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
  • 陈玉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4747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宪法-序言-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论题研究的缘起1

第二节 论题研究的意义2

一、理论意义2

二、实践意义4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5

一、国内研究状况5

二、国外研究状况10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架构12

一、研究方法12

二、基本架构14

第二章 宪法序言的由来与构造18

第一节 宪法序言的产生与演变18

一、宪法序言的概念18

二、宪法序言的产生19

三、宪法序言的演变20

第二节 宪法序言的内容构成及逻辑结构24

一、宪法序言的内容构成24

二、宪法序言的逻辑结构25

第三节 宪法序言的语句构成30

一、事实性陈述语句30

二、规范性陈述语句37

三、两种语句的关系47

第三章 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法51

第一节 比较法视野下的根本法51

一、实在法意义上的根本法与超实在法的根本法51

二、作为宪法的根本法与作为宪法之一部分的“根本法”52

三、形式意义上的根本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根本法56

四、可以司法适用的根本法与不可司法适用的根本法60

第二节 我国学界的见解及存在的问题62

第三节 我国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性规定65

一、关于该论题的比较法考察65

二、我国学界对该论题的探讨68

第四节 规范宪法学的立场与观点75

一、立场的重要性及事实论的谬误75

二、规范主义的立场78

三、规范主义的论证思路与见解79

第四章 宪法序言的法效力81

第一节 宪法序言法效力问题的缘起81

第二节 宪法序言法效力的比较法分析82

一、美国宪法序言的法效力83

二、德国基本法序言的法效力85

三、法国宪法序言的法效力86

四、日本宪法前言的法效力87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与司法实践状况88

第三节 我国学界的各种观点及其论证结构89

一、全部无效说89

二、全部有效说91

三、部分有效说92

四、各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及本书的论证思路93

第四节 探究序言法效力的两个前提性问题95

一、效力乃规范的本质属性95

二、序言中的“事实”究竟意味着什么97

第五节 序言法效力的规范主义界说98

第五章 国家根本任务的法性质100

第一节 比较法视野下的国家任务101

一、国家任务在宪政史上的演变101

二、国家任务的实在法比较分析105

三、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任务的规定109

第二节 国家根本任务与国家目的115

一、国家根本任务从属于国家目的115

二、建构我国国家目的的必要性117

第三节 国家根本任务与公共利益121

一、公共利益及其宪法化121

二、作为公共利益的国家根本任务124

第四节 国家根本任务的法效力129

一、国家根本任务与国家权力的关系130

二、国家根本任务与基本权利的关系134

第六章 宪法意识形态与宪法实施139

第一节 宪法实施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之争140

第二节 宪法意识形态的构造与规范属性144

一、意识形态及其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达形式144

二、宪法意识形态与执政党的相互依存关系145

三、关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范主义性质148

四、宪法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属性150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政治与法律双重性质152

第四节 作为国家统合原理的宪法意识形态155

第七章 认真对待“阶级斗争条款”157

第一节 两种对立性解读及存在的问题157

一、一个已经死亡的条款158

二、一种分享根本法荣光的规定160

三、规范主义的思路与方法161

第二节 规范内涵与立法目的162

一、规范内涵162

二、立法目的164

第三节 宪法界限166

第四节 效力表现形式169

第五节 限缩解释的必要性172

第八章 何谓“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74

第一节 “根据宪法,制定法律”仅仅是个修辞吗174

第二节 全国人大在宪法之上,还是之下176

第三节 宪法作为立法根据的形式性理由180

第四节 宪法作为立法根据的实质性理由183

第五节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立法者的宪法义务189

第九章 宪法序言与“看不见的宪法”191

第一节 宪法序言奠定宪法的政治法基调191

第二节 宪法文本只是宪法整体的显在部分194

第三节 却伯的“看不见的宪法”思想及其启示196

一、为何从文本转向“看不见的宪法”197

二、“看不见的宪法”为何不同于不成文宪法198

三、如何才能显现“看不见的宪法”199

四、“看不见的宪法”对我国宪法学的启示201

第四节 探视“看不见的宪法”的宪法序言之窗204

一、政治权力事实与“看不见的宪法”204

二、政治运行实态与“看不见的宪法”206

三、把握“看不见的宪法”的规范主义进路208

四、勿因“看不见的宪法”而轻慢宪法文本213

第十章 关于所谓“更为妥当”的宪法序言216

参考文献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