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置【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孔森,宫秀芹编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56704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辐射防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子核1
1.1 原子与原子核1
1.2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2
1.2.1 原子核的电荷2
1.2.2 原子核的质量2
1.2.3 原子核的半径3
1.2.4 原子核的自旋4
1.3 原子核的稳定性5
1.3.1 核素与同位素5
1.3.2 结合能与核的稳定性6
1.3.3 核素丰度与核的稳定性7
第二章 放射性衰变8
2.1 放射性与电离辐射8
2.1.1 放射性8
2.1.2 电离辐射8
2.1.3 常见的辐射粒子9
2.2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10
2.2.1 α衰变10
2.2.2 β衰变11
2.2.3 γ辐射与同质异能跃迁13
2.2.4 X射线辐射13
2.2.5 中子辐射14
2.3 放射性衰变规律14
2.3.1 指数衰变律14
2.3.2 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量14
2.4 放射性活度和比活度16
2.4.1 放射性活度16
2.4.2 放射性比活度18
2.5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测定20
2.6 衰变链21
2.7 人工放射性衰变22
第三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4
3.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4
3.1.1 电离和激发24
3.1.2 碰撞损失25
3.1.3 辐射损失25
3.1.4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26
3.2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7
3.2.1 光电效应28
3.2.2 康普顿效应28
3.2.3 电子对生成29
3.2.4 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29
3.3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0
3.3.1 中子的散射31
3.3.2 中子俘获32
第四章 辐射防护中的物理量34
4.1 描述电离辐射场的量34
4.1.1 粒子注量及粒子注量率34
4.1.2 能注量和能注量率35
4.2 描述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37
4.2.1 截面37
4.2.2 衰减系数37
4.2.3 传能线密度38
4.3 基本剂量学量38
4.3.1 授予能39
4.3.2 吸收剂量39
4.3.3 比释动能40
4.3.4 照射量42
4.4 辐射防护中常用的量45
4.4.1 与个体相关的辐射量46
4.4.2 与群体相关的辐射量50
4.4.3 剂量当量及其测量实用值51
第五章 辐射的生物效应53
5.1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3
5.1.1 辐射的作用过程53
5.1.2 辐射的作用效果53
5.2 随机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54
5.2.1 随机性效应54
5.2.2 确定性效应54
5.3 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55
5.3.1 物理因素55
5.3.2 生物因素57
5.4 身体遭受全身外照射后会发生的疾病59
5.4.1 急性放射病59
5.4.2 慢性放射病59
5.4.3 辐射复合伤59
5.5 皮肤辐射损伤59
5.6 内照射辐射损伤60
第六章 辐射防护概述62
6.1 辐射的来源62
6.1.1 天然放射性62
6.1.2 人工放射性63
6.2 辐射防护64
6.2.1 照射64
6.2.2 辐射防护三原则64
6.2.3 辐射防护标准66
6.2.4 辐射防护体系的实施68
第七章 外照射及其防护70
7.1 外照射来源及其危害70
7.2 外照射防护71
7.2.1 距离防护法71
7.2.2 时间防护73
7.2.3 屏蔽防护74
7.2.4 源项控制法77
7.3 屏蔽的计算77
7.3.1 X射线和γ射线屏蔽的计算78
7.3.2 β粒子屏蔽的计算80
7.3.3 不同放射性核素的剂量率的计算81
第八章 内照射及其防护83
8.1 内照射及其危害83
8.1.1 非密封源和放射性污染83
8.1.2 内照射的危害84
8.2 内照射污染形成的途径84
8.3 内照射危害的评价85
8.3.1 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85
8.3.2 剂量系数和年摄入量限值86
8.4 内照射的防护89
8.4.1 内照射危害的基本控制89
8.4.2 表面污染及其防护90
8.4.3 空气污染92
第九章 辐射探测器95
9.1 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原理95
9.2 气体探测器96
9.2.1 气体探测器的电流电压曲线96
9.2.2 电离室100
9.2.3 正比计数管104
9.2.4 G-M计数管106
9.2.5 气体探测器的工作特性107
9.3 闪烁体探测器109
