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
  • 梁工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华书局
  • ISBN:710105494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圣经-研究;比较文学-东方国家、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圣经与东西方文学1

第一节 圣经在东西方的传播1

一、圣经传播与基督教海外传教运动2

二、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到当代西方语言译本3

三、圣经在亚非地区的流传6

四、圣经公会对传播圣经的推动作用9

第二节 圣经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10

一、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11

二、圣经对东方文学的影响15

第三节 圣经的文化品质21

一、作为神学—伦理学典籍的圣经22

二、作为史学典籍的圣经25

三、作为文学典籍的圣经28

第四节 圣经研究的当代意义33

一、圣经文化撷英33

二、圣经阅读与终极关注37

三、国内圣经文学及其与东西方文学关系研究41

结语43

第二章 《论语》与《摩西五经》比较研究46

第一节 本章关注的核心问题及立场47

一、儒学和犹太教、基督教同为宗教: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平台47

二、两种宗教经典的内在心理机制50

三、文学的视角51

四、阐释的必要、危机及界限52

第二节 “天”与“上帝”涵义辨析55

一、“天”和“上帝”的涵义56

二、性相近、习相远之特点58

第三节 “仁”之根与“戒律”之本62

一、“仁”与“律法”的涵义及特征63

二、“天”—“仁”与“上帝”—“律法”73

第四节 “君子”与“义人”77

一、“君子”概念77

二、“义人”概念80

三、“君子”与“义人”的关系82

第五节 生活方式的同与异88

一、“本乎情”与“本乎理”89

二、诗意的与圣洁的93

三、人性的修补:内省和忏悔96

结语98

第三章 旧约次经、伪经叙事文学研究102

第一节 叙事艺术的退化104

一、神迹——叙事的动力105

二、人物——深度的丧失114

三、诗体——表意的焦虑121

四、修辞——身体的遮蔽130

第二节 小说文化的兴起135

一、未完结的现时138

二、重复与虚构145

三、细节与描写156

四、内宇宙的开掘162

第三节 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168

一、身份的焦虑——自我与他者168

二、新时代的裂缝173

三、作为重构的建构177

结语186

第四章 莫尔的《乌托邦》与基督教思想190

第一节 文本探源:《乌托邦》与圣经原型191

一、《乌托邦》中的圣经意象191

二、《乌托邦》中的圣经原型人物193

三、《乌托邦》与圣经话语196

第二节 思想探源:基督教传统观念中的《乌托邦》198

一、《乌托邦》中的先知精神与思想198

二、《乌托邦》中的天国思想203

三、《乌托邦》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209

第三节 时代精神探源:莫尔与基督教人文主义213

一、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人文主义215

二、基督教人文主义在英国的产生217

三、莫尔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218

第四节 莫尔的宗教观224

一、莫尔的人观和上帝观224

二、莫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理解231

三、莫尔的自由意志论235

结语240

第五章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历史类型学研究242

第一节 社会历史条件244

第二节 游历并朝圣的叙事模式248

第三节 赎罪的心路历程255

第四节 批判精神260

第五节 天国思想266

结语273

第六章 拜伦与基督教文化278

第一节 拜伦对基督教文化的继承280

一、对圣经内容的借鉴280

二、对基督教历史事件、仪式和教会的描述282

三、对一些教义的内在认同286

第二节 拜伦对基督教文化的反叛291

一、对圣经内容的反叛性运用292

二、对教会、教士和基督徒的讽刺批判295

三、对基督教教义的反驳299

第三节 拜伦的基督教观302

一、上帝观303

二、恶魔观307

三、伊甸园观念311

四、拜伦的基督教信仰314

第四节 寻根探源317

一、社会思潮的影响317

二、母亲的影响318

三、女仆的影响319

四、学校和教堂教育的影响320

五、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321

结语323

第七章 梁发的《劝世良言》与圣经327

第一节 文本探源:《劝世良言》之于圣经330

一、内容和文体形式330

二、与圣经之联系335

三、与圣经之区别339

第二节 观念阐释:《劝世良言》与圣经的内在联系342

一、上帝观343

二、罪性论353

三、救赎论359

四、末世论363

第三节 理论勘探:阐释学视野下的梁发释经368

一、梁发作为阐释者369

二、阐释过程——视域的融合373

三、阐释的实质——问题与对话377

四、阐释的双重意义379

结语381

第八章 芥川龙之介的“切支丹物”研究384

第一节 芥川“切支丹物”文本解析386

一、芥川“切支丹物”总特征386

二、文化初识——纯朴的异国情趣388

三、宗教嘲讽——辩证的二元视角391

四、教理认知——深刻的理性思索396

五、精神抵制——痛苦的传统固守402

六、基督重寻——孤独的心灵之旅408

第二节 芥川“切支丹物”理论探索411

一、启示——苦闷的象征411

二、超验——诗性的美学415

结语419

第九章 早期创造社与基督教文化422

第一节 作家经历追踪422

第二节 文本关联检索428

第三节 内在观念考辨432

第四节 风格特征扫描442

结语445

引用文献447

后记4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