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设备【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设备
  • 刘晓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2272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186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设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硬件设备综述1

1.1交换机概述2

1.1.1交换机的功能2

1.1.2交换机与交换式网络3

1.1.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

1.2路由器概述6

1.2.1路由器的功能6

1.2.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8

1.3防火墙概述9

1.3.1网络防火墙的功能9

1.3.2防火墙的工作原理11

1.4服务器概述12

1.4.1服务器的功能12

1.4.2服务器与网络服务13

1.5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13

1.5.1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应用14

1.5.2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16

1.5.3防火墙在网络中的应用17

第2章 交换机概述19

2.1交换机简介20

2.1.1集线器与共享式网络20

2.1.2交换机与交换式网络20

2.1.3交换模式22

2.2交换机技术25

2.2.1虚拟网技术25

2.2.2私有虚拟网技术28

2.2.3第三层交换技术29

2.2.4第四层交换技术31

2.2.5扩展树技术32

2.2.6链路汇聚技术33

2.2.7服务质量技术34

2.2.8IP语音技术34

2.2.9基于端口的传输控制35

2.2.10千兆以太网技术36

2.2.11万兆以太网技术37

2.2.12路由冗余39

2.3交换机的分类41

2.3.1智能交换机与傻瓜交换机41

2.3.2固定端口交换机与模板化交换机42

2.3.3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与核心层交换机43

2.3.4以太网交换机与ATM交换机44

2.3.5二层交换机与多层交换机44

2.3.6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与万兆以太网交换机45

2.3.7对称交换机与不对称交换机46

2.3.8桌面交换机与机架式交换机47

2.3.9特殊用途交换机47

第3章 交换机的参数与选择49

3.1交换机的主要参数50

3.1.1三层交换机的主要参数50

3.1.2二层交换机的主要参数52

3.2交换机的选择策略55

3.2.1核心层交换机的选择56

3.2.2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59

3.2.3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60

3.2.4可网管交换机的选择61

第4章 交换机的端口与连接64

4.1IEEE802.3系列标准65

4.1.1IEEE802.3标准65

4.1.2IEEE802.3u标准65

4.1.3IEEE802.3z和802.3ab标准66

4.1.4IEEE802.3ae.802.3ak和802.3an标准68

4.2交换机端口类型70

4.2.1光纤端口71

4.2.2双绞线端口71

4.2.3GBIC模块与插槽72

4.2.4SFP模块与插槽73

4.2.510GE模块与插槽73

4.2.6共用端口74

4.2.7TwinGig转换模块74

4.2.8跳线与使用75

4.3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7

4.3.1不同性能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8

4.3.2非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8

4.3.3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9

4.4交换机的连接79

4.4.1堆叠与级联79

4.4.2光纤端口的连接80

4.4.3双绞线端口的连接82

4.4.4远程交换机的连接83

4.5交换机的堆叠84

4.5.1Cisco交换机的堆叠85

4.5.23Com交换机的堆叠88

4.5.3华为交换机的堆叠88

4.6交换机连接状态判断89

4.6.1Show命令判断89

4.6.2LED指示灯判断91

第5章 交换机的简单配置93

5.1交换机配置前的准备94

5.1.1交换机的管理方式94

