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响白宫对华政策的“中国通” 一个前外交官的采访手记【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金先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780009742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影响白宫对华政策的“中国通” 一个前外交官的采访手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美国的“中国通”3
第一章 命运多舛三约翰3
第一节 谢伟思--奥克兰的“孤松”3
忆往昔 九旬老人侃侃而谈 再回首 六十年往事历历在目4
谢伟思大名如雷贯耳 汤光伯引见近在咫尺6
谢伟思成都降人世 史迪威重庆抢英才7
史迪威举贤赴延安 毛泽东善意达华府9
中共绝非苏联“附庸” 延安真乃抗日中坚12
恨老蒋行事形同纳粹 喜中共作风接近吾辈14
黯然神伤 史迪威奉召离沙场 踌躇满志 赫尔利受命掀波澜16
谢伟思华府罹冤案 毛泽东延安斥阴谋17
不慎之过难定罪 对华事务遂无缘21
“中国通”被控“亲共”遭解雇 外交官年过“不惑”觅生计23
诉高院 杰克获“平反” 返故里 加州攻学位25
尼克松初访北京 谢伟思再谈延安27
时过境迁议当年 “殷鉴”犹在不能忘28
第二节 难愈的创伤--戴维斯32
初显身手33
延安捭阖35
三国四方42
厄运降临45
郁郁终生48
第三节 孤掌难鸣--范宣德52
接受了访华邀请 惜未能成行52
初出茅庐54
“必须遏制日本!”55
与战争的“不解之缘”57
“这就是我们的盟友吗?”60
对史迪威落井下石 铸成大错64
“中国通”的“灾星”登场67
美国国务院里的“赤色分子”71
替罪羊75
结局78
结束语81
第二章 从助理武官到武官助理--包瑞德83
重访北京 谢伟思忆往事 问候武官 周恩来纠错案83
逢大战 书生弃笔从戎 学中文 得以际会名将84
观察“剿共” 红军岂为“匪” 见证“芦沟” 日军真乃“寇”87
离北平 丧佳偶 迭遭打击 任武官 佩将星 势难两全88
联络中共 美军观察组赴延安 精通汉语 大使馆武官担重任90
刚直少文 名将终去职 奉上有术 小丑竟担纲93
反复无常 赫尔利铩羽 战略有变 包瑞德遭殃95
背黑锅 武官再当助理 遭怀疑 专家被列“另册”98
身留北平 老友对面不相识 客访延安 肖像依旧见礼堂100
居台北 包瑞德遭遇冷落 反大陆 委员长被讽黄梁101
情系神州 今生无缘再涉足 万念俱灰 终老抱恨旧金山104
第三章 承先启后的人物112
第一节 传奇大使--恒安石112
中国大使意外出席追思会112
“还是我来看你。”114
仰慕北宋名相 取名“安石”116
“我要为促进美中友好奋斗终身。”118
“家住山西汾州府”119
孤身留北京 身陷囹圄 参加游击队 胜利回国120
多姿多彩的外交生涯122
“衣锦荣归”--出任驻华大使124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125
惟一敢于对基辛格说“不”的人126
后记128
第二节 “美国人和中国人很容易成为朋友”--马歇尔·格林129
对中国的认知源自谢伟思129
主管倒成了局外人130
尼克松《关岛演说》的主要撰稿人133
特许从上海起飞 去执行艰难任务134
美国国务院里最幽默的人139
来自新英格兰的世家子弟140
如愿以偿地参与远东事务142
临终前对笔者的盛情接待143
第三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鲍大可146
中国总理表示哀悼146
家庭与杭州渊源极深147
拒绝访问台湾150
“政出其门”152
从不动摇的立场154
因果不能颠倒156
必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157
影响长存160
最早提出承认新中国的人162
第四节 从“专家”到“亲家”--施乐伯162
从内地小镇到哈佛大学163
参军学日语 转战太平洋165
协助费正清 结识钱端升166
参与创建伯克利“东亚中心” 建议承认新中国167
组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首次访华被当成阿尔巴尼亚人169
中国问题专家成了中国人的亲家172
第五节 导致宋子文下台的小伙子--罗森174
消息泄露 国舅丢官174
偶然因素 得学中文175
罗森划拳 将军断头177
抗美援朝 华侨骄傲180
“我们新加坡就像东亚的以色列。”--李光耀181
十二年的会长182
“任何政府都应对外收集情报”--罗森185
第六节 从“俄国通”到“中国通”--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侧记186
反恐斗争 力主“多边主义”186
反对进攻伊拉克188
江泽民的美国朋友189
从苏联问题专家到“中国通”的历程193
必须坚持“三个分报”和“一个中国”196
第四章 新“中国通”崭露头角199
第一节 情系中国的奥克森伯格199
英年早逝199
鲍大可的大弟子200
积极推进中美建交201
摒弃党派意识 支持老布什对华政策203
要全面看中国205
必须保持与中国“接触”210
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始终一致的信念211
“两国领导人都承担不起关系敌对化的责任。”212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中国几乎是难以设想的!”215
寄语中国政府不要上那个“麻烦制造者”的当216
第二节 柔中有刚的兰普顿217
“红军”大将217
“轰炸中国使馆虽非有意,问题是,你难以证明。”218
