开源软件167
7.8.2开源使用许可168
7.9习题169
7.10实验与思考:仪器软件设计171
7.10.1实验目的171
7.10.2工具/准备工作171
7.10.3实验内容与步骤171
7.10.4实验总结178
7.10.5实验评价(教师)178
7.11阅读与分析:谷歌盲人工程师讲述软件设计之路178
第8章 构件级设计182
8.1什么是构件182
8.1.1面向对象的观点182
8.1.2传统观点184
8.1.3过程相关的观点185
8.2设计基于类的构件186
8.2.1基本设计原则186
8.2.2构件级设计指导方针188
8.2.3内聚性188
8.2.4耦合性189
8.3实施构件级设计190
8.4 WebApp的构件级设计193
8.4.1构件级内容设计193
8.4.2构件级功能设计193
8.5基于构件的开发194
8.5.1领域工程194
8.5.2构件合格性检验、适应性修改与组合194
8.5.3复用的分析与设计196
8.5.4构件分类与检索197
8.6习题197
8.7实验与思考:移动机器人的体系结构199
8.7.1实验目的199
8.7.2工具/准备工作199
8.7.3实验内容与步骤200
8.7.4实验总结207
8.7.5实验评价(教师)207
8.8阅读与分析:Android厂商面临的11项专利指控207
第9章 基于模式的设计212
9.1模式设计212
9.1.1模式的种类213
9.1.2框架214
9.1.3描述模式214
9.1.4模式语言和存储库215
9.2基于模式的软件设计216
9.2.1不同环境下基于模式的设计216
9.2.2在模式中思考217
9.2.3设计任务217
9.2.4建立模式组织表218
9.3体系结构模式219
9.4构件级设计模式220
9.5用户界面设计模式221
9.6 WebApp设计模式223
9.6.1设计焦点224
9.6.2设计粒度224
9.7习题225
9.8实验与思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226
9.8.1实验目的226
9.8.2工具/准备工作226
9.8.3实验内容与步骤227
9.8.4实验总结229
9.8.5实验评价(教师)230
9.9阅读与分析:希望开发者不要再重复发明轮子230
第10章WebApp设计232
10.1 WebApp设计质量232
10.2设计目标234
10.3界面设计235
10.4美学设计235
10.5内容设计236
10.5.1内容对象237
10.5.2设计问题238
10.6体系结构设计238
10.6.1内容体系结构238
10.6.2 WebApp体系结构240
10.7导航设计241
10.7.1导航语义241
10.7.2导航语法241
10.8构件级设计242
10.9面向对象的超媒体设计方法242
10.9.1 OOHDM的概念设计243
10.9.2 OOHDM的导航设计243
10.9.3抽象界面设计与实现244
10.10习题244
10.11实验与思考:Web应用开发246
10.11.1实验目的246
10.11.2工具/准备工作246
10.11.3实验内容与步骤246
10.11.4实验总结249
10.11.5实验评价(教师)249
10.12阅读与分析:微软“云+端”推进产业创新249
第11章 嵌入式软件设计254
11.1实时系统的概念254
11.2嵌入式系统设计255
11.2.1实时系统建模258
11.2.2实时编程258
11.3体系结构模式259
11.3.1观察和反应260
11.3.2环境控制262
11.3.3处理管道263
11.4时序分析264
11.5实时操作系统267
11.6习题269
11.7实验与思考:嵌入式软件体系架构271
11.7.1实验目的271
11.7.2工具/准备工作271
11.7.3实验内容与步骤272
11.7.4实验总结275
11.7.5实验评价(教师)275
11.8阅读与分析:Windows奋斗史:崛起与衰败276
第12章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278
12.1分布式系统的概念278
12.2分布式系统的问题279
12.2.1透明性279
12.2.2开放性279
12.2.3可扩展性280
12.2.4信息安全性280
12.2.5服务质量281
12.2.6失败管理281
12.3交互模型281
12.4中间件282
12.5客户机—服务器计算283
12.6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284
12.6.1主从体系结构284
12.6.2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285
12.6.3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286
12.6.4分布式组件体系结构287
12.6.5对等体系结构289
12.7软件作为服务291
12.8习题294
12.9实验与思考:外包管理与数据库备份296
12.9.1实验目的296
12.9.2工具/准备工作296
12.9.3实验内容与步骤296
12.9.4实验总结298
12.9.5实验评价(教师)299
12.10阅读与分析:BigInsights:解读IBM基于Hadoop的数据分析平台299
第13章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302
13.1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概念302
13.2服务作为可复用的组件305
13.3服务工程306
13.3.1可选服务的识别307
13.3.2服务接口设计309
13.3.3服务实现和部署310
13.3.4遗留系统服务311
13.4使用服务的软件开发311
13.4.1工作流设计和实现313
13.4.2服务测试315
13.5习题316
13.6实验与思考:软件架构评估与Web应用318
13.6.1实验目的318
13.6.2工具/准备工作318
13.6.3实验内容与步骤319
13.6.4实验总结321
13.6.5实验评价(教师)321
13.7阅读与分析:中小企业推动SaaS模式软件平台成熟322
第14章 体系结构的描述与评估326
14.1体系结构研究的发展326
14.2体系结构的描述327
14.2.1 IEEE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框架标准327
14.2.2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 328
14.2.3体系结构的形式化模型332
14.2.4使用UML描述体系结构332
14.3体系结构评估的组织与结果333
14.4体系结构评估方法334
14.4.1体系结构分析方法(SAAM) 334
14.4.2体系结构权衡分析方法(ATAM) 335
14.4.3评估体系结构的复杂性336
14.5习题336
14.6课程实验总结338
14.6.1实验的基本内容338
14.6.2实验的基本评价340
14.6.3课程学习能力测评341
14.6.4课程实验总结342
14.6.5实验评价(教师)342
14.7阅读与分析:雅虎与Facebook和解专利诉讼并扩大战略合作342
附录 部分习题与实验参考答案344
主要参考文献371
热门推荐
- 894063.html
- 3562762.html
- 1775337.html
- 3307021.html
- 1538282.html
- 799987.html
- 3151299.html
- 3225037.html
- 1032411.html
- 3686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7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5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2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6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7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9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