9.3.1 闪烁体及其特性110
9.3.2 光的收集和传输112
9.3.3 光电倍增管113
9.4 半导体探测器115
9.4.1 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115
9.4.2 PN结型半导体探测器116
9.4.3 锂漂移型半导体探测器117
9.4.4 高纯锗(HPGe)探测器117
9.5 热释管剂量计118
9.5.1 基本原理118
9.5.2 探测元件119
9.5.3 热释光的测量装置119
9.5.4 热释光的特点120
9.6 中子探测器121
9.6.1 中子探测原理121
9.6.2 中子探测器122
第十章 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置123
10.1 放射源123
10.1.1 放射源及主要性质123
10.1.2 放射源的各种特性124
10.1.3 密封源的形状、尺寸和标志126
10.2 密封源的应用128
10.2.1 工农业上的应用128
10.2.2 医疗及研究上的应用130
10.3 IAEA放射源分类131
10.4 国内外辐射事故133
10.4.1 国内辐射突发事故133
10.4.2 国外事故137
10.5 辐射事故分级137
10.5.1 辐射事故137
10.5.2 辐射事故分级138
10.6 辐射事故应急139
10.6.1 辐射威胁类型139
10.6.2 应急计划层次140
10.6.3 任务和要求141
10.6.4 应急准备141
10.7 环境保护部应急预案142
10.8 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48
10.8.1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148
10.8.2 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48
第十一章 核突发事故应急概述153
11.1 核突发事故的特点及分级153
11.1.1 三类核突发事件153
11.1.2 核突发事件的特点154
11.1.3 核事故分级154
11.2 核事故中核素浓度等特征量的估算155
11.2.1 核事故中源项描述155
11.2.2 核素扩散模式156
11.2.3 特征量的估算161
11.3 核应急状态分类与应急干预163
11.3.1 应急状态的类别163
11.3.2 应急干预原则164
11.4 核事故应急组织与指挥164
11.4.1 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164
11.4.2 核应急组织指挥166
11.5 应急计划区168
11.5.1 烟羽和食入应急计划区168
11.5.2 研究堆的核应急计划区169
11.5.3 应急计划区内的应急准备及信息发布169
11.6 核突发事故辐射监测170
11.6.1 监测对象和项目170
11.6.2 场外环境辐射监测171
11.6.3 应急工作人员的监测173
11.7 核事故中的应急防护176
11.7.1 应急防护措施177
11.7.2 核事故不同阶段的防护措施178
11.7.3 核应急等级升为场外应急时公众的正确行动178
11.8 核事故处置中的应急去污技术179
11.8.1 核灾害事故地区的去污方法179
11.8.2 人员及仪器装备的去污182
第十二章 常用侦检仪器的操作使用184
12.1 使用的辐射探测仪器184
12.1.1 测量仪器的种类184
12.1.2 剂量率仪184
12.1.3 污染监测仪185
12.1.4 仪器校准和探测下限186
12.2 仪器的合理选择187
12.1.1 探测仪器的选择187
12.2.2 探测仪器的特性考量190
12.3 辐射侦检方案191
12.3.1 准备侦检表和图191
12.3.2 询情调研192
12.3.3 侦检前仪器检查192
第十三章 核事故侦检程序与技术194
13.1 核应急侦检的相应程序194
13.2 个人辐射防护技术195
13.2.1 总体指导195
13.2.2 辐射监测人员的防护195
13.2.3 撤回剂量缺省值196
13.3 剂量率测量196
13.4 表面污染测量197
13.5 表面污染间接测量199
13.6 空气污染测量200
13.7 个人剂量测量202
13.7.1 外照射剂量测量方法202
13.7.2 内照射剂量的测定方法203
13.7.3 个人剂量监测和结果保存203
13.8 放射源搜寻探测方法203
13.8.1 探测处置前的准备204
13.8.2 对放射源的搜寻探测方法204
13.8.3 探测程序207
13.8.4 编写监测报告208
13.9 测量数据的评价208
13.9.1 给定时间段内定点测量值的估算208
13.9.2 不同地点取样数据的估算208
参考文献210
热门推荐
- 1114222.html
- 455410.html
- 2861103.html
- 2128281.html
- 228117.html
- 2033175.html
- 3571874.html
- 126535.html
- 2492976.html
- 2302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4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2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4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5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1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2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5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