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航空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赵维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49226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航空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航空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航空法定义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节 航空法的主要特征2
一、国际性2
二、囊括公法与私法4
三、民用航空的平时法4
四、航空法的独立性5
一、多边国际公约6
三、航空器的国籍6
第三节 航空法的渊源6
二、双边协定8
三、国内法及法院判例8
四、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习惯国际法9
五、其他10
第四节 航空法发展简史11
一、国际航空立法的活跃时期12
二、不断成熟与完善时期15
(一)芝加哥会议15
(二)航空私法规则的完善16
(三)航空刑法的形成18
第二章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20
第一节 领空主权20
一、早期的争论20
二、领空的边界23
(一)平面边界23
(二)垂直边界25
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与人类生命安全26
(一)击落偏航入一国领空的民用飞机事件27
(二)禁止对民用飞机使用武力的习惯国际法的争议29
(三)对KE007航班事件作出的反应31
(四)芝加哥公约第三分条32
第二节 五种“航空自由”或权利35
一、五种自由(权利)的定义36
二、航空管理体制38
三、飞行自由与航空运输权39
第三节 新的“航空自由”论41
一、双边航空协定中的“自由”因素42
二、美国的“放松管理”政策43
三、新“航空自由”论43
第三章 1944年芝加哥公约47
第一节 主权原则48
一、飞入或飞经别国上空的规则48
二、国内运载权50
三、不得妨害本国安全的规则52
(一)空中禁区52
(二)暂禁飞行53
(三)其他54
四、遵守当地法律的规则55
五、其他56
第二节 航空器及其国籍原则57
一、航空器定义57
二、国家航空器58
(一)登记与所有权61
(二)只许有一个国籍62
(三)联合经营64
(四)国籍与管辖权65
四、民用航空器应具备的条件66
第三节 统一规则与方便航行68
一、遵守国际统一标准的原则69
二、无差别对待原则71
三、便利空中航行的措施72
四、不订立与公约相抵触的协议74
第四节 航空事故调查74
一、公约第二十六条75
二、《附件13》的主要内容76
(一)定义与目的76
(二)进行调查的机构与调查报告77
(三)有关记录与资料的外泄问题78
三、主要矛盾与争论79
第五节 遇难救助79
一、搜寻、帮助与救援80
二、国际义务81
三、搜寻援救区81
四、补偿与报酬82
第六节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82
一、宗旨和性质83
二、会员资格84
四、理事会85
三、大会85
(一)准立法权86
(二)准司法权86
(三)管理权88
五、秘书处89
六、各种专门委员会89
(一)空中航行委员会89
(二)航空运输委员会89
(三)法律委员会90
一、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91
二、包机的国际组织91
第七节 其他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91
三、航空机组人员协会国际联合会(IFALPA)92
四、区域性组织92
(一)欧洲民用航空会议(ECAC)92
(二)与欧洲民航会议的性质类似的地区性组织93
第四章 国际航空运输管理的双边体制94
第一节 双边协定的内容和芝加哥标准格式96
一、营运权的含义96
二、航路或市场97
三、1944年芝加哥标准格式99
四、辅助性权利条款101
(一)对航空公司的指定与认可101
(三)技术服务及其收费103
(二)遵守当地法律和规章103
(四)免纳关税的项目104
(五)互相承认适航证和人员执照104
(六)遇难救助和失事调查105
(七)其他105
第二节 百慕大协定106
一、运费价格条款108
二、运力条款110
三、确定运力的“参照架构”112
四、载运量的主要与次要标准114
五、全货运航班116
六、改换机型问题117
七、第二个百慕大协定119
八、共用(航班)号码(code-sharing)121
第三节 事先确定运力的模式123
一、事先确定式的理论基础123
二、秘密换文与合营安排124
三、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条款126
第四节 美国“放松管理”政策与自由式协定127
一、传统民航体制127
二、“放松管理”新政策的出笼128
三、把“放松管理”政策推向国际130
四、自由式协定的基本特征131
五、对自由式的评论134
第五节 航空运输自由化与GATS136
第一节 定期与不定期航班141
第五章 不定期航班与包机141
一、国际民航组织1952年的定义142
二、多边协定143
三、包机的法律地位145
第二节 包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145
