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ADCSC软件系统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治宝,韩京清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5159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CADCSC软件系统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1
绪论1
第一篇CADCSC总体系统7
第一章 CADCSC的命令系统7
1.1.1 CADCSC的子系统先导命令7
1.1.2命令行组与可调量8
1.1.3宏命令19
第二章 CADCSC的操作(一)——工作模式23
1.2.1 CADCSC的启动与四种工作模式23
1.2.2 工作模式的选择26
第三章 CADCSC的操作(二)——非宏模式27
1.3.1非宏模式操作27
1.3.2选单模式输入命令行组33
1.3.3子命令运行与可调量输入45
1.3.4选单模式输入系统结构48
1.3.5命令模式输入命令行组54
1.3.6友好选单模式输入命令行组55
第四章 CADCSC的操作(三)—宏模式56
1.4.1宏模式操作环境56
1.4.2 File操作57
1.4.3 Edit操作60
1.4.4 Run操作61
1.4.5 Option操作62
第五章 出错和提示信息68
1.5.1 出错信息及其处理68
1.5.2提示信息69
第二篇 系统建模与辨识子系统SSMDID71
第一章 单变量线性确定系统辨识LD74
2.1.1 LD的命令行组74
2.1.2 LD的输入数据75
2.1.3 1D的输出数据75
2.1.4 LD的可调量76
2.1.5 LD的例题76
第二章 单变量线性随机系统辨识LR79
2.2.1 LR的命令行组79
2.2.2 LR的输入数据79
2.2.3 LR的输出数据80
2.2.4 LR的可调量80
2.3.3 SI的输出数据81
2.3.2 SI的输入数据81
2.3.1 SI的命令行组81
第三章单变量线性系统阶与参数辨识SI81
2.3.4 S1的可调量83
第四章多变量线性确定系统辨识MI84
2.4.1 MI的命令行组84
2.4.2 MI的输入数据84
2.4.3 MI的输出数据85
2.4.4 MI的可调量86
第五章双线性系统辨识BI87
2.5.1 BI的命令行组87
2.5.2 BI的输入数据87
2.5.3 BI的输出数据87
2.5.4 BI的可调量88
2.6.3 PR的输出数据89
2.6.2 PR的输入数据89
第六章 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辨识PR89
2.6.1 PR的命令行组89
2.6.4 PR的可调量90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辨识NI92
2.7.1 NI的命令行组92
2.7.2 NI的输入数据92
2.7.3 NI的输出数据93
2.7.4 NI的可调量94
2.7.5 N1的例题94
第八章 多变量线性随机系统辨识MR96
2.8.1 MR的命令行组96
2.8.2 MR的输入数据96
2.8.4 MR的可调量97
2.8.3 MR的输出数据97
第九章 未知结构的非线性系统辨识NN98
2.9.1 NN的命令行组98
2.9.2 NN的输入数据98
2.9.3 NN的输出数据98
2.9.4 NN的可调量99
第三篇 时间序列分析、建模与预报子系统CSTSMP100
第一章 序列仿真与预处理MG100
3.1.1MG的命令行组100
3.1.2 MG的输入数据101
3.1.3 MG的输出数据101
3.1.4 MG的可调量102
3.1.5 MG的例题103
3.2.2 AR的输入数据104
3.2.1 AR的命令行组104
第二章 自回归模型建模AR104
3.2.3 AR的输出数据105
3.2.4 AR的可调量105
第三章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建模AM106
3.3.1 AM的命令行组106
3.3.2 AM的输入数据106
3.3.3 AM的输出数据107
3.3.4 AM的可调量107
第四章 门限自回归模型建模TA109
3.4.1 TA的命令行组109
3.4.2 TA的输入数据109
3.4.3 TA的输出数据109
3.4.4 TA的可调量110
第五章模型预报FC112
3.5.1 FC的命令行组112
3.5.2 FC的输入数据112
3.5.3 FC的输出数据113
3.5.4 FC的可调量113
第四篇 自适应与多层递阶预报子系统AMLROP114
第一章 线性系统多层递阶自适应预报LM114
4.1.1 LM的命令行组114
4.1.2 LM的输入数据115
4.1.3 LM的输出数据116
4.1.4 LM的可调量116
4.1.5 LM的例题116
4.2.1 NM的命令行组120
4.2.2 NM的输入数据120
第二章 非线性系统多层递阶自适应预报NM120
4.2.3 NM的输出数据122
4.2.4 NM的可调量122
