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8 科技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8 科技卷
  • 李廷举,(日)吉田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1298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8 科技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序 周一良1

序论:中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比较1

(一)日本最早的技术革命2

(二)大陆古典科学的东传3

(三)西方近代科学对中国、日本的冲击5

(四)中日科学地位的逆转8

(五)面向21世纪的科学和技术10

第一编 传统科学的形成和演化15

第一章 中国天文历法的东传16

(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卓越成就17

(二)传入日本的中国天文历法24

(三)天文学的东西合流38

第二章 日本历法的渊源与演进45

(一)中国历法的传入46

(二)天文道与历道49

(三)江户时代的历法53

(四)西方历法的引进57

(五)明治的改历60

第三章 中日本草博物学的发展与交流63

(一)类似的传说和不懈的追求64

(二)中国古代本草学的兴起和传播66

(三)中世本草博物学的兴盛与交流71

(四)中日近世本草学发展道路的歧异79

(五)现代本草药物学的共同归趋88

第四章 医学:日本汉医的历史92

(一)汉魏晋南北朝的医学93

(二)隋唐医学与日本96

(三)末代医学与日本104

(四)金元明清时代的医学108

(五)室町和安土桃山时代的医学111

(六)江户时代的医学116

(七)从日本回归中国122

第五章 和算:源头、形成与特色129

(一)中国数学的传入130

(二)和算及其符号法139

(三)和算和符号150

第六章 源远流长的中日农业技术交流154

(一)稻作技术和多种作物的对日传播154

(二)蚕桑技术163

(三)茶的种植166

(四)畜产技术170

(五)农业著作的东传173

第二编 西方近代科学的冲击183

第七章 基督教传教士在中日的科学活动184

(一)从沙勿略到利玛窦185

(二)耶稣会士在中国的科学贡献188

(三)“南蛮科学”与汉译科学著作193

(四)耶稣会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影响199

第八章 兰学与日本近代科学203

(一)兰学和锁国204

(二)《解体新书》的出版210

(三)兰学是科学的温床213

(四)兰学在日本科学文化史上的意义221

第九章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225

(一)洋务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225

(二)西方近代技术的传入233

(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引进240

第十章 汉译西方科技书籍对日本的影响248

(一)明清之际的汉译西书及其东传248

(二)19世纪中叶西书的汉译250

(三)汉译西书在日本的广泛传播253

第三编 近代科学技术的制度化263

第十一章 日本近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形成264

(一)前言264

(二)江户时代的科学技术教育265

(三)明治早期的大学教育政策268

(四)工部省和工部大学校270

(五)外籍教师和海外留学生273

(六)传统部门的近代化275

(七)帝国大学的诞生279

(八)产业教育的进步281

(九)结论和考察282

第十二章 近代日本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影响287

(一)中国科学技术的近代化288

(二)留学和科学技术教育292

(三)译书和印刷出版技术304

(四)现代汉语中的日本科学技术词汇312

第十三章 上海农学会对近代日本农业科技的摄取320

(一)上海农学会的创立及其主要活动320

(二)《农学报》及其汲取日本近代农业科技的工作325

(三)《农学丛书》对日本近代农业科技的引进335

第十四章 中国科学技术的复兴与中日交流345

(一)日本对中国科学技术制度化的影响346

(二)跃进和挫折353

(三)新时期的重大决策与蓬勃发展357

(四)中日科技交流的新阶段362

余论:“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比较365

(一)“中体西刚”观念的破产366

(二)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372

(三)两种不同的文化融合机制379

中文版编后附志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