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扬雄与六朝之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扬雄与六朝之学
  • 汪文学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15148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扬雄(前53-18)-学术思想-研究;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六朝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扬雄与六朝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序1

绪论1

一、选题缘起1

1.治学反思与学术追求2

2.学术积累与选题缘起9

二、研究现状13

1.关于扬雄人生性情与六朝名士风范之关系的研究13

2.关于扬雄学术思想及其对六朝之学的影响研究17

3.关于扬雄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影响的研究23

三、本书要旨29

1.“六朝”界定与论域说明29

2.本书要旨32

第一章 六朝之学之起始:东汉末年抑或是西汉末年36

一、六朝之学始于东汉末年,起于马融36

1.六朝之学始于东汉末年36

2.六朝之学起于马融41

二、六朝之学起于西汉末年,始于扬雄43

1.六朝之学起于西汉末年43

2.六朝之学始于扬雄45

三、结语:六朝之学的远源与近源53

第二章 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大势与扬雄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55

一、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变迁之大势及其历史必然性56

1.汉晋间士风、学风、文风之差异概说57

2.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总体趋势61

二、扬雄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70

1.独特的家族背景和家庭生活养成了扬雄的寂寞清静和深沉之思70

2.具有“异端”特质的师友网络培植了扬雄思想的“异端”特色80

3.富于“边缘活力”的地域环境涵孕了扬雄的创新精神85

第三章 企慕玄远:扬雄与六朝名士风范96

一、汉晋间士风之变迁与六朝名士新风范概说96

1.“通侻”之风97

2.“雅远”之致98

3.“旷达”之境101

二、简易佚荡与一往情深:扬雄的人生行事、性情好尚与六朝名士风范104

1.简易佚荡:扬雄的人生行事104

2.一往情深:扬雄的性情好尚111

三、明哲保身与俟时而动:扬雄的人生哲学与处世理念118

1.明哲保身:扬雄的人生哲学118

2.俟时而动:扬雄的处世理念124

3.安贫乐道:扬雄的人生理想127

四、余论:扬雄与陶渊明135

第四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渊源与方法创新144

一、扬雄时代的学术背景144

1.今文经学一统天下:扬雄学术研究的大背景144

2.今古文学剧烈争论:扬雄学术研究的小环境150

二、扬雄学术思想之渊源152

1.扬雄与孔孟之学153

2.扬雄与老庄之学157

三、扬雄在学术观念和治学方法上的创新163

1.不述而作:扬雄的创造意识165

2.约卓简要:扬雄的博通取径176

3.玄思大义:扬雄的思辨精神187

第五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与六朝之学203

一、扬雄的“尚智”论与六朝文人的理性精神204

1.扬雄“尚智”论及其创新价值205

2.扬雄“尚智”之实践活动211

3.扬雄“尚智”论对六朝文人理性精神之影响218

二、扬雄“太玄”论与六朝玄学思潮228

1.“太玄”大义229

2.《太玄》在汉晋之际的传播及其与六朝玄学之关联237

3.“太玄”论对以玄学为中心的六朝之学的启发和影响245

三、扬雄的“品藻”论与六朝品鉴之学251

1.汉末六朝人物品鉴概说252

2.六朝之学始于品鉴之学257

3.扬雄的人物品评与六朝人物品鉴之关联260

4.扬雄的人物品评与六朝玄学之关联——兼论扬雄对刘劭的影响264

四、扬雄的乡土意识与六朝社会的地域文化观念274

1.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意识的联动影响关系274

2.汉人的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观念——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278

3.扬雄的乡土意识对六朝社会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296

第六章 扬雄在中古文学史上的转折性意义305

一、作为“文儒”传统之开创者的扬雄306

1.儒者骛文自扬雄始307

2.扬雄作为“文儒”的身份特征316

3.好古学者善文辞321

二、文言之分:扬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转折意义326

1.从“语言”到“文言”再到“古文”:古代中国文学语言的演进历程326

2.扬雄在古代中国文学语言演进中的转折意义332

三、简涩深雅:扬雄文学之风格特征335

1.扬雄有意为文的几种形式336

2.扬雄有意为文的意义和影响349

第七章 扬雄文论与六朝文论新观念351

一、扬雄“明道”论之学术内涵和历史影响——兼论扬雄对刘勰的启发和影响352

1.明道:扬雄论文之宗旨352

2.扬雄“明道”论之影响及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承上启下意义361

二、寓玄于艺:扬雄“玄思”论对刘勰“神思”论之启发和影响371

1.“神思”论概说372

2.“赋心”与“赋神”:从司马相如到扬雄关于艺术想象理论的发展375

3.“玄思”与“神思”:扬雄对刘勰的启发和影响381

结语392

参考文献397

后记405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后记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