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潮澎湃 1921-1927【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大潮澎湃 1921-1927
  • 苏志宏著;许明,马驰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9388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史-1921~192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潮澎湃 1921-192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我爱这土地——爱国主义与1920年代的革命文化活动1

第一章 以唤醒国民为目的——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转型1

第一节 话剧——中国20世纪革命文艺活动的主要形式2

一、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转向3

二、传统戏剧形式已经不适合中国戏剧现代性转向的要求4

三、话剧是国民教育和动员的工具5

第二节 反映现实革命的“文明戏”——广场宣传与20世纪初的新剧运动8

一、“文明戏”或“新剧”的成形——春柳社9

二、春阳社10

三、新剧同志会与进化团11

四、艺术审美性、宣传功能性与市场价值的张力——关于新剧改革的历史反思12

第三节 “问题剧”、“爱美剧”与“普罗剧”14

一、批判与引进14

二、“戏剧改良”与“问题剧”16

三、“爱美剧”运动与中共早期的戏剧宣传活动18

四、田汉的“南国”戏剧运动与“普罗剧”27

第二章 从多元化发展到“左翼”电影——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掠影32

第一节 国民意识与商机——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格局36

一、救亡、启蒙和市场36

二、1920年代中国电影业的基本状况37

三、电影与国民意识38

四、国民性与市场价值42

第二节 从滑稽短片到故事片(1921—1927)44

一、滑稽短片——中国电影的初创阶段44

二、《阎瑞生》的启示47

三、“营业主义加上一点良心”——默片时代的国产故事片50

第三节 民族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性想象56

一、群体的娜拉——20年代的女影星56

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想象——黎民伟与20年代的纪录片63

三、市场的困境与民族主义的突围——从武侠片、神怪片到“左翼”电影67

第三章 个性解放、平民教育和文化认同——20世纪20年代启蒙思潮的多元景观及其基本趋势77

第一节 国民责任、民粹主义和阶级意识——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走向78

一、国民责任78

二、民粹主义81

三、阶级意识86

第二节 个性尊严与改造社会——以“呜呼苏梅”事件为视角90

一、关于“五四早期共识”及其边缘化问题90

二、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94

三、“呜呼苏梅”事件97

四、以人道主义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关于“呜呼苏梅”事件的思考100

五、两种不同的个人权利的启蒙观106

六、民主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110

第三节 民族认同与启蒙思潮的转向——1920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115

一、民族危机与中国现代文化教育115

二、20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117

三、“平民教育”与国民素质121

四、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和思想的反思与评价131

第四章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134

第一节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入发展135

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135

二、反对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深入发展139

三、“文化侵略”、文化领导权与民族文化认同144

第二节 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形成看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149

一、五四运动以来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有目的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全国性群众运动149

二、中共早期组织机构、活动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关系153

三、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完成了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理论依据164

第三节 五四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延续和发展168

一、“非宗教”与“非基督教”——两股有所区别的运动潮流168

二、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与国民革命局势174

三、“非基督教周”——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具体实施179

第五章 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回顾与反思182

第一节 有机论、功能论及其相互博弈183

一、有机论与功能论184

二、转化与博弈185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186

一、妇女及其国民性问题186

二、妇女的国民义务187

第三节 有机论的形成时期(1919—1924)188

一、妇女解放运动有机论的形成及其中国特色188

二、劳动妇女运动与女权主义运动并重互倚193

第四节 有机论的发展与深化时期(1925—1927)198

一、民族独立与国民革命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沿着有机论的逻辑不断深化和发展198

二、农村妇女运动成为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01

第五节 功能论的形成及其与有机论的博弈时期(1927—1931)203

一、功能论的形成204

二、体现于功能论中的相关认识和策略矛盾207

三、关于功能论形而上学思维特征的历史反思211

第六节 “一体多元”——21世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内在逻辑219

一、妇女解放运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219

二、“一体多元”——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机论的延伸与发展221

附录 革命文化活动大事记(1921—1927)224

后记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