5.1.2交换机配置前的规划99

5.2交换机的初始配置101

5.2.1配置前的准备101

5.2.2运行快速设置101

5.2.3CLI初始配置103

5.2.4为CNA准备Catalyst4500交换机104

5.3使用CNA管理交换机107

5.3.1CNA简介107

5.3.2添加交换机109

5.3.3监控交换机111

5.3.4配置交换机114

5.3.5维护交换机121

第6章 交换机的高级配置125

6.1CLI命令行及使用126

6.1.1CLI方式的适用126

6.1.2CLI命令模式126

6.1.3使用帮助128

6.1.4命令的简略方式129

6.1.5指定端口、VLAN.MAC和1P130

6.1.6使用no命令131

6.1.7理解命令行出错信息131

6.1.8命令行约定132

6.2VLAN配置132

6.2.1VLAN配置策略132

6.2.2VLAN默认配置133

6.2.3配置VLAN133

6.2.4配置VLANTrunk135

6.2.5配置VTP137

6.3基于端口的传输控制142

6.3.1配置端口属性142

6.3.2广播风暴控制145

6.3.3端口流控制146

6.3.4端口带宽限制147

6.3.5保护端口148

6.3.6端口阻塞149

6.3.7端口安全149

6.4冗余链接配置151

6.4.1配置EtherChannel151

6.4.2STP配置154

6.4.3配置Postfast端口161

6.5QoS配置162

6.5.1QoS概述162

6.5.2配置Auto-QoS163

6.6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168

6.6.1为第三层接口配置IP地址168

6.6.2设置默认网关170

6.6.3设置静态路由170

6.6.4配置三层EtherChannel171

6.7访问列表配置172

6.7.1访问列表概述172

6.7.2创建并应用IP访问列表174

6.7.3创建并应用端口访问列表179

6.7.4创建并应用VLAN访问列表180

6.8配置HSRP181

6.8.1HSRP概述181

6.8.2HSRP默认配置182

6.8.3HSRP的配置方针183

6.8.4启用HSRP183

6.8.5配置HSRP优先权183

6.8.6配置MHSRP184

6.8.7配置HSRP认证和时钟185

6.8.8配置HSRP组和簇185

6.8.9显示HSRP配置186

6.9配置SPAN和RSPAN186

6.9.1SPAN和RSPAN简介187

6.9.2SPAN和RSPAN默认配置188

6.9.3SPAN会话中的流量监视限制188

6.9.4配置本地SPAN189

6.9.5配置RSPAN192

6.9.6显示SPAN和RSPAN状态196

6.10配置CDP196

6.10.1CDP概述196

6.10.2CDP默认配置196

6.10.3CDP配置197

6.11配置UDLD198

6.11.1UDLD的默认配置198

6.11.2配置方针199

6.11.3启用全局UDLD199

6.11.4在接口启用UDLD199

6.11.5用UDLD重新设置禁用接口200

6.11.6显示UDLD状态200

第7章 路由器概述201

7.1路由器的分类与适用202

7.1.1按性能划分202

7.1.2按结构划分203

7.1.3按网络位置划分203

7.1.4按功能划分203

7.1.5按传输性能划分204

7.1.6按网络类型划分204

7.2路由协议204

7.2.1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204

7.2.2RIP路由协议206

7.2.3OSPF路由协议207

7.2.4BGP路由协议211

7.2.5IS-IS路由协议212

7.2.6EIGRP路由协议214

第8章 路由器的参数与选择217

8.1路由器的参数218

8.1.1路由器基本参数218

8.1.2路由器性能参数220

8.2路由器的选择221

8.2.1路由器的选购原则221

8.2.2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223

第9章 路由器的接口与连接224

9.1路由器接口225

9.1.1常用网络接口225

9.1.2路由器配置接口228

9.2路由器的连接228

9.2.1路由器连接策略228

9.2.2路由器面板229

9.2.3路由器连接231

9.3路由器的连接测试234

9.3.1Show命令判断234

9.3.2LED指示灯判断235

第10章 路由器的简单配置238

10.1路由器初始化配置239

10.2使用SDM配置路由器241

10.2.1CiscoSDM简介242

10.2.2CiscoSDM应用244

10.2.3Cisco路由器准备245

10.2.4CiscoSDM安装配置246

10.2.5SDM配置路由器252

第11章 Cisco路由器的高级配置254

11.1路由器基本配置255

11.1.1路由器端口编号255

11.1.2IP协议配置原则258

11.1.3配置主机名和密码258

11.1.4配置快速以太网接口259

11.1.5配置同步串行接口260

11.2配置广域网接口260