第三章 多变量多步自校正预报ST123
4.3.1 ST的命令行组123
4.3.2 ST的输入数据124
4.3.3 ST的输出数据125
4.3.4 ST的可调量125
4.3.5 ST的例题125
第四章 自适应滤波与预报AF131
4.4.1 AF的命令行组131
4.4.2 AF的输入数据132
4.4.4 AF的可调量134
4.4.3 AF的输出数据134
第五篇 模型处理子系统SSMDPR136
第一章 连续状态方程的离散化DC136
5.1.1 DC的命令行组136
5.1.2 DC的输入数据137
5.1.3 DC的输出数据137
5.1.4 DC的可调量137
5.1.5 DC的例题137
第二章 由状态方程转换成传递函数阵CT140
5.2.1 CT的命令行组140
5.2.2 CT的输入数据140
5.2.3 CT的输出数据140
5.2.4 CT的可调量141
5.3.4 TS的可调量142
5.3.3 TS的输出数据142
5.3.1 TS的命令行组142
5.3.2 TS的输入数据142
第三章 将传递函数阵转化为状态方程TS142
第四章 多项式矩阵化为状态方程PR143
5.4.1 PR的命令行组143
5.4.2 PR的输入数据143
5.4.3 PR的输出数据144
5.4.4 PR的可调量144
第六篇单变量自校正控制子系统SSSVSC145
第一章模型转换MT146
6.1.1 MT的命令行组146
6.1.2 MT的输入数据146
6.1.3 MT的输出数据147
6.1.4 MT的可调量147
6.1.5 MT的例题148
第二章 系统分析SA149
6.2.1 SA的命令行组149
6.2.2 SA的输入数据149
6.2.3 SA的输出数据150
6.2.4 SA的可调量150
6.2.5 SA的例题150
第三章 自校正控制器设计SD152
6.3.1 SD的命令行组152
6.3.2 SD的输入数据153
6.3.3 SD的输出数据154
6.3.4 SD的可调量154
6.3.5 SD的例题155
6.4.2 OD的输入数据158
第四章 最优控制器设计OD158
6.4.1 OD的命令行组158
6.4.3 OD的输出数据159
6.4.4 OD的可调量160
6.4.5 OD的例题160
第七篇 多变量自校正控制子系统SSMVSC162
第一章 系统分析AN165
7.1.1 AN的命令行组165
7.1.2 AN的输入数据165
7.1.3 AN的输出数据166
7.1.4 AN的可调量166
7.1.5 AN的例题166
7.2.1 MV的命令行组169
7.2.2 MV的输入数据169
第二章 最小方差调节器MV169
7.2.3 MV的输出数据170
7.2.4 MV的可调量170
7.2.5 MV的例题170
第三章 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GM174
7.3.1 GM的命令行组174
7.3.2 GM的输入数据174
7.3.3 GM的输出数据175
7.3.4 GM的可调量175
第四章极点配置调节器PA176
7.4.1 PA的命令行组176
7.4.2 PA的输入数据176
7.4.3 PA的输出数据177
7.4.4 PA的可调量177
7.5.4 MP的可调量178
7.5.3 MP的输出数据178
第五章最小方差极点配置控制器MP178
7.5.2 MP的输入数据178
7.5.1 MP的命令行组178
第六章 时延补偿极点配置控制器DP179
7.6.1 DP的命令行组179
7.6.2 DP的输入数据179
7.6.3 DP的输出数据179
7.6.4 DP的可调量179
第八篇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子系统SSMRAC180
第一章 单参量受扰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SS180
8.1.1 SS的命令行组180
8.1.2 SS的输入数据181
8.1.3 SS的输出数据183
8.1.4 SS的可调量184
8.1.5 SS的例题186
第九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分析与设计子系统SISOAD188
第一章 系统分析SA188
9.1.1 SA的命令行组188
9.1.2 SA的输入数据188
9.1.3 SA的输出数据189
9.1.4 SA的可调量191
9.1.5 SA的例题191
第二章 单输入单输出连续控制系统设计SD193
9.2.1 SD的命令行组193
9.2.2 SD的输入数据193
9.2.3 SD的输出数据193
9.2.5 SD的例题195
9.2.4 SD的可调量195
第三章 基于对象传递函数描述的数字随动系统设计GS197
9.3.1 GS的命令行组197
9.3.2 GS的输入数据197
9.3.3 GS的输出数据198
9.3.4 GS的可调量198
9.3.5 GS的例题199
第四章 基于对象阶跃响应数据描述的数字随动系统设计SR201
9.4.1 SR的命令行组201
9.4.2 SR的输入数据201
9.4.3 SR的输出数据202
9.4.4 SR的可调量203
9.5.2 MT的输入数据204
第五章 单输入单输出连续控制系统模型变换MT204
