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赵曜,秦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2284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导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四次历史性飞跃1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8
3.不同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道路14
4.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15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9
1.科学社会主义划时代的新发展和新贡献19
2.列宁和十月革命道路20
3.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35
1.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胜利大进军35
2.社会主义在东方大国的历史性胜利39
3.毛泽东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3
四、社会主义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46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46
2.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48
3.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54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59
一、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60
1.近代社会主义的先声60
2.产生成熟完备理论的社会历史条件65
3.历史观的革新和经济学上的革命性突破70
4.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75
二、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79
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9
2.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83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86
4.推翻旧世界和建设新社会的主体力量91
1.社会主义是世界进程93
三、先进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93
2.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两种方式97
3.新社会的产生要有一个消除旧社会痕迹的过程102
四、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106
1.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历史发展和革命进程106
2.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和前提条件111
五、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未来新社会118
1.立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118
2.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123
3.争取人的全面自由发展128
4.未来社会是一个渐进发展不断改革的过程131
5.超越空想的科学预测137
第二章 列宁:对实现社会主义看法的改变和深化145
1.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146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146
2.革命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57
3.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胜利169
二、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73
1.迟迟没有来临的世界革命173
2.“战时共产主义”的推进及其失误177
3.别无选择的迂回道路180
三、同资本主义的并存与竞争184
1.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不可避免性184
2.和平共处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188
3.在同世界的联系中争取生存和发展193
四、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196
1.社会主义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196
2.不发达的俄国有建成社会主义所必需而且足够的一切201
3.从现实出发建设社会主义205
第三章 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12
一、联共(布)内部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213
1.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213
2.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216
3.一国怎样建成社会主义222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苏联模式的形成228
1.工业化方针的实施228
2.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推行232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236
三、苏联模式的历史影响和社会主义改革潮流的兴起239
1.斯大林对苏联模式的理论总结239
2.苏联模式的历史根源和作用246
3.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兴起251
第四章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256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57
1.救中国是近代中国的主题257
2.先进中国人的求索258
3.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启示261
4.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开创264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271
1.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271
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准备和历史条件276
3.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迁283
三、推进社会主义的艰辛努力288
1.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基本原则288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方针293
3.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尝试299
4.探讨重大理论问题的宝贵思想遗产305
1.“一大二公”的片面追求322
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偏差和迷失322
2.求成过急的盲目冒进329
3.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336
第五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43
一、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344
1.破除思想上的禁锢344
2.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350
3.把握当今世界主题的变化355
4.深刻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361
5.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367
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72
1.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认识372
2.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379
3.确认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385
4.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390
5.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395
三、开拓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400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400
2.面向世界寻求新的发展405
3.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410
4.创造平稳安定的社会环境415
5.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420
6.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425
四、把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430
1.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430
2.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35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40
4.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444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449
后记455
热门推荐
- 804284.html
- 917134.html
- 1935127.html
- 3531250.html
- 1271937.html
- 439982.html
- 3132287.html
- 1012897.html
- 1969405.html
- 2459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4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2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5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0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8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2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7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