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辞章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大学辞章学
  • 郑颐寿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4898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汉语-修辞-高等学校-教材;汉语-文章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辞章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辞章学  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辞章学11

第二章 辞章学的理论体系(一)14

第一节 “四元”简析15

第二节 “六维”简析  19

第三节 “四六结构”图示26

第四节 “四六结构”浅析29

第三章 辞章学的理论体系(二)  37

第一节 辞章学的定义  37

第二节 辞章学的对象、体系40

第三节 辞章学的性质和学科任务  43

第四章 辞章运用的原则、规律  49

第一节 辞章运用的最高原则:诚美律  49

第二节 辞律(一):内律55

第三节 常格、变格的层次与修辞方法  60

第四节 辞律(二):外律63

第五节 辞律(三):综合律65

第五章 调音与听音69

第一节 韵脚的配置与回环美70

第二节 声调的配搭与抑扬美77

第三节 音节的配合与整齐美  79

第四节 双声、叠韵、叠音和摹声的选用与复沓美  83

第五节 同音异字、异音同字的运用与谐趣  88

第六节 语音的反常规使用与拗趣  93

第六章 用字与解字  95

第一节 文字的变异运用(一)——联边、析字与非别  96

第二节 文字的变异运用(二)——转形、摹形、图示、号代  102

第三节 神智体  108

第四节 畸格的转化  109

第七章 遣词与释词112

第一节 综说  112

第二节 实词的运用与理解  116

第三节 虚词的运用与理解121

第四节 词义的辨析与调配  124

第五节 词的常与变  129

第六节 词语配合的常与变  132

第七节 词语的变异使用与解读(一)——析词、序换、镶嵌、藏词  137

第八节 词语的变异使用与解读(二)——借代、反语、换义、双关、降用  142

第八章 组句与析句  151

第一节 常格句的变换与解读(一)  151

第二节 常格句的变换与解读(二)  158

第三节 变格句的运用与解读——拈连、移就162

第四节 畸格句的转化  167

第九章 辞格的运用与解读(一)  175

第一节 变式类辞格(一)——对偶、排比  176

第二节 变式类辞格(二)——反复、层递  179

第三节 变式类辞格(三)——顶针、回环  182

第四节 变式类辞格(四)——示例、设问、反问184

第五节 变式类辞格(五)——映衬、对比189

第六节 变式类辞格(六)——引用、仿化、移时  194

第十章 辞格的运用与解读(二)201

第一节 变式、部分变义类辞格——互文、互体、列锦  201

第二节 变格类辞格(一)——比喻、比拟、夸张  204

第三节 变格类辞格(二)——婉曲、曲解、折绕  208

第四节 变格类辞格(三)——设疑、设歧  211

第五节 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215

第十一章 构篇与析篇(一)  222

第一节 篇章综说  222

第二节 篇章要素  223

第三节 篇章规律227

第四节 章(篇)法与结构234

第十二章 构篇与析篇(二) 239

第一节 义旨与章(篇)法  239

第二节 意象与章(篇)法  242

第三节 语法与章(篇)法245

第四节 修辞与章(篇)法  247

第十三章 构篇与析篇的辩证法(一)  250

第一节 联络与照应(一)250

第二节 联络与照应(二)253

第三节 对比与调和  259

第四节 移位与转位  264

第五节 章法的综合运用  267

第十四章 构篇与析篇的辩证法(二)271

第一节 对比类章法(一)——正反法、立破法、抑扬法  271

第二节 对比类章法(二)——张弛法、纵收法  275

第三节 调和类章法(一)——宾主法、凡目法277

第四节 调和类章法(二)——情景法、论叙法  281

第十五章 构篇与析篇的辩证法(三) 283

第一节 调和类章法(三)——因果法、本末法、浅深法  283

第二节 中性类章法(一)——今昔法、久暂法  288

第三节 中性类章法(二)——内外法、空间虚实法  293

第四节 中性类章法(三)——详略法、众寡法296

第十六章 择体与观体(一) 301

第一节 综说  301

第二节 艺术体(一):韵文体304

第三节 艺术体(二):散言体306

第四节 实用体(一):专门科学体  311

第五节 实用体(二):应用体  313

第六节 功能融合体  315

第十七章 择体与观体(二)319

第一节 口语体  320

第二节 电语体  324

第十八章 风格的形成与赏析  331

第一节 综说  331

第二节 繁丰与简约的形成与鉴识  334

第三节 华艳与质朴的形成与鉴识  338

第四节 明快与蕴藉的形成与鉴识  342

第五节 通俗与文雅的形成与鉴识  346

第六节 谨严与诙谐的形成与鉴识  350

第七节 豪放与柔婉的形成与鉴识  355

第八节 风格的优化  359

第十九章 两岸辞章学研究和语文教学隅谈  364

第一节 辞章学的理论体系最切合于语文教学的需要  364

第二节 篇章辞章学是语言教学的关键内容  368

第三节 语文教学催生“潜辞章学”371

第二十章 当代汉语辞章学史略  377

第一节 概述377

第二节 当代汉语辞章学的酝酿、倡建时期378

第三节 当代汉语辞章学的探索、奠基时期  382

第四节 当代汉语辞章学的建立、发展时期  389

第五节 当代汉语辞章学发展前瞻  397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399

后记  405

热门推荐