一、初期阶段——社团包机145
二、大发展时期——各种非社团形式149
(一)欧洲的突破149
(二)美国松绑的缓慢进程151
三、其他标准和名称154
第三节 与定期航班的激烈竞争155
一、国际航协(IATA)票价的多元化155
二、莱克尔案158
三、誓不两立的对峙160
第四节 包机的国际管理160
一、包机与定期航班管理的异同161
二、保护本国航空公司163
三、双边解决的试探165
四、自由式协定与始发地国原则166
五、合理的管理方案168
第六章 国际航空运费体制169
第一节 国际航协与多边运费体制170
一、国际航协简介170
二、国际航协多边体制的优点173
三、国际航协的营运会议175
第二节 美国与国际航协的冲突177
一、美国对国际航协营运会议机制的批准177
二、固定价格与反托拉斯法178
三、国际航协是否卡特尔180
四、钱德勒危机182
第三节 国际航协运费体制的改革184
一、与包机的竞争引起的票价战184
二、美国1978年“陈情令”186
三、国际航协机制的重大修改187
第四节 现状:三种模式189
一、引入竞争机制的必要性193
第五节 几点评论193
二、对竞争设置不同层次的节制195
三、“合理幅度”制应予肯定195
四、多边协调机制的保留196
第七章 华沙公约及其修订文件198
第一节 绪论198
第二节 1929年华沙公约201
一、运输凭证202
二、责任制度202
(一)推定过失责任制202
(二)限制承运人的责任203
(三)在两种特定条件下承运人的责任没有限制204
四、公约的适用范围205
三、管辖法院和诉讼时限205
第三节 1955年海牙议定书206
第四节 1961年瓜达拉哈拉公约211
第五节 1966年蒙特利尔(暂对)协议213
第六节 国际航协的共同条件218
第七节 1971年危地马拉议定书220
第八节 1975年四个蒙特利尔议定书224
一、第1、2、3号附加议定书226
二、第3号附加议定书的专门程序条款227
三、第4号蒙特利尔议定书227
第九节 华沙体制九个文件并存引起的问题231
第十节 全新公约的诞生233
一、对运输凭证规则的改动234
二、对客货运均采取严格责任制度235
三、增加了所谓“第五种管辖权”235
第八章 华沙公约的适用范围及其责任制度237
第一节 适用范围237
一、“国际运输”237
(一)取酬的人员与货物运输239
(二)缔约国240
(三)出发地、目的地与约定经停地点240
(四)连续运输242
(五)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243
二、公约不适用的几种特殊情况243
三、承运人和用户及各种代理人245
(一)连续承运人245
(二)包机中的承运人247
(三)承运人的“受雇人与代理人”249
(四)旅行社(Travelagcncies)250
(五)航空货运发送人(Airforwardcr)251
(六)搬运及装卸人(Handling[transfer]agcnts)252
第二节 推定过失责任制252
一、过失责任与完全责任254
二、运输合同与侵权行为255
三、免责条款260
(一)“一切必要措施”的含义261
(二)各国法院的不同解释264
(三)不可抗力与意外危险265
(五)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新提法266
(四)关于第二十条第二款266
四、受害人过失267
(一)普通法中的“受害人过失”267
(二)最常见的案例268
(三)分久必合的趋势268
(四)完全责任制下的“受害人过失”269
第三节 责任限制原则271
一、限制责任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72
二、反对“农夫补贴国王”275
三、责任限额的多元化276
四、黄金限额的折算278
(一)学者的两种论点278
(二)各国法院的不同选择280
(三)公然拒不执行华沙限额的个案例282
(四)以特别提款权作货币单位283
五、关于诉讼费用284
第四节 有意或不顾后果不良行为285
一、立法难题285
二、海牙议定书的修订287
三、普通法系法院的解释290
四、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294
五、殊途同归的孪生案例298
第五节 严格责任制与航空运输规则的现代化300
一、日本航空的冲击波301
二、国际航协(IATA)的IIA/MIA301
三、华沙体制存废之争303
四、新的严格责任制306
第九章 客货运责任规则307
第一节 运输凭证307
一、飞机票的法律地位308
二、制裁规则310
三、飞机票的“交给”与说明项312
(一)交给谁与“推定交给”312
(二)“及时交给”313
(三)“充分交给”——里西案314
(四)正本清源的“陈诉KAL案”315
四、新公约的新规定316
(一)定义318
一、关于“事故”318
第二节 客运责任的范围318
(二)塞克斯案319
(三)举证责任320
二、“登机或下机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321
(一)立法历史321
(二)位置标准322
(三)“三重标准”论323
三、对劫机的适用325
四、“其他人身伤害”326
五、新第17条的表述328
第三节 航空货运责任规则328
(一)责任限制问题329
一、客货运输规则的异同329
(二)免责条款330
(三)当事人不同331
二、航空运货单332
(一)货物的重量、数量与体积333
(二)“推定通知”334
(三)新公约的规则336
(四)申明价值337
(五)制裁规则的“免除与限制责任规定”338
三、承运人与托运人、收货人的权利义务关系339
四、货运责任范围340