9.5.1 MT的命令行组204
9.5.3 MT的输出数据205
9.5.4 MT的可调量206
第六章 状态方程离散化/连续化CD207
9.6.1 CD的命令行组207
9.6.2 CD的输入数据207
9.6.3 CD的输出数据208
9.6.4 CD的可调量208
第十篇 多变量系统的状态空间方法子系统SSSTSP209
第一章 标准型转换CF209
10.1.1 CF的命令行组209
10.1.3 CF的输出数据210
10.1.2 CF的输入数据210
10.1.4 CF的可调量211
第二章 系统分析SA212
10.2.1 SA的命令行组212
10.2.2 SA的输入数据212
10.2.3 SA的输出数据213
10.2.4 SA的可调量214
第三章 状态观测器设计OD215
10.3.1 OD的命令行组215
10.3.2 OD的输入数据215
10.3.3 OD的输出数据216
10.3.4 OD的可调量216
10.4.2 LQ的输入数据217
10.4.1 LQ的命令行组217
第四章 LQ和LQG设计LQ217
10.4.3 LQ的输出数据218
10.4.4 LQ的可调量219
第五章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SF220
10.5.1 SF的命令行组220
10.5.2 SF的输入数据220
10.5.3 SF的输出数据220
10.5.4 SF的可调量221
第六章 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OF222
10.6.1 OF的命令行组222
10.6.2 OF的输入数据222
10.6.3 OF的输出数据222
10.6.4 OF的可调量223
10.7.2 DC的输入数据224
10.7.3 DC的输出数据224
第七章 解耦控制器设计DC224
10.7.1 DC的命令行组224
10.7.4 DC的可调量225
第十一篇 奇异摄动线性控制子系统SSSPLC226
第一章 系统性能分析AS226
11.1.1 AS的命令行组226
11.1.2 AS的输入数据227
11.1.3 AS的输出数据227
11.1.4 AS的可调量229
11.1.5 AS的例题229
11.2.2 FB的输入数据232
11.2.3 FB的输出数据232
11.2.1 FB的命令行组232
第二章 系统极点配置及状态观察器设计FB232
11.2.4 FB的可调量234
第三章 系统调节器设计SR235
11.3.1 SR的命令行组235
11.3.2 SR的输入数据235
11.3.3 SR的输出数据235
11.3.4 SR的可调量236
第十二篇 多变量频域方法设计子系统SSMFDM237
第一章 正奈氏阵列法DN239
12.1.1 DN的命令行组239
12.1.2 DN的输入数据240
12.1.3 DN的输出数据241
12.1.4 DN的可调量242
12.1.5 DN的例题243
12.2.1 IN的命令行组245
第二章逆奈氏阵列法IN245
12.2.2 1N的输入数据246
12.2.3 IN的输出数据246
12.2.4 IN的可调量246
第三章 特征轨迹法CL247
12.3.1 CL的命令行组247
12.3.2 CL的输入数据248
12.3.3 CL的输出数据249
12.3.4 CL的可调量249
第四章时域仿真SI251
12.4.1 SI的命令行组251
12.4.2 SI的输入数据252
12.4.3 SI的输出数据252
12.4.4 SI的可调量252
第五章附录254
第十三篇 多变量系统的多项式阵方法子系统SSPLMT257
第一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一)SS257
13.1.1 SS的命令行组257
13.1.2 SS的输入数据258
13.1.3 SS的输出数据259
13.1.4SS的可调量260
13.1.5 SS的例题261
第二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二)SA263
13.2.1 SA的命令行组263
13.2.2 SA的输入数据264
13.2.3 SA的输出数据264
13.2.4 SA的可调量265
第三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三)SF266
13.3.1 SF的命令行组266
13.3.3 SF的输出数据267
13.3.2 SF的输入数据267
13.3.4 SF的可调量268
第四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四)SD269
13.4.1 SD的命令行组269
13.4.2 SD的输入数据270
13.4.3 SD的输出数据271
13.4.4 SD的可调量271
第五章SIM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SM272
13.5.1 SM的命令行组272
13.5.2 SM的输入数据273
13.5.3 SM的输出数据273
13.5.4 SM的可调量274
第六章M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MS275