狗咬人和“人咬狗”的效应221
“中国应当在美国加大声音。”223
治学严谨的学者 活跃的社会活动家226
第三节 自感“幸运”的牟锐227
在正确的时间来到了正确的地方228
中美双边学术交流的先驱231
“美国人对中国容易因爱生恨。”232
在中国感到与在美国一样自由235
第四节 在华“扬名”的傅高义236
《与中国共存》一书的问世与克林顿对华政策的变化236
“研究美国社会最好的地方是国外。”238
费正清的接班人240
邀请江泽民去哈佛演讲242
“我在中国和日本都出了名。”243
第五节 “青出于蓝”的何汉理244
青出于蓝245
著书立说与出谋划策247
瑕不掩瑜251
“小布什犯了个可怕的错误。”252
第五章 “全国委员会”的“黄金搭档”255
第一节 “奇女子”白莉娟255
白“女侠”仗义执言255
“我知道他是为不好事的。”256
“帮忙”一帮三十年257
周恩来的嘱咐259
“关键是中国的个头太大了。”261
“我们自身难道就没有问题?”264
中美关系的“百科全书”267
不识汉字 耿耿于怀268
第二节 “胸有成竹”的何立强268
驰骋商场 得心应手270
弃商从政 再迎挑战271
初次识荆 见识不凡272
放眼经济 深谋远虑274
展望前景 娓娓道来276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278
成竹在胸 处变不惊279
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简介283
第六章 友好使节284
第一节 出生南京的芮效俭284
情系金陵285
石头城上287
汉语交流289
幸运大使291
第二故乡293
认知误区296
第二节 他来自参议院--尚慕杰298
“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也不相信那是个意外。”298
“美国在历史上对中国犯了三大错误。”301
“我曾经反对中国。”303
“‘战略合作伙伴’是我首先倡议的。”306
“在促进美中关系方面,我不知道有哪位大使干得比尚慕杰更为出色和更富有激情。”--亨利·基辛格308
下篇 跌宕起伏六十年--美国对华政策回顾与展望313
第一章 简单历史回顾313
第一节 从“民主样版”到“罪恶之邦”313
第二节 “战略伙伴”与“炸馆阴影”315
第三节 美国对华“遏制”论产生的根源319
第四节 “蓝队”与“红队”323
第二章 美国在中国失掉的“机会”331
第一节 从珍珠港到延安331
第二节 毛泽东与谢伟思335
第三节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342
第四节 史迪威与蒋介石344
第五节 赫尔利与罗斯福349
附:美国驻华大使馆1945年2月28日给国务院的电报全文(笔者自译)355
第三章 美国“调停”的失败和援蒋反共的加剧363
第一节 从日本投降到中国内战363
第二节 范宣德的建议和马歇尔使华365
第三节 出钱出枪与直接参战368
第四节 无可奈何花落去371
第五节 “白皮书”与“尘埃落定”375
第四章 全面对抗与对华政策的检讨382
第一节 朝鲜战争和美苏争霸382
第二节 朝鲜战争与中美关系385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388
第四节 鲍大可的建议和尼克松的政策390
第五章 “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398
第一节 从基辛格访华到“上海公报”398
第二节 从联络处到大使馆401
第三节 从“与台湾关系法”到“八·一七”公报403
第四节 国家安全和联华抗苏407
第六章 风云突变和对华政策的再调整410
第一节 “最惠国待遇”与人权争执410
第二节 “挂钩”与“脱钩”的背后413
第三节 台海紧张局势与对华政策的调整417
第四节 新“中国通”与“接触 ”政策420
第七章 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出425
第一节 从“三不”宣示到“战略合作伙伴”425
第二节 “炸馆”事件和“两国论”出台428
第三节 民主党总统与国会中的共和党人431
第八章 中美建交以来关系的第三次反复433
第一节 “战略竞争对手”和“单边主义”433
第二节 三个失衡,四个误区439
第三节 现实的“相互依存”和虚构的“战略竞争”445
第四节 “9·11”事件和上海高峰会议450
第五节 布什访问北京和美国核战略“泄密”453
附:斯考克罗夫特将军谈美中关系456
热门推荐
- 1337173.html
- 3681637.html
- 127969.html
- 2360389.html
- 1959841.html
- 442635.html
- 362688.html
- 3088967.html
- 230500.html
- 2322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4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7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4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6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9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9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7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