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潘祖亭,黄朝表主编;孙延一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7043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
1.1.1分析化学的定义1
1.1.2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1.1.3分析化学的发展2
1.2分析方法的分类2
1.2.1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2
1.2.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3
1.2.3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3
1.2.4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3
1.2.5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4
1.3分析过程4
1.3.1分析项目的任务和要求4
1.3.2分析方法4
1.3.3分析样品的采取与处理5
1.3.4化学分离、富集与掩蔽5
1.3.5分析测定与结果的处理6
1.4分析化学文献与检索6
1.4.1丛书、大全、手册和教科书7
1.4.2辞典与字典8
1.4.3期刊与文摘9
1.4.4分析化学文献检索11
思考题与习题12
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3
2.1测量误差13
2.1.1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13
2.1.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4
2.1.3准确度与精密度15
2.1.4误差的传递17
2.1.5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9
2.2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1
2.2.1有效数字21
2.2.2运算规则22
2.2.3数字修约规则23
2.3有限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23
2.3.1 t分布和平均置信区间24
2.3.2显著性检验28
2.3.3可疑数据的取舍31
2.3.4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法32
2.4质量保证33
2.4.1分析结果的可靠性34
2.4.2分析方法的可靠性35
思考题与习题37
第3章 化学分析法导论40
3.1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40
3.1.1常用术语40
3.1.2化学分析法的分类41
3.1.3化学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42
3.1.4滴定曲线43
3.1.5滴定分析中的终点指示方法44
3.1.6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45
3.2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46
3.2.1标准物质46
3.2.2基准物质47
3.2.3标准溶液48
3.3化学分析法的计算49
3.3.1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50
3.3.2滴定分析计算示例50
思考题与习题53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56
4.1酸碱质子理论56
4.1.1酸碱的定义56
4.1.2酸碱反应56
4.1.3水的质子自递反应57
4.1.4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57
4.2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59
4.2.1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59
4.2.2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60
4.3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63
4.3.1一元强酸(碱)溶液pH的计算63
4.3.2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64
4.3.3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65
4.3.4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67
4.3.5混合酸(碱)溶液pH的计算69
4.4酸碱缓冲溶液70
4.4.1缓冲溶液pH的计算70
4.4.2缓冲指数与缓冲范围74
4.4.3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75
4.5酸碱指示剂76
4.5.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76
4.5.2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77
4.5.3混合指示剂78
4.6酸碱滴定法78
4.6.1强碱(酸)滴定强酸(碱)79
4.6.2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80
4.6.3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可行性判据81
4.6.4终点误差82
4.7多元弱酸(碱)的滴定84
4.7.1多元弱酸(碱)分步滴定及准确滴定的可能性84
4.7.2指示剂的选择84
4.7.3混合酸(碱)的滴定86
4.7.4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86
4.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86
4.8.1混合碱的分析86
4.8.2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88
4.8.3极弱酸(碱)的测定89
4.8.4某些无机物含量的测定89
4.8.5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简介90
思考题与习题91
第5章 配位滴定法94
5.1配位平衡94
5.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配位平衡94
5.1.2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96
5.1.3分析化学中常用的配位剂97
5.2乙二胺四乙酸及其金属配合物98
5.2.1乙二胺四乙酸的解离平衡98
5.2.2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及其稳定性100
5.2.3乙二胺四乙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02
5.3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104
5.3.1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104
5.3.2条件稳定常数107
5.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08
5.4.1配位滴定曲线108
5.4.2金属指示剂111
5.4.3滴定终点误差及准确滴定判别式115
5.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117
5.5.1控制溶液的酸度117
5.5.2采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121
5.5.3预先分离干扰离子124
5.5.4采用其他滴定剂124
5.6配位滴定法滴定方式及滴定结果计算125
5.6.1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实例125
5.6.2配位滴定结果的计算129
思考题与习题130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33
6.1氧化还原平衡133
6.1.1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133
6.1.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35
6.1.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137
6.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37
6.2.1滴定曲线137
6.2.2指示剂140
6.2.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141
6.3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应用143
6.3.1碘量法143
6.3.2高锰酸钾法150
6.3.3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方法154
思考题与习题160
第7章 沉淀滴定法163
7.1银量法163
7.1.1基本原理163
7.1.2指示终点的方法165
7.1.3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168
7.2沉淀滴定法的应用169
7.2.1氯化钠含量的测定169
7.2.2溶液中AsO3-4的测定170
7.2.3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170
7.2.4盐酸丙卡巴肼的含量测定170
7.2.5有机化合物中卤素的测定171
7.2.6亚铁氰化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锌含量172
7.2.7四苯硼钠滴定法快速测定钾172
7.2.8中药朱砂的含量测定173
7.3沉淀滴定法中的计算173
7.4滴定分析法小结175
思考题与习题177
第8章 重量分析法179
8.1沉淀重量法操作步骤179
8.1.1定义179
8.1.2操作步骤180
8.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81
8.2.1沉淀的溶解度181
8.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82
8.3沉淀的纯度及其影响因素185
8.3.1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85
8.3.2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187
8.4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187
8.4.1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187
8.4.2获得良好沉淀形状的条件188
8.5其他重量分析法190
8.5.1挥发重量法190
8.5.2萃取重量法190
8.6重量法分析结果的计算与应用191
8.6.1重量法分析结果的计算191
8.6.2重量法的应用193
思考题与习题194
第9章 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及常用分离方法196
9.1分析试样的采取与制备196
9.1.1分析试样的采取196
9.1.2分析试样的制备198
9.2常用的分离方法199
9.2.1沉淀分离法199
9.2.2溶剂及固相萃取分离法202
9.3平面色谱分离法206
9.3.1薄层色谱分离法206
9.3.2纸色谱分离法208
9.4离子交换分离法209
9.4.1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种类209
9.4.2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与型号210
9.4.3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211
9.4.4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211
9.4.5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212
9.4.6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213
9.5气浮分离法214
9.5.1原理214
9.5.2气浮分离法类型214
9.5.3影响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215
9.5.4气浮分离的应用216
9.6液膜分离法216
9.6.1液膜的结构及分类216
9.6.2液膜分离传质机理217
9.6.3液膜分离的工艺流程218
9.6.4液膜分离的应用219
思考题与习题219
附录221
附录A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 °C , I=0)221
附录B常用缓冲溶液223
附录C酸碱指示剂223
附录D混合酸碱指示剂224
附录E部分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225
附录F部分氨羧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C , I=0.1 mol/L)227
附录G EDTA的LgαY(H)值228
附录H某些配合剂的LgαL(H)值228
附录Ⅰ某些金属离子的1gαM(OH)值229
附录J常用金属指示剂230
附录K铬黑T和二甲酚橙的lgαin(H)及变色点pM(pMt)230
附录L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の?)231
附录M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234
附录N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 °C , I=0)235
附录O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37
附录P部分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238
参考文献242
热门推荐
- 3399508.html
- 295301.html
- 3665367.html
- 1912161.html
- 2488810.html
- 2788548.html
- 3147090.html
- 3462075.html
- 1942667.html
- 3683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1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8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9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1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4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2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8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7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