13.6.1 MS的命令行组275
13.6.2 MS的输入数据276
13.6.3 MS的输出数据277
13.6.4 MS的可调量277
第七章MIM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一)MM278
13.7.1 MM的命令行组278
13.7.2 MM的输入数据279
13.7.3 MM的输出数据280
13.7.4 MM的可调量281
第八章 MIM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二)MD282
13.8.1 MD的命令行组282
13.8.2 MD的输入数据283
13.8.3 MD的输出数据284
13.8.4 MD的可调量285
第十四篇 非线性控制子系统SSNLCT286
14.1.2 OC的输入数据288
第一章 最优控制OC288
14.1.1 OC的命令行组288
14.1.3 OC的输出数据289
14.1.4 OC的可调量290
14.1.5 OC的例题290
第二章 非线性系统的直接方法DM292
14.2.1 DM的命令行组292
14.2.2 DM的输入数据292
14.2.3 DM的输出数据293
14.2.4 DM的可调量294
第十五篇 控制系统仿真子系统SSOCSS296
第一章线性系统仿真SL296
15.1.1 SL的命令行组296
15.1.2 SL的输入数据297
15.1.3 SL的输出数据298
15.1.4 SL的可调量299
15.1.5 SL的例题299
第二章 非线性系统仿真SE302
15.2.1 SE的命令行组302
15.2.2 SE的输入数据302
15.2.3 SE的输出数据302
15.2.4 SE的可调量303
第三章 系统结构图仿真SB304
15.3.1 SB的命令行组304
15.3.2 SB的输入数据304
15.3.3 SB的输出数据305
15.3.4 SB的可调量305
16.1.2 RC的输入数据309
16.1.1 RC的命令行组309
第十六篇 绘图子系统SSPLOT309
第一章 绘制响应曲线RC309
16.1.3 RC的输出数据310
16.1.4 RC的可调量310
第二章 绘制幅频特性图BD311
16.2.1 BD的命令行组311
16.2.2 BD的输入数据311
16.2.3 BD的输出数据311
16.2.4 BD的可调量311
16.3.3 GG的输出数据312
16.3.4 GG的可调量312
16.3.5 GG的例题312
16.3.2 GG的输入数据312
16.3.1 GG的命令行组312
第三章 绘制格西高林带GG312
第十七篇 随机数据处理子系统SSRDPR314
第一章 多种分布的随机数据仿真FS314
17.1.1 FS的命令行组314
17.1.2 FS的输入数据315
17.1.3 FS的输出数据315
17.1.4 FS的可调量315
17.1.5 FS的例题316
第二章 ARMA序列仿真AM318
17.2.1 AM的命令行组318
17.2.2 AM的输入数据318
17.2.3 AM的输出数据318
17.2.4 AM的可调量319
17.3.2 DA的输入数据320
第三章 随机数据预处理DA320
17.3.1 DA的命令行组320
17.3.3 DA的输出数据321
17.3.4 DA的可调量321
第四章假设检验HT322
17.4.1 HT的命令行组322
17.4.2 HT的输入数据322
17.4.3 HT的输出数据323
17.4.4 HT的可调量323
第五章 计算随机数据统计特征CF324
17.5.1 CF的命令行组324
17.5.2 CF的输入数据324
17.5.4 CF的可调量325
17.5.3 CF的输出数据325
第六章 快速傅氏变换及谱分析FF326
17.6.1 FF的命令行组326
17.6.2 FF的输入数据326
17.6.3 FF的输出数据327
17.6.4 FF的可调量327
第七章 多项式趋势提取与野点剔除SF328
17.7.1 SF的命令行组328
17.7.2 SF的输入数据328
17.7.3 SF的输出数据329
17.7.4 SF的可调量329
参考文献330
后记331
热门推荐
- 923041.html
- 1667387.html
- 2369062.html
- 2070496.html
- 481000.html
- 132237.html
- 3115034.html
- 737265.html
- 1146609.html
- 2630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8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9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7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1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0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