11.2.1接口的一般配置261

11.2.2同步串口配置262

11.3配置逻辑接口264

11.3.1Loopback接口配置265

11.3.2NULL接口配置265

11.3.3Tunnel接口配置265

11.3.4Dialer接口配置267

11.3.5子接口配置268

11.4配置PPP和MP协议269

11.4.1PPP和MP协议概述269

11.4.2PPP协议的配置270

11.4.3MP协议的配置272

11.4.4PPP的监控273

11.5配置HDLC协议274

11.5.1HDLC协议概述274

11.5.2HDLC配置275

11.6配置帧中继协议275

11.6.1帧中继概述275

11.6.2帧中继的基本配置277

11.6.3帧中继子接口配置280

11.6.4帧中继的高级配置281

11.6.5帧中继监控和维护282

11.7配置LAPB和X.25协议283

11.7.1LAPB、X.25协议概述283

11.7.2配置LAPB协议284

11.7.3配置X.25协议285

11.7.4配置X.25高级功能290

11.7.5显示X.25接口信息291

11.8网络地址转换291

11.8.1理解NAT291

11.8.2静态地址转换的实现293

11.8.3动态地址转换的实现294

11.8.4端口复用地址转换296

11.9配置静态路由297

11.9.1配置静态路由297

11.9.2LAN方式接入Intemet298

11.9.3DDN接入Internet299

11.10配置RIP300

11.10.1RIP的默认配置300

11.10.2配置RIP路由301

11.10.3配置RIP认证302

11.10.4配置水平分割303

11.11配置OSPF304

11.11.1默认的OSPF配置304

11.11.2配置基本OSPF参数305

11.11.3配置OSPF接口306

11.11.4配置OSPF区域参数306

11.11.5配置其他OSPF参数307

11.11.6配置Loopback接口309

11.11.7监控OSPF309

11.12配置EIGRP310

11.12.1默认的EIGRP配置310

11.12.2配置基本EIGRP参数311

11.12.3配置EIGRP接口312

11.12.4配置EIGRP路由认证312

11.12.5监视EIGRP313

第12章 安全设备概述314

12.1防火墙315

12.1.1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意义315

12.1.2网络防火墙简介317

12.1.3防火墙的主要功能317

12.1.4防火墙技术原理319

12.1.5防火墙的防御攻击技术321

12.1.6防火墙的局限性与脆弱性322

12.2IDS323

12.2.1IDS概述323

12.2.2IDS优势的缺陷324

12.2.3IDS与防火墙联动326

12.3IPS327

12.3.1IPS概述327

12.3.2IPS的技术特征328

12.3.3IPS的分类329

12.3.4IPS的优势与作用330

12.3.5IPS的缺陷331

12.3.6部署IPS332

12.3.7IDS与IPS比较333

第13章 安全设备的参数与选择335

13.1防火墙的主要参数336

13.1.1防火墙的性能参数336

13.1.2防火墙的功能参数337

13.2防火墙的分类与适用339

13.2.1按照软硬件形式划分339

13.2.2按照实现技术划分341

13.2.3按照硬件结构划分342

13.2.4按照硬件实现技术划分344

13.2.5按照防火墙在网络中的位置划分346

13.3防火墙的选择346

13.3.1防火墙的选择策略346

13.3.2CiscoPIX与ASA347

13.4IDS与IPS的选择348

13.4.1IDS的选择348

13.4.2IPS的选择349

第14章 安全设备的端口与连接352

14.1安全设备的端口353

14.1.1安全设备的物理端口353

14.1.2防火墙逻辑端口355

14.1.3安全设备端口的连接355

14.1.4安全设备的LED指示灯357

14.2防火墙的应用环境与连接359

14.2.1防火墙连接策略359

14.2.2内部网络与Intemet的连接之间360

14.2.3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361

14.2.4内部网络与第三方网络的连接之间362

14.2.5内部网络不同部门之间的连接363

14.2.6连接同一部门的不同网络363

14.2.7用户与中心服务器的连接之间364

14.3IPS的网络应用与连接364

14.3.1路由防护365

14.3.2交换防护365

14.3.3多链路防护366

14.3.4混合防护366

14.3.5综合安全设计367

第15章 安全设备的简单配置368

15.1CiscoASDM简介369

15.2CiscoASDM初始化372

15.3DMZ配置373

15.4IPsecVPN远程访问配置379

15.5Site-to-SiteVPN配置383

第16章 安全设备的高级配置386

16.1网络访问控制387

16.1.1ACL使用规则387

16.1.2将conduit转换成ACL389