(一)毁灭、遗失与损坏340
(二)航空运输期间341
(三)关于第十八条第三款343
五、货运索赔期限344
(一)几个词的含义345
(二)损坏与部分遗失346
(三)适用第二十六条的排除347
(四)IATA的遗失通知期限347
六、行李运输348
第四节 延误349
一、定义349
二、IATA合同条件351
三、撤销或未履行合同352
一、立法意图354
第五节 管辖权与法院354
二、对“地”的不同解释355
三、目的地法院359
四、营业机构设在地法院360
五、承运人住所地与主要营业地法院362
六、第五种管辖权363
第六节 诉讼时限365
一、立法原旨365
二、法国司法界的争论366
三、美国法院的论点369
四、期限的计算方法371
第十章 其他方面的赔偿责任373
(一)经营人的概念374
一、适用范围374
第一节 1952年罗马公约374
(二)“飞行中的航空器”的直接损害376
(三)公约不适用的其他特殊情况377
二、责任体制377
(一)行为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378
(二)免责条款378
(三)责任限制379
(四)不限制责任的情况381
三、责任担保382
(一)对索赔保险的标准382
(二)担保人的权利383
(一)管辖法院384
(三)担保额的优先使用384
四、诉讼程序规则384
(二)诉讼时效385
(三)判决的执行385
五、对罗马公约的评价387
第二节 飞机制造人的责任388
一、严格责任制389
二、耐撞性(Crashworthiness)392
三、统一规则的前景393
第三节 国家的责任394
一、政府检测人员的责任395
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责任396
第四节 保险人的责任398
一、历史回顾399
二、保险种类400
(一)光机险400
(二)责任险402
(三)飞行人员险403
三、劫持飞机403
第五节 噪音污染404
第六节 高科技引起的新问题405
第十一章 对飞机的权利407
第一节 日内瓦公约407
一、解决法律冲突的规范407
二、飞机登记国的法律为准据法408
四、保护债权人利益409
三、只适用于作国际运输的飞机409
第二节 登记与记录411
第三节 抵押权的设立方式413
第四节 优先请求权413
第五节 扣押与拍卖415
第六节 零件416
第七节 租赁417
第十二章 航空刑法419
第一节 绪论419
第二节 1963年东京公约420
一、缘起420
二、航空器登记国管辖权423
三、并行管辖体制427
(一)“犯罪”与“行为”432
四、公约的适用范围432
(二)时间433
(三)地域范围433
五、其他434
第三节 航空器机长的权力435
一、机长的法律地位435
二、东京公约规定的治安权力437
三、对机长行使职权的保护440
四、降落地国的权力与责任442
(一)降落地国的法律地位442
(二)公约赋予的权力443
(四)处理问题的三种选择444
(三)机长的义务444
第四节 1970年海牙公约445
一、劫机犯罪的定义447
(一)关于罪名447
(二)关于劫机的“第三种方式”448
(三)“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449
(四)关于重罪449
二、“或引渡或起诉”原则449
(一)拉丁格言“或引渡或起诉”450
(二)庇护权451
(三)海牙公约的司法程序规则453
(四)“或引渡”问题454
(五)“或起诉”问题458
三、管辖权问题462
四、公约的适用范围465
第五节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466
一、犯罪定义467
(一)“使用中”的航空器468
(二)必须是危害民航安全469
(三)“非法地故意地”犯罪470
(四)对各项犯罪的表述471
(五)1988年蒙特制尔议定书472
二、适用范围及有关管辖权473
第六节 制裁与预防475
(一)美国的“制裁公约”方案476
一、“制裁公约”的流产476
(二)几个法律问题的争论477
(三)“制裁公约”的流产478
二、西方七国首脑的三次联合声明479
三、预防措施480
(一)ICAO的措施480
(二)机场安全检查481
(三)机场与机上警卫481
(四)强化预防立法481
本书附录说明483
附录一:国际民用航空公约485
附录二:新旧华沙体制文件对照表517
附录三:有关航空安全的四个文件559
热门推荐
- 754499.html
- 1911006.html
- 1043513.html
- 143604.html
- 1466080.html
- 2421653.html
- 1709475.html
- 2029275.html
- 66612.html
- 3396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7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9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3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9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3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9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3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