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 苟东锋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3987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作为方法的正名1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底本2

第二节 旧名学与新名学9

第三节 孔子之名的涵义14

第四节 儒家因正名而立18

上篇 正名的辨释25

第一章 正名诸解辨正25

第一节 孔子是否提出了正名说?26

第二节 古人对孔子正名的理解32

一、形名解32

二、名实解33

三、名言解36

四、名分解38

五、历史解40

第三节 近人对孔子正名的诠释42

一、柏拉图主义派42

二、马克思主义派48

三、语言哲学派52

四、还原主义派55

五、当代新儒家派58

第四节 今天应当如何解读正名?62

一、古人理解的两个要素63

二、近人诠释的三个要素66

三、回到名实相对的架构68

四、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72

第二章 正名章之正名74

第一节 正名章的篇章结构75

第二节 正名章的语境分析76

一、先后二义76

二、正名二义82

第三节 正名章中的名与正84

一、释名85

二、解正90

第四节 正名章的推论致思98

一、正名致思格式之反省98

二、正名致思的双重结构102

三、正名政治的运作模式106

四、正名政治的二元现象114

第三章 正名思想溯源117

第一节 三代礼乐文化之滥觞117

一、礼乐文化的意义117

二、三代礼乐之共性119

三、周代的文德之制124

第二节 礼坏乐崩与名的省察131

一、名的本义131

二、名的新义134

第三节 早期名学的两条进路136

一、名分义的产生及其进路136

二、名声义的产生及其进路140

第四节 正名说的提出及内涵145

一、正名即立信145

二、正名之三法150

第五节 正名思想的整体结构152

一、继承153

二、创新156

中篇 正名的义理163

第四章 名言域:名何以把握实?163

第一节 概念知识与名言知识164

一、名的两种旨趣164

二、名的构造理论170

三、两种知识体系177

第二节 名的先天性与后天性181

一、以象解名的思路183

二、命名的根据在象186

三、通过象来认识名189

第三节 通感在命名中的作用194

一、通感的提出与内涵195

二、通感中的时空因素201

三、儒家知识何以可能204

第五章 名分域:人为何遵循名?211

第一节 政治名分212

一、正名的政治内涵212

二、政与德的分与合216

三、为政以德的实质219

四、儒家政治的未来223

第二节 伦理名分227

一、顾名而思义227

二、通感与感通232

三、通感与良心237

第六章 名声域:我如何看待名?243

第一节 爱名之心244

一、名声与自我244

二、通感与不朽246

第二节 圣人之权249

一、名教本义249

二、性三品论253

第三节 超越有名257

一、名出于人257

二、知我其天261

下篇 正名的流变267

第七章 名辩思潮中的正名267

第一节 诸子的起源268

一、诸子起源的五种成说268

二、诸子起源成说之检讨274

三、诸子发生的名学视角277

第二节 无名的路向281

一、老子论无名281

二、庄子论无名285

第三节 正名的路向287

一、孟子与正心287

二、荀子与制名292

第四节 实名的路向296

一、墨子的取实予名296

二、后期墨家与名家303

第五节 形名的路向306

一、黄老论形名307

二、法家论形名309

第八章 经学视野中的正名313

第一节 汉代名教的确立与衰落314

一、汉初儒术的登场314

二、汉代名教的定型318

三、名教观念的破裂321

第二节 魏晋时代的名教大反省325

一、名教出于自然说325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327

三、名教自然将无同329

第三节 三教融合中的名教新解332

一、自然主义的收获和困境332

二、佛教的兴起与名教新解336

第四节 宋明道学与名教的复归344

一、儒家正名思路的转变344

二、名教与心学理学之分348

第五节 走出中世纪与名教退场352

一、新义理学对道学的批评352

二、西学东渐与名教的退场357

三、公民格局中的名教问题360

第九章 西学背景中的正名364

第一节 正名说与柏拉图主义364

一、引入柏拉图主义364

二、反思柏拉图主义369

三、超越柏拉图主义372

第二节 正名与新名学的前景375

一、新名学的研究375

二、新名学的前景380

征引文献384

一、古籍384

二、专著387

三、论文393

跋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