16.1.3ICMP命令使用390

16.1.4ACL配置示例391

16.2VPN安全传输392

16.2.1VPN特点及适用392

16.2.2PPTP方式VPN395

16.2.3L2TP方式VPN400

16.2.4PPPoE拨号配置405

16.2.5VPN配置示例406

第17章 无线网络设备414

17.1无线局域网标准415

17.1.1IEEE802.11系列标准415

17.1.2IEEE802.16a标准420

17.1.3无线安全标准420

17.1.4无线产品兼容性423

17.2无线网络组件425

17.2.1无线网卡425

17.2.2无线AP426

17.2.3无线路由器426

17.2.4无线天线427

17.2.5无线局域网控制器427

17.2.6其他无线设备427

17.3无线网络模式特点与适用428

17.3.1对等无线网络428

17.3.2独立无线网络429

17.3.3接入以太网的无线网络429

17.3.4无线漫游的无线网络430

17.3.5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网络430

17.4无线设备的选择431

17.4.1无线AP选择431

17.4.2无线网桥选择433

17.4.3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选择433

17.4.4无线天线选择436

17.4.5远程供电设备选择438

17.5无线AP位置的选择438

17.5.1室内无线AP位置的选择438

17.5.2室外无线AP位置的选择439

17.5.3漫游网络无线AP的选择440

17.6CiscoWCS441

第18章 无线网络的配置444

18.1无线AP的配置445

18.1.1无线AP基本配置445

18.1.2AP工作模式配置446

18.1.3SSID和VLAN设置446

18.1.4加密和认证设置447

18.1.5设置无线信道448

18.2无线漫游网络的配置448

18.2.1无线AP配置规划448

18.2.2配置WDS服务器449

18.2.3配置WDS设备451

18.2.4无线客户端配置451

18.3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网络的配置452

18.3.1点对点网络配置452

18.3.2点对多点网络配置455

18.4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配置455

18.4.1配置端口456

18.4.2配置无线网络控制器459

18.4.3配置安全策略461

18.4.4配置WLAN471

18.4.5无线资源管理476

第19章 网络设备的管理480

19.1系统和配置文件的管理481

19.1.1TFTP服务器481

19.1.2配置文件的获取与备份481

19.1.3配置文件的恢复与更新482

19.1.4备份系统软件映像483

19.1.5恢复或升级系统软件映像483

19.2恢复网络设备密码484

19.2.1密码的类型484

19.2.2密码丢失后的恢复484

19.3CiscoWorks2000487

19.3.1安装系统需求488

19.3.2安装CiscoWorks2000488

19.3.3对设备的监控与管理489

19.3.4连接测试工具491

19.3.5查看设备信息492

19.3.6查看网络拓扑图492

19.3.7查看失败设备494

19.4网络流量监控494

19.4.1网络设备吞吐率测试495

19.4.2网络带宽测试497

19.4.3网络流量实时监控498

第20章 网络故障的诊断与排除503

20.1故障的主要原因与现象504

20.1.1网络链路504

20.1.2配置文件和选项504

20.1.3网络协议504

20.1.4网络服务故障505

20.2网络故障排除过程505

20.2.1识别故障现象505

20.2.2对故障现象进行详细描述506

20.2.3列举可能导致错误的原因506

20.2.4缩小搜索范围507

20.2.5隔离错误507

20.2.6故障分析507

20.3故障诊断与排错508

20.3.1链路故障508

20.3.2协议故障510

20.3.3配置故障511

20.3.4服务器故障512

20.3.5网络拓扑故障514

20.4网络链路故障515

20.4.1物理链路故障515

20.4.2逻辑链路故障517

20.5网卡和网络协议故障519

20.5.1网卡故障519

20.5.2网络协议故障520

20.6交换机故障诊断521

20.6.1交换机故障诊断方法522

20.6.2交换机故障诊断顺序523

20.6.3电源故障525

20.6.4端口故障526

20.6.5模块故障527

20.6.6背板故障528

20.6.7引擎故障529

20.6.8线卡故障530

20.6.9系统故障531

20.6.10配置错误531

20.7路由器故障诊断532

20.7.1故障诊断工具532

20.7.2故障诊断步骤533

20.7.3故障分层诊断533

20.7.4硬件故障534

20.7.5软件故障5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